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养成的思考论文

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养成的思考论文

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养成的思考

袁东华 (吉首大学)

[摘 要]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对师范生至关重要,必须在师范生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加以引导、培养,让每一个师范学生明白需要哪些技能,如何培养。大学则有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地培养,只有这样,师范生才能获得教师职业技能,才能成为合格的师范生。

[关键词] 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养成

一 加强对师范生的学习指导

在师范生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他们的成长就应该得到全方位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并熟悉所在大学的师范专业学习环境及学校机构、信息平台与规章制度;加强、加深对师范教育的专业性认识;为学生解读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他们学习教师职业资格获取和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政策;了解教师职业发展、学历提升基本政策;了解教师教育资源的获取方法与途径;并收集、整理并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让每一个进入大学的师范生能够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对自己大学四年里什么时候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效果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把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要求和学生个人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本特征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与英文外宣文本相比,汉语的企业外宣文本体现出以下显著特征。首先,讲究对仗工整,追求句式整齐,文字往往冗长充复,信息超载。其次,重视情感氛围的渲染,常用排比句、修饰语、四字成语等,追求辞藻华丽,气势宏大。最后,部分宣传文本使用程式性的套话和口号,内容空洞。

二 明确教师职业技能的具体内容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将教师职业技能分为如下四类: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很明显,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师范生必须从这些方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师范生必须通过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要切实加强师范生的普通话教学,必须确保每一个师范生能够达到教学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为此高校应开设“教师口语”课程,必须对师范生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口语训练,要求师范生通过朗读、讲演、辩论等多种形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内分泌功能检查多表现为正常。可完善血清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的检测,但如甲胎蛋白位于正常范围,不能除外HCC的可能(如本组病例2)。

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这个必须落实并加强。现在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的时代,不少人认为三字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其实,作为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是不会过时的。不能忽视对师范生的三字训练,应该对师范生的三字培训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必须要求每一个师范生加强练习,按字帖完成多少毛笔字、多少钢笔字和多少粉笔字,要严格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奖、毕业的依据。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开展艺术与体育活动,培养师范生的个性化技能;应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组织学生进中小学校,让他们体验和感受教师的现实生活和教育教学现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趋势,真实了解、学习所学专业从业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技能和要求,让他们真切认识到他们未来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他们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自觉、主动的学习和锻炼自己。进行班级管理是教师必备的技能,要通过见习和实习,请教学一线成功的班主任教师做讲座,言传身教,培养师范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要求师范生参与学校的各类学生活动,强化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管理和团结协作能力;要求师范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集中教育实习,便于集中管理,指导教师可以和实习生在一起,对他们的实习内容、实习方式进行指导,学生们在一起,也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三 持之以恒全面培养,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

首先,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完成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要注重在培养过程中加强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其次,要注意对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全面培养。教师职业技能是一种有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综合技能,各构成要素紧密相关,培养与训练必须考虑技能的各个要素,全面培养。第三、要注重因材施教与突出重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的师范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要根据专业、年级和个体的差异,有重点地进行培养与训练。第四,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开设要贯穿师范生职业技能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的讲授训练,见习、实习等环节必须落实,必须有实效。第五,要加强对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考核。将统一要求与自主训练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专业实际相结合,实行目标管理、分阶段考核、统一评价,考核目标明确,考核手段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必须细化和明确每一项教师职业技能或训练项目的标准和具体要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技能培训成为师范生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动力。第六,要把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任务必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学期、每个教师、每个学生,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凡是有利于培养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内容,就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加以强调和突出。

四 实习、见习四年不间断,注重实习方式和实际效果

教育实习,是培养师范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方式主要有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集中实习又可以采取一个学科集中组队实习和多个学科混合编组实习。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学校的专业、学科增加了,师范专业逐步被边缘化,实习的方式也就多样了。

1)设计一个零阶差分方程的系统实例:y(n)=x(n)+x(n-1)+x(n-2)+x(n-3)+x(n-4)+x(n-5),得到系统单位脉冲响应 h(n)=[1,1,1,1,1,1]。

