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师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_张炜

(集宁师范学院,012000)

课题来源:

课题名称:高师院校师范生人文素养现状研究---以集宁师范学院学生为例

课题编号:NGJGH2017188

一、高师院校师范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集宁师范学院大学本科师范类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该校有师范生 7000余名,师范类专业 15个,涵盖了教育学、英语、文学、数学、物理、生物等专业。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所调查专业包含了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几个专业,本调查共填写问卷484份。以下是本调查样本的构成。

1.性别分布:男生: 84名,女生: 400名(如图3- 1:)

(图3- 1:性别比例)

2.年级分布:大一 :96名,大二 134名,大三 170 名,大四 84名(如图3-2)

(图3-2:年级分布)

3.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语文 156 人、英语类 78 人、数学 42 人、物化计算94 人、教育学 114人(如图 3-3)

(图3- 3:专业分布)

三、调查内容

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师范生必须具备的素养,人文精神、其在未来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就是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问卷共有 29 道题目,分别从以下四个维度对师范生人文素养现状和所存在问题进行调查。

(一)关于人文知识维度的调查

人文知识也是人文素养的首要基础。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养成的基本条件,因此考察师范生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衡量他们人文素养的首要前提。限于人文知识的广泛性,本研究对师范生的人文知识采用概念性考察,从不同角度考察师范生对人文知识的认识程度。问卷首先考察了师范生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态度,以及对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人文知识的兴趣点。

(图3-4:阅读类型分布)

(图3- 5:人文知识兴趣度)

(二)关于人文行为维度的调查

人文行为是人文素养的外化表现,人文知识的内化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这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人文素养潜移默化的行为表现,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中。由于人文行为是抽象的难以考察把握的,因此本调查主要以访谈和假设判断考察师范生的人文行为。主要以师范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意识考察其人文行为。

(三)关于人文精神维度的调查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其内涵很丰富,主要是人文知识内

化而成的精华,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也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次。人文精

神一般指一个人体现出的对人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

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内在品格。

人文精神更体现出了人文情怀,是自觉的自我的学习意识,在人文素养转

化为人文行为的这一过程离不开这种自我意识的激发。

表 3-1:大学毕业后你是否有去中小学任教的意愿

表 3-2:认为在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表 3-3:你认为中小学招聘教师时对人文素养有要求么

表 3-4:大学生人文素养差,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

(四)关于人文方法维度的调查

人文方法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得以实现的手段。人文方法主要是指师范院校为培养师范生的人文素养而设置的人文课程,开展的人文活动等。本问卷主要调查了师范生在校参与的人文活动的情况,师范生所在院系对人文素养培养的方式和态度,师范生对学校和所在院系人文培养方式的看法及意见,师范生人文知识的学习途径和师范生所期望的人文素养培养方法等几个方面。

表 3-5:选修人文课程的目的存在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种观点

(图3-6:学生参与社团情况)

(图3-7:对自身人物素养的培养态度)

四、高师院校师范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以个案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高校师范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原因,并从国家、社会、教师和师范生个体四个方面分析形成高师院校师范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原因。

1.国家不重视对教师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教育发展出现了重“器”而不重“道”的现象,如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育,因为他们能带来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忽视了人文科学的教育。

工业化进程的要求,促使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专业人才。因此国家更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科学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加强人文教育需要国家的支持和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开始重视人文教育,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校也开始重视人文教育,香港中文大学率先成立了人文学科研究所,清华大学成立了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并在华北五省举行“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多所高校还成为了国家人文教育的示范基地,这都表明了我国高校现今加强人文教育的决心。

2.学校不重视人文教育。

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教师,强调“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因为“师范性”是师范院校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

从学校教育层面看,分数是最终要的评价指标,并不重视人文素养的教育。而大学生接受导学教育前接受了长达12年应试教育,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文知识结构框架。

3.学生自身缺乏修养人文修养。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和00后。这一代人生活在信息时代,且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且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膨胀的表现欲。 通过调查显示,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没有形成独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被消极错误的价值观误导。这样的价值背景下,师范大学生的个人素质问题实际上是学校管理问题、教育问题和社会价值问题的综合表现。学生怎么成长,取决于其所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师范生的人文素养主要还取决于个人的自觉和努力,要使人文素养在学习和职业发展中得以体现,

4.教师忽视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既是是文化的传播者,又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进行专业教育,还要承担育人的责任。而育人就离不开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从教师层面看,高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课堂教育和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教师不仅不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而且不注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也是现今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五、如何提高师院校师范生人文素养

1.明确高师院校人文教育的目标定位

首先,要确立教育理念,才能明确高校办学的基本方向,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培养出不同类型的学生。教育理念也是学校教育的思想核心,同时是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指导思想。并支配和影响整个教育教学活动。

其次要对现有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依托于传统的教育思想并结合西方教育思想的精粹,建立适应现代师范院校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转变培养单一掌握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教师作为目标,建立培养既具有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的新的教育理念。

2.提高高师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条件

(1)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为基础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人文素质则是教师整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修养、教师的能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过程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且是理性与情感、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过程。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2)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高校校园是大学环境的主要范围,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秩序、文明的校园行为、构成了高尚文化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因此,师范院校可以采取人文措施与制定制度来优化校园环境,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可以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校园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高师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既是学生,又是未来的教师,因此师范教育更应该突出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是人整体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根据实际调查可以看出师范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人文基础,但是么有人文之间和自觉提升的主动性。提高师范生人文素养不仅能促进师范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能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促进高师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高师院校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文教育理念、更新人文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基础教育提供更优秀的师资,为社会输送更加优秀的教师。

作者简介:张炜(1982.03—),女,集宁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

论文作者:张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高师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_张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