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与应用论文_黄玉龙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与应用论文_黄玉龙

浙江水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污水处理研究的深入以及工程实例的广泛应用,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已发展的较为成熟,使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得到较好地控制。与城市生活污水相比,村镇生活污水具有收集系统欠缺、水量小而分散、浓度低、变化系数大等特点,加上村镇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不一定适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本文结合实际对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加快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

关键词:村镇;生活污水;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是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50%的非点源污染来自农村废水的排放,直接威胁着农民的生活环境和饮水安全。对于农村地区污水,集中污水处理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高,难以推广。传统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有人工湿地、氧化塘、土地渗滤系统等,这些技术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已成为现在农村处理污水的关注点。而人工湿地投资低、能耗小、处理成本低、具有较好氮磷去除效果,对于处理分散的农村污水非常适用。

1村镇污水处理工程的特点

首先,人口少,用水量标准低,污水处理规模小。其次,受区域特性差异、季节因素等影响,用水时变化系数较大,污水水量变化大(日变化系数一般在3.0-5.0)、水质变化大(COD、BOD普遍高于城镇生活污水),且排放比较集中。而且,由于处理规模小,一般工程建设费和运行费用偏高。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承受能力弱,可供选择的实用技术少

2 常用的工艺

常用的工艺包括:1.集中处理:将污水集中收集,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通常采用A/O,A2/O、SBR、氧化沟、MBR、人工湿地等常规生物处理工艺形式。2.接入市政官网模式:讲村庄污水接入市政官网统一处理,适用于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农村污水处理。3.庭院式处理模式:主要针对单独的住户,将单独住户的污水依靠小型处理设施就地处理。4.分散处理模式:将污水分区进行收集、单独处理,通常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

2.1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主要通过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实现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在经济条件不佳的村镇,可以直接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水塘,在水塘中种植水生植物如: 水葫芦、睡莲、浮萍等帮助进一步净化水质。在经济条件尚佳的村镇,可在水塘边挖造一个小型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基质可填埋鹅卵石、煤渣层、粗砂层和细砂层,最上方可种植水生植物,达到美化景观净化水质的作用。

人工湿地有自由水面型(FWS)和潜流型(SFS)两类。由于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好、受气温影响相对较少、卫生条件好等原因而采用较多。潜流型人工湿地根据污水的流动方向又分成水平流和垂直流两种 。前者对 BOD5、CODCr、SS、重金属等污染物处理效果好,后者脱氮、除磷效果较好。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投资低,处理效果好,管理和维护简单,基本不用能源消耗,运行费用仅为常规处理的1/10,抗冲击性能强,适合广大农村地区、小城镇地区的污水处理。

2.2 厌氧沼气池

厌氧沼气池是一种模块化的高效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是一种以生物膜为净化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充分发挥了厌氧生物滤池、接触氧化床等生物膜反应器具有的生物密度大、耐污能力强、动力消耗低、操作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的特点使得该系统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近年来,我国户用沼气池建设广泛采用混凝土浇铸施工工艺,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大中型沼气工程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农村沼气技术还与农业生产技术紧密结合,农村户用沼气从单一的沼气池建设,发展到沼气池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建设,积极推广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和西北“五配套”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与种植业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紧密结合,形成综合利用沼渣沼液的能源生态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发酵制取沼气的原料很广泛,凡是人粪便、禽畜粪便、桔秆、青草等有机物质以及淀粉厂、糖厂、酒精厂的污水都可以发酵制取沼气。但富含油脂、有毒、杀菌药物不能入池发酵。发酵条件:沼气池必须是密闭、适当的水、适当的温度、酸碱度、搅拌、接种。此外,厌氧沼气池还可提供一定量的沼气用于农村居民日常做饭和取暖,深受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喜爱!

2.3 土地渗滤

土壤渗滤处理系统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在地表下面的土壤中栖息的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属于小型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我国,自90年代初,其在污水处理特别是在分散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992年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建造了一个实际规模的污水地下毛管渗滤系统;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在“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对土壤渗滤系统应用于中水回用进行了探讨。2001年,清华大学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对土壤渗滤系统处理滇池流域面源污染中的村镇生活污水进行了研究,并建造了日处理水量35 m3的土壤渗滤系统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效果。

3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

3.1 科学制定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建设规划

首先,村镇污水处理需要一定的计划,更具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污水情况进行具体的规划。从目前的主要污水处理技术就可以发现,大部分技术都是有一定的硬性要求的,只有全面考虑经济、地域、文化、污水成分才能决定选择何种污水处理技术。再有实际的污水系统管网建设、处理方式也都是需要在开始污水处理建设前进行规划的。

3.2 制定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目前我国在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上还没有具体的工程规范和法律法规。这样的发展情况不利于我国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推广和建设。村镇污水处理工程虽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但是同样需要硬性的技术指标和行业规范,才能保证工程质量,使其有更好的发展,是工程建设最终完成的预计的工作效果。

3.3 合理利用处理后生活污水,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村镇居民需要有更好的污水处理意识,在建立污水处理系统的同时也需要增强村镇居民的使用意识,因为生活习惯的问题,大部分居民并没有足够的污水处理意识,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村镇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居民的使用频率不高,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而且污水处理后会有一定的有机物是对农业有帮助的,所以农民要有利用这些处理废物开展有机农业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3.4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就目前的情况看,村镇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的能力还是不足,除需要购买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外,施工和调试都需要相当多的资金,依靠村镇自行筹措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国家可以对村镇提供更多的资金或者政策支持,为村镇解决部分资金问题。国家同样可以通过补贴、地方拨款等方式对村镇的污水系统建设提供支持。进一步促进污水处理系统在村镇的使用。

总结

现阶段,我国在生活环境整顿、人居卫生管理方面仍然倾向于城市优先发展,同时,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许多靠近都市的村镇也开始享受城市化大而全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污水也将逐渐并入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保护居民用水安全,减少水源的污染,提高村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

参考文献

[1]王兴科,万红友,孟冬花等.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适宜技术分析[J].环保科技,2011,3(3):37-41.

[2]徐波.生态技术处理污水的研究与应用[J].环境科学导刊,2009,28(1):64-66.

[3]田娇,王玉军,梁小萌等.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5):83-85.

论文作者:黄玉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  ;  ;  ;  ;  ;  ;  ;  

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与应用论文_黄玉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