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由贸易区发展演变的动力机制_自由贸易论文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验区论文,天津论文,自由贸易论文,机制论文,动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订日期:2015-05-18

      DOI:10.11821/dlxb201510002

      1 引言

      伴随经济全球化,在扩大吸引外资与国际贸易、解决区域经济问题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自由经济区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国自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以来,又陆续批准成立的广东、福建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成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落实国家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核心内容的再外向型发展战略的重要战略措施。自由贸易区如何发展演化,又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作用的研究对未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功建立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研究内容而言,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学、国际贸易以及区位等理论对自由港、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等自由经济区的概念、类型、动机、优惠政策、成本与收益以及发展演化规律等问题进行了大量案例与实证分析[1-11],而就方法而言,大多运用定量经济学方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对不同类型自由经济区的成本效益、区位选择以及发展与演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12-16],并通过定性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开发区发展与演化动力机制分析框架[17-19]。但总体上说,现有研究还缺少对自由经济区,特别是自由贸易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的定量分析与研究。

      

      图1 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模型

      Fig.1 The model of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evolution of Free Economic Zone

      由于自由经济区是一个综合概念,包含有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类型,因此,本文在国内外自由经济区评价及发展演化规律研究基础上,首先建立了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概念模型、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访谈、专家问卷采集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演化动力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2 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

      2.1 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基本动力分析

      自由经济区的发展演化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备一定结构特征的多种因素依据一定作用方式共同推动的,而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标志表现为一个数量增多,经济与空间规模扩大和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通过已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和专家咨询,确定政策、要素、产业、市场、效益、创新和环境为推动自由经济区演化的主要动力因素[20-23]。

      动力因子根据动力来源可分为内生和外生动力。从内部产生的促进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的作用力量为内生动力,主要包括要素驱动、产业驱动、效益驱动和创新驱动要素;相反则为外生动力,主要包括政策、市场和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内外生动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的耦合动力机制(图1)。

      (1)政策驱动—自由经济区发展的软动力 自由经济区是特殊法规和经济政策驱动下的产物。自由经济区实行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政策,而其发展还需要特殊的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政策与法规,以吸引国外投资,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这些政策和法规主要包括提高管理权限、精简管理机构、税收减免、简化投资管理等方面。

      (2)市场驱动—自由经济区发展的拉动力 自由经济区的发展演化就是一个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区域分工的过程。市场驱动力除了通过自由经济区内部各企业之间通过合作与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自由经济区发展作用之外,更主要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与密切自由经济区与区域及世界市场的联系,扩大市场规模,优化市场结构,实现区域合理分工,拉动自由经济区发展。因此,可以说区域与世界市场是自由经济区存在与发展的外在拉动力,其主要表现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与市场开放度等方面。

      (3)环境驱动—自由经济区发展的基础动力 环境驱动包括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首先,区域资源禀赋和区域空间关系等区位条件是自由经济区建立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其次,特殊法律地位是自由经济区区别于其他经济区及投资安全的重要保障;再次,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能够提高其创新与发展的能力。自由经济区的建立发展不仅是政治与经济驱动的结果,区内企业、组织和个体之间形成的特有的文化氛围也起着一定作用。在自由经济区中后期发展阶段,特殊的法律地位与社会文化空间是决定其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

      (4)效益驱动—自由经济区发展的目标动力 自由经济区往往作为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工具,因此,获取经济利益以加速国家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之一。这里的效益主要指经济效益,包括GDP、税收、进出口总值、就业与外汇收入等方面。效益良好既是自由经济区发展的目标,也是其标志,因此,自由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由“利益”驱动。

      (5)要素驱动—自由经济区发展的硬动力 要素投入是自由经济区建立的前期硬件投入。为实现自由经济区发展目标,需要资本、劳动力、土地、设备等要素投入,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要素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由经济区经济的初期发展和增长方式。要素数量、结构和作用方式会随着自由经济区的发展与演化而变化。

