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中层干部素质建设论文_李小兵

浅析高校中层干部素质建设论文_李小兵

李小兵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广州510520)

【摘 要】高校中层干部,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高校中层干部素质,是高校管理者的重大课题和长期任务。高校中层干部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管理高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服务高校的能力,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中层干部 素质 建设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肩负着培养大批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中层干部,是指高校中各系、部等二级机构的正、副职负责人,他们在高校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他们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是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提高高校中层干部素质的缘由

高校的教学质量、学术科研、人才培养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中层干部的素质。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有的高校中层干部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落,工作热情不高,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现象,高校中层干部在素质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和问题,限制了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提高高校中层干部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社会多元化的影响。

由于社会转型,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影响,社会价值体系开始向多元化转化,传统的主流价值受到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网络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涌入高校,使高校成为价值取向、社会理念和思维范式的交流中心,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变得更加多元、多变。这些,对高校中层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传统的办学体制、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在不断推进,过去许多熟悉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己经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有的高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理念亟待更新,管理能力亟待提高,工作效率偏低,服务意识淡薄等,出现了许多事无人管、许多人无事干的怪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中层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中层干部应有的素质

如何提高高校中层干部素质,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长期任务。高校中层干部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思想政治和品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在高校中层干部素质中处于首要和根本的地位。作为高校中层干部,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才能保证为国家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中层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高校中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高校中层干部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清正廉洁,拒腐防变。

政治合格是高校中层干部的根本条件。高校中层干部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要努力成为忠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家。高校中层干部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治校水平。

越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前,高校中层干部越要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进一步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高校中层干部牢记自己的政治责任,掌握正确的政治思想方法,认识当今的中国国情,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规律。

在高校中层干部素质中,品德素质是核心,是立身之本。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廉洁奉公;要通情达理,有民主作风。高校中层干部要“慎独”,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严格要求自己,越是无人监督越要高度自觉。要珍重自己的人格和名誉,注重一些小节问题,防微杜渐。高校中层干部要人前人后一个样,对上对下一个样。要做老实人,干老实事,不浮躁、不虚伪。高校中层干部要学会宽容,善于听取师生的意见,尊重别人的选择,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别人,不断把师生的努力转化为推动高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知识素质

高校中层干部应具备较丰富的知识素质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中层干部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哲学、历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各领域的知识,还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等新兴学科的知识,学习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坚定不移地办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

(三)管理素质

管理高等学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中层干部的管理对象主体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便对中层干部的管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学校管理人员,这也是专业人员。应该是懂得教育的有管理学校专长的专业人员,会管理某一类学校。”高校中层干部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素养,需学习中外优秀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切实提高管理能力,从而探索和把握现代高校管理的规律。

高校中层干部要切实提高管理能力,要加强高校管理规律的探索和认识,按照教育规律和教育管理规律来办教育。既要深刻认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走向,准确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深入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增强高校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高校中层干部要从学校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学校领导的意图和目标,把握工作的方法与途径,并帮助下属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达到目标的路径与方法;能充分协调好组织内成员之间、组织与成员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带领大家朝着目标共同前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校中层干部要分析高等教育发展中诸多难题,认真研究高校的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师资建设、学生就业、后勤社会化等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好师生教学、科研、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坚定不移地办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

高校中层干部要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教育工作自始至终都是为人服务。大学发展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主人翁作用,共同参与学校管理,考虑师生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满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努力为教学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充分调动教学科研人员的主动权、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中层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时下,有的高校中层干部心理浮躁失衡,不善于自我心理调适,不善于缓解工作生活的压力,一旦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就容易产生困惑、失望、不满情绪。因此,高校中层干部必须注重培养心理素质,要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人生,也要有和谐处世的理念,努力克服浮躁失衡的不健康心理,保持乐观平和的健康心理。

高校中层干部要具备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豁达的心胸、自我克制的情绪等心理素质。孟子曾经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有的高校中层干部一遇挫折,就会萎靡不振,没有勇气正视现实,不能变压力为动力。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和责难,高校中层干部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冷静的头脑,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容应对。

(五)精神素质

高校中层干部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雄心壮志。时下,有的高校中层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失去拼搏的斗志与激情,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果丧失了发展机遇。

高校中层干部要有浩然正气。要坚持原则,反对歪风,敢于向搞歪风邪气的人做坚决的斗争;要光明正大,敢于亮明自己的观点,不搞阴谋诡计,不搞小团体;对上不搞阿谀奉承、对下不欺不压;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耐得住艰苦、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经得住考验”。

(六)处理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的素质

高校中层干部要认真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高校的冲击和影响,善于处理高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及时发现影响高校稳定的苗条性的问题,做好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的预案工作,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应对工作。在处理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时,要处变不惊,依靠师生,依照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办事,疏导和化解群众的情绪。

三、提高高校中层干部素质的途经

(一)明确自我定位

明确自我定位,是提高高校中层干部素质的前提。

首先,高校中层干部要有明确的自我定位。明确自己的位置,才有助于开展工作。在高校管理中,高校中层干部兼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双重身份。高校中层干部作为领导者,承担着领导、团结下属共同实现工作目标的任务;高校中层干部作为被领导者,是校级领导的决策得以落实的纽带与桥梁。高校中层干部在本部门是一把手或副手,但在学校仍处于被领导的位置,所以在工作中要做到“令行禁止”,“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其次,要明确服务对象是谁。高校中层干部要明确无论官职多大,都是为群众办事,为学校建设服务的。高校中层干部必须发挥群体力量,发挥团队精神,才能实现工作目标。高校中层干部不要满口官腔和官气,要善于团结同志,要善于团结合作,善于尊重和欣赏别人。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学习优点,互相借鉴经验,发挥集体中每一个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形成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局面。

(二)加强理论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快,许多新知识、新问题、新事物等待我们去研究,这些对高校中层干部的理论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中层干部只有针对自身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高校中层干部不但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还要学习现代的新知识,学习和掌握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理论知识,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用科学的思想和头脑,来研究办学治校的规律。

(三)注重实践锻炼

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素质,是提高高校中层干部素质的关键环节。高校中层干部的素质,主要是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和成熟起来的。因此,高校中层干部要在工作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磨练和发展自己,逐步养成优良的素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高校中层干部要有自我剖析、自我批评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努力形成“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良好风气。

(四)加强自身修养

高校中层干部承担着管理、教育的重任,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切实加强自身修养。

高校中层干部要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模范遵守党纪国法,识大体、顾大局,破除狭隘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高校中层干部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严于律已。要“慎独”,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严格要求自己,越是无人监督越要高度自觉。要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省,珍重自己的人格和名誉,注重一些小节问题,防微杜渐。

四、结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中层干部队伍,调动他们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主题。

做好高校的管理工作,把大学生培养成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确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中层干部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管理高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服务高校的能力,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李福华:《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架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闫月勤:《论和谐文化视域中的高校管理》,《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戴金华,朱飞,韦玉娟,曹颖:《高校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0年第12期。

符水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初探》,《领导科学》2007年第2期。

论文作者:李小兵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浅析高校中层干部素质建设论文_李小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