分散实习,是当前不少高等学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的主要方式。在大学扩大招生的形势下,师范生实习的组织管理难度加大,实习场所、实习指导老师不足,为顺利完成实习环节,适应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新形势形势而采取的一种形式。

矿区生活区、厂区生活用水及锅炉房补充水等用水点对水质要求较高,部分新水经过生活饮用水一体化净水设施处理达到《生活饮用卫生标准》后,通过生活水管道系统供矿山生活用水使用。

学生在不同实习单位实习,实习的指导、内容、要求、评价等各方面的标准都存在差异。学校无法了解实习学生真实的实习情况,严重影响实习的作用和意义,既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声誉产生不良的影响。

分散教育实习指导难以到位、实习过程难以管理、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应该说利大于弊,对于分散实习应该加强管理。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就应该让学生自主分散实习,其他情况,还是应采取集中教育实习。

组织演讲、作文、黑板报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和图文设计能力;开展说课、评课、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编写教案、文献检索等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或主持科学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学科教学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教学情境、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文件等的分析与判断能力、研究与创新技能;加强微格技能训练,每个师范学生都要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组织学生开展教学观摩,尤其是高质量教学比赛录像课的观摩与评讲,带着问题去思索和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师范学生在实习中,积极主动向优秀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广泛向各学科的优秀教师学习,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在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与研究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进一步深化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和提高评课、教案编写、课件制作与教学技能的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分散实习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集中组织、管理、实施教育实习的压力;也促使师范生个人主动思考教育实习。这可以使既需要指导学生教育实习又同时承担其他班级教学任务的教师不用心挂两头,不会因指导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也不会因承担教学任务而对教学实习的指导不到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也不必为大规模的教育实习安排而忙的不可开。

单一学科编成的集中实习队,虽然由于一个科目实习的学生多,会对实习学校的实习科目所在的班级形成全面的影响,但只要与基地学校沟通协调好,人数在实习基地学校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是便于基地学校的集中管理的,实习也是在管理范围内有序开展,实习效果是可以预期的。不同专业混合编成集中实习队,这虽然可以让不同的专业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学习,但由于专业的不同,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这种混合编组,不利于高等学校的管理,派什么专业的教师去带实习队都难以胜任这个工作,一是指导教师不可能熟悉多个专业,这样势必造成实习指导教师的直到无法到位,其次是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的不熟悉,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难以开展。混合编组,也不利于接收实习的学校开展管理,多个专业,一个专业几个人,同时对实习学校多个学科产生影响,不利于中学的教学,甚至于影响中学的教学质量。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

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就实习管理、实习效果而言,集中实习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分散实习可以作为集中实习的补充。集中实习中单一学科编组又优于混合编组。

在实际的教育实习工作中,采取那种实习方式,应该依据学校实际、专业实际、学生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不要以一种方式完全否定另一种方式,这个决定权应该回归人才培养,主动权应该回归到学校、学生。

在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中,要主动将中小学的名师“引进来”,同时也要积极作为,促进高校的教师、学生“走出去”。既要在学校课堂上增强实践教学的内容,也要更多地创造现实情境中的教学实践机会,采取更为开放的办学态度和教育模式。在实践教学实践基地上,必须按培养师范生的需求为标准加以选择,积极探索大学师范培养实习中的大学与实习学校共赢的途径,努力是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成为双方都积极、主动、乐意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2]李亚飞,何慧星.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建设[J].煤炭高等教育,2014(1).

[3]林浩亮,杨少卿.现阶段高等师范院校分散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5).

[4]陈宏岗.教育实习对师范生专业理念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5]张宇,刘海曙,王晶莹.北京市物理师范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基于S 师范大学2012-2014年就业数据的量化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5(11).

[6]林天伦,熊建文,彭上观,等.分段式、层次性四年一体教育实践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2):79-82.

[7]莫国炜,朱汝葵,陈思静.师范院校线上线下滚动式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7(10):49-5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09-0082-02

(责任编辑:张宏玉)

标签:;  ;  ;  ;  

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养成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