      (6)产业驱动—自由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动力 要素投入为自由经济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而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与优化、适宜的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共同决定着自由经济区的发展速度、规模与效益。经过初期的要素投入,自由经济区需要建立与培育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群,并根据自由经济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实现产业群的转型与优化。产业群的衰落与转型意味着自由经济区的衰落与转型。

      (7)创新驱动—自由经济区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自由经济区设立的目标还包括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最终实现技术和制度创新,实现自由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更重要的是把自由经济区作为改革开放和体制改革的平台与工具,实现制度和体制创新,为国家社会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应对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提供经验。体制创新包括精简高效行政管理、负面清单投资政策、海关监管简化等方面。

      2.2 动力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自由经济区的发展演化是内外动力因子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只有各种动力因子相互与共同作用才能实现自由经济区的有序发展。

      区位、资源禀赋、社会文化因素是自由经济区选址的首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特殊法规和优惠政策以确定其法律地位和吸引外资,同时,还应具有吸引投资以及巨大的内需和外部市场保证。区位条件、优惠政策和投资以及市场条件相互作用与影响,共同促进自由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

      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制度创新是自由经济区发展的目标。自由经济区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和享受优惠政策,把政策空间和要素空间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群。只有产业发展才能决定自由经济区的发展水平、速度、经济效益,实现促进贸易发展、增加就业和收入的目标。自由经济区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其学习和创新能力,而技术与制度创新会进一步改变政策及要素投入结构和方式,推动产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提高,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政策、市场和环境等外力因素为要素、产业、效益、创新等内力因素发挥作用提供了宏观背景与外部条件,而内力因素影响并促进外力的调整。内外力共同促进自由经济区的发生、发展与转型。随着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区域社会文化与市场以及创新动力因素将起到主导作用。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要素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只有随着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不同阶段发现与培育不同的动力因素,才能够保证自由经济区的发展与转型,否则,自由经济区也将会逐步由繁荣发展走向衰落(图1)。

      3 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评价模型构建

      3.1 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系统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通过对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规律的总结与归纳提炼,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及听取有关专家建议,自由经济区演化的动力机制指标体系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表1),即一级目标层、二级指标层(7个指标)、三级因素层(26个指标)[24-26]。该指标体系适用于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的一般性分析与研究,而就单个自由经济区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而言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些指标进行筛选分析。

      一级目标层从内外动力两方面来分析影响自由经济区发展的动力因素及机制;二级指标层选取了政策、市场、社会文化环境、要素、产业、效益与创新驱动力7个指标;三级因素层根据自由经济区演化动力机制的特点选择了26个测量因子。

      政策驱动力:主要包含税收优惠、信贷优惠和开放内销市场三方面。税收优惠主要是指国内税与关税减免、非关税壁垒消除等。信贷优惠是指自由经济区内的法人与自然人能够较少限制地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信贷。开放内销市场是指允许自由经济区内商品以一定比例进入设区国。自由经济区政策越优惠,吸引外商投资越多,越能带动自由经济区快速发展。

      

      市场驱动力:主要包含吸引外商投资能力、实际利用外资能力以及市场结构完善度。自由经济区是应国际贸易扩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需求而产生发展,因此,开放市场,吸引外资并完善市场体系以适应全球贸易自由化、生产一体化与开拓市场规模的需要,是自由经济区建立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环境驱动力:主要指资源禀赋条件、区位优势度、历史文化传统与法制化程度。资源禀赋条件与区位优势度是自由经济区建立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区域社会文化环境是自由经济区发展与创新的宏观背景与后发因素。法制化为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保持其经济发展和增强投资者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要素驱动力: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的投入等方面。劳动力成本较低,而素质较高,土地与资本成本较低且供应充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利于自由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

      产业驱动力:主要包括区内产业专业化程度、新兴产业企业生产值以及出口导向加工制造业增加值三个指标。国内外直接投资形成的产业群、布局以及对国内外产业所产生的关联效应是推动自由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一般来说,区内产业专业化程度越高,对区内外带动性作用越强;新兴产业企业年生产值越高则越有利于自由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出口加工业越发达则自由经济区对外经济联系越强。

