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现状及影响论文_肖永国

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现状及影响论文_肖永国

(河北优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科研理念不断更新,无人驾驶汽车也将朝着应用多功能、安全零事故指标、成本惠民的方向不断完善、成熟。不仅在功能上,在辅助设备、舒适度上也将有实质性的突破。无人驾驶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建造未来智能城市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的产业发展现状,并探究了对未来城市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影响,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无人驾驶;现状;影响

1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历程

美国、英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了研究和突破,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防科大研制出了国产的无人驾驶汽车。目前已经研发的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无人驾驶里程已经达到了八万公里。我国百度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在商用和量产方面是当前无人驾驶汽车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自动驾驶研究领域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量产目标的估量是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现阶段一些大型计算机集团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已经处于激烈竞争的地步。全球包含汽车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大型企业对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深入开发使得无人驾驶汽车在未来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可行性。现阶段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的主要公司有谷歌、苹果、优步、特斯拉、奔驰、福特等跨国企业。对于市场先机的抢占是这些跨国企业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的主要动因。车载传感系统是无人驾驶汽车内部的主要核心构件,在车载传感系统对周围环境路况的自动规划下使得无人驾驶汽车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行车路线的识别和方向的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的车载传感器充分体现了智能化环境识别和车辆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车辆自动感知周围环境、获取道路信息、目标位置以及障碍物信息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此基础转向和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无人驾驶汽车在安全、可靠性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体现。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中包含了自动控制技术、体系结构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视觉计算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和开发是建立在其计算机技术、识别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高度发展和结合的基础之上。无人驾驶车的需求是基于人类对驾驶安全的迫切追求的。由于驾驶员失误下造成的交通事故频发,使得无人驾驶汽车在汽车制造行业有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领域。

2无人驾驶产业的发展现状

2.1快速增长的产业规模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中在无人驾驶、模式识别(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及智能机器人三大部分,无人驾驶产业占人工智能全部产业规模的30%左右,其增长速度与人工智能全部产业增速保持一致。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称,截至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达237亿元,同比增长67%。近年来,无人驾驶产业相关公司获得巨额融资。大量新鲜资本的注入不仅能够保证无人驾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反映出无人驾驶产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世界经济论坛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进行了一项名为《2015年无人驾驶汽车研究报告》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对来自不同国家、城市的5000名城市居民进行了问卷统计(10个国家在线调查、25个城市政策制定者深度访谈)。在调查者中有58%的人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持支持态度,有42%的人持反对态度。在持有支持态度的人中,多数被无人驾驶的功能吸引,认为其高效便捷,十分潮流。而不看好无人驾驶的人群则认为无人驾驶的安全性能不稳定,且价格过高。

特斯拉也对其使用无人驾驶车辆的用户进行了类似调查,其中70%的用户给予了好评,主要钟意无人驾驶的外观、动力以及自动驾驶这三个方面;另外30%的用户则对于无人驾驶的过长充电时间而表示不满意。从统计数据看,人们对新兴的无人驾驶汽车褒贬不一,但整体上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居多,传达出人们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期待和美好祝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竞合的产业生态

目前,我国无人驾驶产业还没有类似于美国Google、Tesla的处于行业绝对领先位置的巨头,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产业生态的主题是“竞争与合作”。如汽车电子产业联盟自动驾驶处理器专委会(AEIA)就是在汽车电子产业联盟指导下,由地平线(horizon.ai)牵头,黑芝麻科技、中兴汽车等机构共同成立的组织。近年来,类似的组织正在密集建立,各组织之间的关系也是竞争与合作共存,这种竞合的产业生态正是促进无人驾驶产业飞速发展的关键。

2.3稀缺高层次产业人才

无人驾驶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产业人才。专业人才缺乏已成为限制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最大因素,在无人驾驶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及引进上,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4尚不健全的相关法律

当前无人驾驶汽车在我国不具有“道路通行权”,相较于国外积极出台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法律,我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法律亟需完善。

在2018年5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规定的高速公路某些路段和特定园区开展智能汽车的实际道路测试。这些务实的措施为无人驾驶汽车创造良好的测试条件,加快无人驾驶汽车在实用化上的突破。

3无人驾驶技术的未来影响

3.1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在技术的不断革新下,再加上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所攒下的经验,无人驾驶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将会慢慢与城市道路状况进行融合。在城市街道中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出租车企业会与各科技公司合作上市各种基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租车产品,改善拥挤的交通状况,使得轨道交通甚至是私人汽车都受到挑战。而作为私家车的拥有者,当不需要用车时,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无人驾驶车辆来帮助其它人,就好比如今的滴滴打车,车主即使是在不需要出门的情况下也能提供运输服务。

3.2对智慧交通的影响

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通信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无人车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系统的车载自组网,这一网络能够随时实现道路信息的分享和交换,并通过集中的控制系统进行操控,它给智慧交通所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首先,它能够改善当前拥堵的交通状况,使车辆行驶速度得到提升。无人驾驶车在安全性能上远远超出传统的车辆,它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产生。任何一辆无人车都需要严格根据重要控制系统的指令来完成行驶任务。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所有无人车都能够同时按照相同的速度在道路中行驶,不需要频繁地进行加速或减速运动,从而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并提高安全性。而长河般的堵车状况很可能将成为历史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与无人驾驶汽车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无人驾驶产业的朝阳发展,但是仍然会面临一些问题。想要进一步推广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针对判断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突破,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性,充分考虑各种情境的出现,让无人驾驶汽车能够更加安全地运行。与此同时,从国家层面引导、规范“无人驾驶”,加快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无人驾驶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苏昶玮.探究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趋势[J].通讯世界,2019,26(02):311-312.

[2]邵淑漫.无人驾驶核心技术及其未来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2):76-77.

论文作者:肖永国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现状及影响论文_肖永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