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未成年人校园德育工作问题的思考论文_朱小莉

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未成年人校园德育工作问题的思考论文_朱小莉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中心校 朱小莉

2013年5月12日凌晨,河南周口发生一起高三学生高炜晟雇凶弑父杀姐恶性案件。案犯悉数落网,真相大白后,再次敲响警钟:新时期未成年人校园德育工作问题到底应该如何加强和改进?

一、面临的挑战

面对校园未成年人,几十年德育工作积累的工作经验、方法,仿佛一夜之前悉数缴械投降,校园青少年德育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信息多元化

集看、听、说、动、玩于一体的大众媒体突破了识字率对受众规模的影响,“跟风”心理极强的青少年在极短的时间里率先成为大众传媒的接受者。“亲其师信其道”的具有浓郁情感依附色彩的师生关系正越来越被“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但并不一定同意你的观点”所代替。良莠不齐的信息对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具有的吸引力,远非传统德育工作模式下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的统一口径带来的力量能比拟的。学生越来越以一种“顶天立地”的独立形象出现在老师面前,不容小视。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

通过调查发现,传统的诚实、同情、文明、尊重、关心等传统价值观在青少年群体中仍占主流。但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当传统价值观与“我”的价值取向相符时,用传统价值观;当传统价值观与“我”的价值取向不相符时,用“我”的价值观。一方面,多年接受的教育潜移默化影响了青少年,让传统价值观根植于大脑;另一方面,即使青少年从道德判断上认同传统价值观,但表现出来的方式也许会更多地从行为效果的实际出发,选择自己认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对待“幸福”、“担当”、“民主”等具有现代意义的词条,青少年有更多自己的理解。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校园通过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不断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德育教育内容泛政治化、形式教条化、价值选择趋利化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能发挥。

(一)形式教条化

道德的社会性和个体性是德育的两个永恒的对比视点。我国传统德育过分重视社会性而排斥个体性,在这种德育中,把人当作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过分强调了道德规范对人的制约作用,其隐含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既定的德育过程,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和认同既定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这些观点体现在德育工作中就是形式教条化: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讲话时照着稿子念,案例的真实性尚待考证;班主任训话如果站的“高度”不够,又 “不幸”被晒,将被无情“板砖”;学生演讲评分标准之一也许就有“立意高远”……

教育者站在德育的至高点上,一边向被教育者灌输“圣经”,一边抱怨被教育者“朽木不可雕,粪土不上墙”。缺少沟通的德育工作,无异于隔靴搔痒。出身寒微的父辈,如今功成名就,往往很自然地认为,先天条件比自己优越的下一代,应该比自己更有出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育人不是站台阶,简单、粗暴、教条式的说教,表面成绩往往显而易见,隐患却常常不易觉察。高炜晟雇凶弑父杀姐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沟通,觉得自己被忽视,积怨太深。

(二)价值选择趋利化

在一个强调“效率优先”的社会环境中,未成年人校园德育工作不可避免地抹上价值选择趋利化色彩。

一是表现在德育与智育的较量上。在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体制中,智育确实更大程度地表现出对人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关注。一方面,智育能更快捷、更有效地赋予学生现代生活的技能、技巧,强调人对社会的适应,德育在这些方面却没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智育优劣决定的升学率,成为办学质量高低的标志,是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顺理成章地智育被抬到无以复加的地位,德育则“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二是表现在政治与道德的碰撞上。把“德育”理解为“政治品德教育”,未成年人校园德育教育,出发点往往也是基于政治的需要,德育工作边缘化,把道德品质与政治立场为代表的“大德”密切联系,而忽略独立人格为代表的“小德”的培养,最终也难以实现培养“大德”的目标。他们被动而盲目地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将历史生吞活剥搬上舞台,囫囵吞枣地与时俱进喊政治口号。轰轰烈烈的活动过后,记忆里什么也没留下。

三、对策与建议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未成年人校园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根据实际,如何使德育工作科学化,提高工作实效的问题。

(一)遵循规律

遵循未成年人知、情、意、行相结合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观形成规律,使德育工作入耳入心,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要高度关注单亲家庭、残障家庭、困难家庭等的未成年人子女教育;有的放矢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流动儿童”的德育工作问题。与未成年人在情感、学习、生活乃至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平等沟通交流,不用简单的方法教育“复杂”的对象,“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允许孩子犯适当的错误,走必经的 “弯路”,让孩子在“教训”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目标。

(二)完善内容

在一个越来越关注个体,注重实效的时代,校园未成年人德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完善工作内容。从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创新方法

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体现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避免德育工作形式的成人化。一是变“我说你听”的教育方式为互动教育,调动未成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要充分体现未成年人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又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帮助未成年人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做到在服务中教育,在关心中引导。二是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这两个课堂、两个阵地,既重视课堂教育又重视社会实践,既进行认知教育又开展实践教育,使未成年人在社会实践中向群众学习,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道德,磨炼意志,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成为既有崇高理想又能脚踏实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文作者:朱小莉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未成年人校园德育工作问题的思考论文_朱小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