      效益驱动力:主要指区内税收收入水平、入区企业解决就业能力、投资利润率以及创汇额。自由经济区建立的初衷主要是发展贸易、增加收入、创造就业、促进自由经济区发展繁荣,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自由经济区预期效益对自由经济区发展具有刺激作用。

      创新驱动力:主要指技术与制度创新两方面。技术创新指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生产组织,而制度创新包括经济行政管理和海关监管等方面创新。技术创新能够在微观经济层面提高自由经济区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力,而经济行政管理以及海关监管创新则为设区国扩大改革开放提供经验,增强面对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的应对能力,两者能够共同推动自由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3.2 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评价模型构建

      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相互作用的系统。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建立了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评价与分析模型。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W,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隶属度判断矩阵R;在此基础上,利用权重和隶属度判断矩阵建立自由经济区演化动力机制模型B=W×R;最终自下而上逐级计算各指标,得出自由经济区演化动力机制评价得分F,并据此得分与排序对自由经济区演化动力机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图2)[23]。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思维过程数学化的决策方法,能将半定性、半定量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其实质就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系列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构成递阶层次结构,最后,通过两两比较方法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本文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的大多数指标难以找到统计数据支撑,因此,利用多因素、多准则的决策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借助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利用调查问卷和专家打分收集的数据来定量分析那些界定较为模糊与不易定量的评价因素,进而采用合成算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价[27-30]。

      4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实证分析

      2014年12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区”)获国务院批准成立。天津自贸区共计119.9 km[2],其中包括:天津港片区(30.0 km[2])、天津机场片区(43.1 km[2])、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46.8 km[2])(图3)。在目前批复的4个自贸区中仅次于扩展后的上海自贸区。天津自贸区内的三大区域各有基本定位与功能:东疆保税港区主要着眼于航运、物流、仓储等功能;空港保税区则是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则侧重金融、贸易与商务服务业。三个区域力争实现产业相互支撑与功能互补[31-32]。通过对天津自贸区建立发展以及动力机制的分析,对天津滨海新区扩大与深化改革开放,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图2 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Fig.2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evolution of Free Economic Zone

      

      图3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示意图

      Fig.3 The location of Tianjin Pilot Free Trade Zone

      4.1 动力机制评价指标筛选

      为增强指标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实证评价中,有必要根据研究区的具体特征来进行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指标遴选。此次研究从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东疆保税港区与滨海高新区在内的管理部门、企业、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选取了20位专家为问卷和访谈对象。要求这些专家基于自身对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现状的了解以及研究经验,从已建立的指标体系表中选出适用于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动力机制的评价指标。根据专家意见并结合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具体情况,6项打分频率低于50%的指标被删除,最终,20项指标予以保留(表2,表3)。

      

      

      4.2 动力机制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最终遴选的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动力机制评价指标确定权重。邀请上述20位专家对各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打分分值分为9等。1分表示两个指标项同等重要,9分表示第一相比第二指标极端重要,依次类推,最终建立AHP判断矩阵分布权重(表4)。

      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因

=7.7839,CR=0.0961<0.1,所以准则层各指标的权重为:{0.1813、0.0827、0.0678、0.1271、0.2001、0.2085、0.1324}。运用相同方法可最终确定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各级指标权重(表3)。

      

      4.3 指标隶属度计算

      依据专家对各项指标打分频率可统计与计算出隶属度。邀请上述专家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动力因子调查问卷进行5级评价(1影响很小,2影响较小,3影响一般,4影响较大,5影响很大),专家对各因素打分的频率即是该因素的隶属度。

      对专家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化和模糊统计处理,可得出模糊评价矩阵:

      

      4.4 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已知政策、市场、环境、效益、产业、要素和创新驱动力7个指标的隶属度和权重,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可求得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动力机制各级指标的得分和总分。

