当前中国外交战略思考论文_张桂琛

当前中国外交战略思考论文_张桂琛

锡捷科技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 100125

摘要:统一国家精神就要树立社会主义的信仰,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为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即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社会。那么这样的社会必然是人人向往的社会,我们当前社会主义信仰薄弱的原因在于宣传与现实的这一对矛盾。宣传讲社会主义很好,中国很好,但贪污腐败,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贫富差距等等现实存在,让我们把社会主义当成了一种“忽悠”。所以,树立社会主义信仰,需要分开来看。对于执政者自己要励精图治,改变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对于共产党员则要自身树立社会主义的信仰,不走改旗易帜的道路。

关键词:中国外交;外交战略;战略思考

1中国周边战略蓝图:东稳、西进、北合、南融

刘亚洲将军的《大国策》开篇就提出我们需要战略产业,即大战略。战争中战术的应用是为了眼前或者暂时战争的胜利,而大战略是争千秋之略,而并非一时的得失,是为了整个全局最后的胜利。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是个封闭的民族,我们所讲的“天下”仅仅指的是自己居住的地方,其他地区都是附属地。大战略要在充分了解自我和世界的基础上制定,以前我们既不了解自我,更不了解世界。以封建时代的清朝为例,大清在世界进入工业革命,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的时候,还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们不了解自己的体制是落后于历史发展的,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已经无法与外敌抗衡,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理短视政治狭隘,二害相生,竞相戕杀着民族的生机,故以汉族为正统代表的中国几千年来不仅从来没有在地理上成长为世界帝国———还两次灭亡于游牧部落的少数民族,更没有在政治上取得任何进步。”近现代历史中,蒙古独立直接切断中国西北与东北的直线联系,北京的安全变得恶化。至今作为中华民族标志的中华世纪坛还未标出中国 300 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我们依然是重陆轻海。可见,从历史看来中华民族的战略思想比较落后。

自古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国际形势发生着巨大变化,国际安全还不乐观,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要从大战略的视角,冷静看待中国的发展,认清未来前进的方向。当前,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我们比以往更险恶。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南部,紧张的东部,不确定的西部,唯有北部相对稳定,但危机随时存在。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更需要自己的大战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战略。马小军认为中国大周边战略蓝图清晰呈现:东稳,西进,北固,南下。北合要好于北固,因为“固”似乎只是将现状固化,“合”则表现出进一步发展的意味。目前,东稳、西进、北合、南下,应该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对于东面的日本,朝鲜半岛和台海关系,我们应该求稳。日本发展最大的障碍是美国,美国利用日本来牵制中国,日本迫于压力敌视中国,我们应该利用好日本这种矛盾的心理,运用好日本这张牌。朝鲜半岛的稳定和统一对中国是有利的,我们要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对朝态度,对稳定有利的支持,不利的坚决反对。对于西面的中亚和南亚应该走出去。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要面面俱到,但不能没有重点,不能没有主攻方向。主攻方向在手段上是友好的方式,而非使用武力,目的上是寻求突破,带来与相关国家的双赢关系。在效果上带动其他方向的发展,实现有所保持,有所突破。对于中国外交的主攻方向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张文木认为中国外交主攻方向是东,他指出“以台海统一为总牵引的东海安全已成为中国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所在,这使东海再次成为中国安全问题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刘亚洲认为中国外交的主攻方向是向西。中国的西进有利于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联合中亚打击恐怖、分裂、宗教极端势力,连接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抗衡美国和西方,更好地利用中亚和中东石油资源这步棋子,带动中国西部的发展,扩大中国的战略纵深。我们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正是向西和向南的结合,是“双龙”破解美国“长蛇”包围之策。对于北面,我们要稳固与俄罗斯的关系。当前,我们与俄罗斯的关系较好,俄罗斯也是我们抗衡美国的最强大战略伙伴。但由于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我们也有必要防备俄罗斯强大到威胁我们。对于南面应该通过经济一体化的合作,实现融合。围绕南海石油等资源与东南亚国家的争夺日益加剧,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建设,增强合作,给双方带来共赢的局面,另一方面不能再妥协和退让,要结束越南等国占了 便宜而反咬你一口的 局面,要敢于采取一些对抗行动,只要别人敢打第一枪,我们就敢坚决反击,要用自己的实力来维稳和维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

