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多动症论文_李爱民

什么是小儿多动症论文_李爱民

青川县人民医院儿科 李爱民我们一般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称为小儿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患儿会出现不符合年龄、发育水平的一系列表现,例如活动过度冲动、注意力时间短暂、注意力不集中等,同时合并适应不良、品行障碍、学习困难等情况。一些患儿在成年之后,可能还会有明显的症状,对学业、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都有着十分不良的影响。所以,必须对小儿多动症进行了解和认识,提高重视,才能积极有效的治疗。

1 小儿多动症的病因是什么

对于小儿多动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并没有完全明确,但认为是很多种因素相互影响所导致的,包括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因素、神经解剖及神经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及心理社会因素等。通过家系研究、双生子和寄养子等相关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发生小儿多动症的一个主要因素,可能会达到76%的平均遗传度。精神药理学研究、神经生化研究等表明,大脑中神经化学递质失衡,例如血尿当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功能下降,5-HT功能降低等。因此研究认为这些神经递质方面的因素,也是引起小儿多动症的一个主要因素,不过目前其对于该病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能完全解释。通过对小儿多动症患儿的MRI检查能够发现,其双侧尾状核头端不对称、额叶发育异常等情况,通过功能MRI能够表明,小儿多动症可能有脑功能缺陷存在,例如额叶功能低下等,尤其是小脑、前扣带皮质、基底节区、前额叶等位置,存在功能异常激活。

环境因素中有产前、围生期、出生后等相关因素,很多因素都是妊娠及分娩相关危险因素,例如患儿母亲吸烟饮酒、患儿早产、产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甲状腺功能障碍等。而可能会引起小儿多动症的儿童期疾病,则主要包括药物、毒素、癫痫、脑炎、头部损伤、脑膜炎、病毒感染等。也有研究显示血锌水平降低、血铅水平升高、儿童缺铁、食用添加剂食品饮料过多、饮食相关致敏反应、营养不良等因素,也和小儿多动症相关,但是缺乏足够的证据。此外,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存在问题,以及父母性格不良、父亲有物质成瘾、冲动、反社会行为,母亲有抑郁症等,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拥挤等,童年和父母长时间分离,或遭受虐待等,学校教育方法不恰当等。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引起小儿多动症,或者症状延续的主要因素。

小儿多动症

2 小儿多动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小儿多动症患儿,一般有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比如注意缺陷、活动过多、行为冲动、学习困难、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品行障碍等。具体来说,是和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无法长时间持续等。患儿在上课、作业、活动过程中,都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在学习和活动中,对于细节不重视,经常出错。无法长时间维持注意力,对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任务较为回避,如家庭作业、课堂作业等。做事较为拖沓,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平时容易丢三落四,丢失东西,或忘记日程安排等。患儿难以长时间保持安宁,有较多的手足小动作,不能保持安静,在一些要求安静的场合,可能擅自行动或吵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儿多动症患儿容易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就快速做出反应,具有冲动的表现,做事情不考虑后果,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在别人说话时愿意插嘴,排队时表现极为焦躁等。要注意,小儿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就是行为冲动、活动过多、注意缺陷等,这些症状在疾病诊断中诊断价值较高。

小儿多动症患儿,由于存在多动、注意障碍等情况,因而在学习中,课堂听讲效率低下,作业完成速度质量不佳,所以一般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无法达到预期智力水平相匹配的成绩。小儿多动症患儿神经系统发育方面可能存在异常,例如空间位置、协调运动、精细动作等发育不足,对扣纽扣、系鞋带、翻手、对指运动等,都不能很好完成,甚至难以分辨左右。还有的患儿可能存在智力偏低、语言表达不足、语言发育延迟等问题。小儿多动患儿很容易合并品行障碍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品行障碍具体表现以攻击性行为为主,例如侮辱打骂同学、虐待他人或动物、破坏物品、抢劫等。或者出现偷盗、纵火、逃学、说谎、离家出走等不符合社会准则、不符合道德规范等行为。此外,还有一些小儿多动症还可能持续到成年阶段,仍留有部分症状,主要以注意缺陷为主,活动过多会相应减少。此类患者一般行事较为冲动、草率、莽撞,容易和同事发生冲突,行走或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比较冲动等。

小儿多动症

3 小儿多动症该如何有效治疗

小儿多动症的治疗中,应当分析和明确相关因素,尽早实现诊断和筛查,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效果。治疗方案应当以综合性为主,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共同运用。积极开展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负性强化和纠正患者的错误行为,让患者学会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行为对原有不当行为加以替代。认知治疗帮助患者将冲动性问题加以解决,让患者掌握问题解决方法,确认行为适当性。采取药物治疗,对注意缺陷加以改善,使活动水平降低,促使患儿学习成绩提高,让患者家庭及社会关系改善。使用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等,能够改善注意力,可改善冲动及多动的症状。此类药物只能在6岁以上的患儿中使用,不宜晚间用药。注意用药可能产生烦躁易怒、头痛失眠、食欲降低等问题,或影响生长发育。如果患儿有抽动障碍的症状,不建议使用该药。另外,如果长期使用,需要避免物质滥用的情况。使用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托莫西汀等,该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能达到较好的耐受性,因而是当前小儿多动症治疗的一线药物。每天仅用药1次,能够达到24小时的疗效,长期用药也不容易成瘾。此类药物起效时间较慢,需要在用药后的1-2周才能体现出疗效,所以对于急性治疗并不适用。行为管理教育需要有教师和家长共同进行,针对患儿特点开展行为管理、心理教育等,不要使用体罚、歧视或其它的粗暴教育方法,可通过适当的鼓励、表扬等,提高患儿的自觉性、自信心。可以将患儿的座位靠近老师安排,平常多多督促患儿,降低患儿的注意力分散情况。

结论: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小儿疾病,对于患儿的健康生长是比较不利的。对于此类疾病要提高认识和了解,明确主要病因及常见症状。进而采取综合性的方法治疗,通过药物和非药物相结合的方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论文作者:李爱民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8

标签:;  ;  ;  ;  ;  ;  ;  ;  

什么是小儿多动症论文_李爱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