      根据计算所得权重,可以得出各指标权重向量如下:

      

      本文采用评价等级百分制的标准,计算评价总得分F,根据得分高低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动力机制进行评价:

      F=0.035337×20+0.19778×40+0.252631×60+0.27156×80+0.242573×100=69.76

      采用此方法对二、三级动力机制指标计算,得到分值(表5,图4)。

      

      

      图4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级指标评价得分示意图

      Fig.4 Graph of indexes' score on all levels of Tianjin Pilot Free Trade Zone

      5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及模式

      5.1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演化内外动力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自由经济区的发展是区域发展动力与本地发展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按百分制计算,影响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与发展的上述7个因素总得分约70分。这可能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这7个因素只发挥70%的作用,还有进一步发挥的潜力;二是其他未被选择的因素发挥了其余30%的作用。此外,外力在70分中占21.39分,约占30%,而内因则为48.37分,约占70%。这说明以内力为主,外力为辅,外因只是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背景条件,而内因才是其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图3)。

      由高到低排序,7个二级驱动力因素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影响程度分别为:创新驱动力(74.75分)、产业驱动力(74.44分)、要素驱动力(74.27分)、效益驱动力(67.82分)、环境驱动力(67.25分)、政策驱动力(64.25分)和市场驱动力(62.60分)。根据得分排序,可以把7个要素分成三级:第一级为创新、产业与要素驱动力;第二级为效益与环境驱动力;第三级为政策和市场驱动力。从中看出,创新、产业和要素驱动力得分最高,说明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过程中,三者具有核心推动作用,而效益与环境具有主要推动作用,而政策与市场起到辅助作用。

      总之,根据权重与最终隶属度得分分析,内力居于主导,外力为辅,7个动力因素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整体,共同推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与发展。此外,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是多种作用力在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共同作用形成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各动力因素在其不同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驱动力因素会减弱,而有些可能会进一步增强,甚至会出现新的动力因素,从而推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持续发展。

      5.2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演化的基本动力因子分析

      根据三级指标隶属度得分排序,20个驱动力因素按>75、71~75、66~70、<66的隶属度得分间隔分为4组(图4),以便更清晰地分析各动力因素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强弱不等的驱动作用。

      资本投入(81分)、产业专业化程度(80分)、行政与海关管理制度创新(76分)得分均高于76分,是所有三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三个动力因素。这说明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资本投入,以引进内外商直接投资,培育既高度专业化又有分工协作的产业群;与此相适应,还需进行行政与海关监管政策的改革与创新。这三个因素应属于推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整个发展阶段的动力组合。

      出口导向工业产值(75分)、区内产业布局完善程度(73分)、劳动力技能与素质(73分)、实际利用外资(73分)、区内税收收入水平(72分)、技术创新的产出及效益(71分)6项因素从产业、要素、市场、效益与创新5个方面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发挥着相似的作用。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基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口导向工业产值高低对自由经济区的发展演化至关重要;此外,产业的布局、劳动力素质、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后者是外力因素中最突出的动力因素。这说明,发展布局合理的出口导向产业,通过提供高素质劳动力和管理人才,大量吸引外资,增加税收,促进技术创新,就能够推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由起步向繁荣阶段的发展。

      创汇额(69分)、区位优势度(69分)、进出口贸易额所占比重(67分)、基础设施投入(66分)和税收优惠(66分)5项指标表明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初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应选择有利的区位,实现外汇收入和对外贸易增长,完善基础设施,实施减免税收政策,实现自由经济区的起步与发展。

      在得分小于65分的6项因素中,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法制化环境(62分)、吸引外商投资能力(60分)、土地成本(60分)、贷款优惠措施(59分)、新兴产业生产产值(58分)以及得分最低的入区企业解决就业能力(56分)。其中,法制化、吸引投资能力、土地成本与贷款优惠等因素主要为外力因素,对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初期发展具有作用。而对得分最低的解决就业问题可能的解释是作为转型国家,解决就业不会成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尽管客观上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倒数第二位的新兴产业因素应是自由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除了鼓励高新产业之外,目前政策对新型服务业如金融与特殊旅游服务业等还没有放开,因此,专家们也许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产业专业化与合理化布局两个因素之中。

