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言“对话”论文_卢伟娟

碎言“对话”论文_卢伟娟

——让阅读课堂更加精彩

浙江省天台县始丰街道丽泽小学 317200

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在今天已经超越了它的语言学意义。对于许多人来说,对话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策略,在此意义上,人类真的开始步入对话的时代了。在教育领域,一种新的对话教学理论也逐渐形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新课程则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确实,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阵地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富含诗意和创造的理想天堂”,是“一场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语文课堂教学,就应是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充满学生独特个性的精彩“生成”。课堂呼唤“对话”教学,而作为教师应如何实现课堂真正对话,让阅读课堂更加精彩呢?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创新活力

1.营造“对话”氛围,引领对话精彩。只有营造一个融洽的“对话”氛围,才能拥有教学推进的流畅,引领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的精彩,畅导出对话各方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与领悟……真正实现立体、丰富、多元、辩证的自主“对话”氛围。

2.创设“对话”的情境,激发对话热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多重对话”平等的参与方,在“对话”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听话者,而是与教师完全平等、相互尊重、具有民主合作精神的对话者。我们应该让学生来“主宰”课堂。陆志平先生说得好:“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留给学生。”但是,想要进行互动对话,最要紧的还是要让学生开口,有时在课堂上会出现学生“张不开嘴”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

(1)利用媒体,引入情境。(2)创设问题,迁入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运用语言,升华情境。进行对话式阅读教学不能摆摆架子,走走过场,我们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实效。因为教师的语言是感染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教师充满灵性的教学语言,就没有学生充满灵性的创新体验。

二、用活教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不断生成课程资源

1.读一读——解放学生的嘴。修订版《大纲》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

2.画一画——解放学生的手。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多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文中的主人公形象生动且富有教育意义。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还配有插图。很多教师不仅能充分利用好插图,还通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走进文本。《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通过细致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两个鲜明的形象,揭示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的道理,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3.演一演——解放学生的个性。小学语文教材曾经选编了许多表现少年儿童优秀品质的文章,如《倔强的小红军》。该篇课文通过陈赓对往事深情地回忆,细致描写了小红军动作、神态和语言,表现出一位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小红军形象,感人至深,非常适合进行情境教学。本人曾有幸聆听过于永正老师执教过这篇课文。在进行第二段的教学中,于老师就让学生通过演一演走进文本。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由组合试演,感受课文内容。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表演,根据评议再表演。于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表演,善于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人物说话的语气。通过这一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陈赓、小红军的行列中,同思、同虑、同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他的教学设计把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把语言文字的感悟与情感的升华融为一体,把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与情感性融为一体。学生不仅走进了文本,还超越文本,呈现出一场场精彩的对话。

4.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眼睛。少年儿童擅长于形象思维,对直观事物较感兴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实物,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特别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更为直观、生动,给学生的感观带来了全面的享受。

5.辩一辩——解放学生的思维。马克思说过:“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课堂上争辩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本人曾听过虞大铭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该课教学中虞老师成功地引进了辩论,使该课大放异彩。

6.写一写——解放学生的大脑。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写一写,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还有利于内化文本的语言。

咱们都知道,教师的课堂实践是致力于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学习策略的适宜点拨以及学习状态的真诚激励。这些都始终伴随着“对话”进行。在互动的对话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使学生经验获得共享,认识得到提高,语言获得发展,智慧获得启迪,这就像是面对美味的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大块朵颐的乐趣,在愉快的分享中,师生都得到了满足,都获得了营养。这样的“对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才能让我们阅读教学流光四溢。

论文作者:卢伟娟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碎言“对话”论文_卢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