为何我们可以和美国合作和观望呢?一方面是由于作为挑战者代价巨大,而且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作为挑战者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合作和观望可以避免直接面对美国的打击,在与其他国发生矛盾时有可能获得最强大国家的支持,还有可能成为领导者,另一方面确如刘亚洲指出的我们首先应该清晰地定位,中美不是敌人。刘亚洲认为历史证明与美和则诸事皆好;与美恶则内外俱损。其次,我们应该清晰定位双方的战略意图。十多年前刘将军认为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并没有向亚洲转移。当前,世界形势的变化美国的战略重心还不在亚洲,但已经有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最后,中美间的结构性矛盾,由于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原因,中美对主权和人权问题的看法不同。中美之间问题归问题,合作归合作。

我们应该怎么样合作和观望呢?首先,中国需要继续韬光养晦的发展,不能冒进。其次,加强合作,使双方共赢。我们有与美国合作的诸多领域,但合作不意味着毫无底线,在经济、反恐、政治等方面我们有合作的共同利益,我们选择合作,不过对于威胁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的事项我们坚决反对。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我们便有了更多牵制美国的武器。再次,中国应该以灵活的外交策略来对抗美国。我们有合作的诚意,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正如刘亚洲指出的大象终归是大象,特别是中国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不得不防备,美国利用韩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来包围中国的态势日渐清晰。但是,同样我们可以利用灵活的外交战略,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赢得时间、空间和利益。对于美国手中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等棋子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这些国家混乱的内部环境插手其中,培养自己的友好国家,对这些国家要分而治之,要刚柔兼备,不能一味退缩,适当强力打击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日本,这个美国对抗中国的大棋子,我们需要充分的利用。

3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路径选择

3.1选择清晰界定国家利益

对国家利益的科学界定是有效配置战略资源的首要前提,也是外交精准发力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国家利益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与一国的地缘环境、历史文化、制度体系、发展阶段等密切相关,同时受到国内各利益群体的深度影响,具有层次性、变动性甚至冲突性特点。层次性指的是各利益元素对一国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有鉴于此,国家利益可根据重要程度划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等不同层次,其所对应的战略资源运用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一国生存与发展之必要条件,如国土、人口、主权独立等属于国家生死攸关的利益,需要动用国家全部战略资源,使用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手段加以捍卫。变动性指的是某一时期内才出现或受重视的国家利益类别,例如海外利益,它是在中国“走出去”战略深入推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国家利益。

3.2突出外交重点

从当前形势来看,中国外交要以维稳为主,兼顾维权。自2012年以来,中国外交在维权方面成绩显著,如实现了对钓鱼岛常态化立体巡航、划设了东海防空识别区、在南海岛礁的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等等。但同时中国外交也因此被外界贴上了“进攻性”的标签,并继而引发了连锁反应:一方面,美国对中国地区性战略的意图与目标疑虑感增加,并进而加大了防范与牵制力度,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便是突出反映;另一方面,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尤其是与日本以及南海争端各相关方的关系出现紧张趋势以及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疑惧,这为美国低成本、高收益地实践其亚太战略提供了重要契机。实际上,从目前来看,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虚多实少”,但其获得的政策收益巨大,对中国外交牵制作用显著,重要原因即在于美国利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而采取了“楔子”战略。因此,在当下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需要关注与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稳固战略收益,这意味着要将外交维稳置于中心位置。

结束语

总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重要一员,发展中国家始终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要构建和谐世界,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建立起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叶自成.中国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势在必行——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几点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01:5-10.

[2]叶江.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特点及走向[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03:45-51.

[3]罗会钧.构建和谐世界的中国外交战略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17-22.

论文作者:张桂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当前中国外交战略思考论文_张桂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