      5.3 未来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模式选择

      根据世界自由经济区以及自由贸易区发展演化阶段和规律,综合发展演化动力机制分析,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未来发展是由制度与技术创新、产业群培育、要素投入驱动为主,环境要素、优惠政策、市场及经济效益目标驱动为辅,并最终成为中国应对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挑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示范基地,落实“一带一路”以及促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措施与实施工具。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趋势、世界贸易格局等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以及经济实力积累等内部因素转变,未来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应逐步从主要由创新、产业和要素驱动向主要由创新、产业与环境驱动转变,最终建设成为综合复合型自由经济区。首先,为了应对全球化冲击及世界贸易新格局的挑战,中国需要把以往制造业开放向服务业开放转化,这就需要在自由经济区先行试验,以评估风险,积累经济贸易管理和海关监管经验。其次,产业是推动自由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内容,但产业主体也将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转变,特别是物流业。根据世界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物流业是基础产业,只有中转服务业发达,才能促进仓储运输业发展,进而吸引国际贸易及金融业建立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服务于物流、贸易和金融业的加工制造业、生活型服务业,如商业和旅游业也会得到发展。最后,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向繁荣阶段发展需要具有稳定与独立性的法律地位,宽松的地域和营商文化,吸引领先企业,诱导和促进创新,发展国际医疗、国际教育、国际文化与特殊服务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天津综合复合型自由经济区内容主要包含以下5方面:①未来天津综合复合型自由经济区功能区多类,既包含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包括一般经济功能区,如天津经济开发区、天津滨海旅游区、天津中新生态城等;②海关监管政策多元,既实行开放度高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海关监管和内部负面清单管理的全开放政策,也实行特殊海关监管与投资门槛管理的半开放政策,甚至一般性海关监管政策;③投资与贸易管理政策多种,既有负面清单管理,也有一般性投资与贸易管理;④产业多样,既有仓储物流业,也有贸易、金融和制造业,既有生产型服务业,也有适应自贸区特殊功能的生活型以及特殊服务业;⑤空间结构多重,既有单区空间连续型,也有主区—副(亚)区空间分离型,更有国内国外主区—副区分离型。

      6 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与启示

      在借鉴国内外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研究基础上,应用访谈、专家问卷方式采集数据,综合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定量方法,选取政策、市场、环境、产业、要素、效益和创新7个要素,建立了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概念模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根据该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与发展主要动力因子及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该研究对中国目前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与发展具有如下启示:

      (1)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与发展主要受内力推动,外力推动为辅;内力中以创新、产业和要素为主,效益等为辅;外力中,环境、政策为主,市场为辅;具体而言,资本、产业专业化、海关与管理制度创新驱动最为突出;实际利用外资、出口产业产值、劳动力素质、税收、技术创新驱动较突出。

      (2)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不同的是,区位、进出口、基础设施、法制化、信贷优惠以及新兴产业应该逐渐成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3)对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来说,一些反映自贸区特点的新的影响因素,包括物流、国际贸易、外汇及金融监管、特殊服务业、人员流动等,应该成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未来发展的基础动力。

      有关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的研究在以下方面还有待深化:

      (1)演化动力机制评价指标,特别是三级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突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特征,因此,前期的定性研究与判断尤为重要。

      (2)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各指标间相互作用分析不足,而且动力因素对自由经济区发展的影响存时效性特征,因此,应进一步从动态的角度探讨自由经济区发展演化动力机制。

标签:;  ;  ;  ;  ;  ;  ;  ;  ;  ;  ;  ;  ;  

天津自由贸易区发展演变的动力机制_自由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