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上古今用字的含义和类别论文

训诂学上古今用字的含义和类别

康雨琦

(陕西理工大学 文学院,陕西 汉中723000)

摘 要: 训诂学上的古今字是指书面语中记录口语中某一个词义前后两个时代用字的不同,不论是古字还是今字都是该词义在不同时代的通行正字。根据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将同一个词义上形成古今不同用字关系的古字和今字分为四类:古字是专造字,今字是后造字;古字是先借字,今字是后造字;古字是专造字,今字是后借字;古字是先借字,今字是后借字。

关键词: 古今字;含义;类别

古今字作为传统的语言文字学中使用的术语,具体在文字学、训诂学等各个分支学科中都有不同的含义及所指。学术界目前主要观点分为两种:一是从文字学出发,认为古今字属于造字之法,洪成玉在《古今字辩证》中提出:“自清代以来对汉字发展的深入研究表明,古今字是汉字适应汉语词义的发展,遵循汉字造字的规律,满足记录新词产生需要的文字现象。”[1]二是从训诂学出发,认为古今字属于用字之法,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从用字之法的角度提出:“古今字是指同一个词的、通行时代有古今之别的不同书写形式”,文字学上的古今字“跟古人所说的古今字不但范围有大小的不同,而且基本概念也是不一致的”[2]。文字学上的古今字和训诂学上的古今字名同实异。训诂学上的古今字概念中体现了语言中词对字的选择关系,体现了古今字的本质特点。面对学术界的种种分歧,本文着重讨论训诂学上古今用字的含义和类别。

一、训诂学上古今字的含义

古今字的观念起源于东汉时期的古文注释家,是训诂学家在研究古代文献时,为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对经史子集中一些同词异字的现象进行注释时提出的观念。同一个词义上古今用字不同的观念的产生和古今字这一学术用语的提出并不是同一时期的。从已有的史料文献来看,东汉时期的注释家郑众在对《周礼》进行注解时,已经注意到了同一个词义前代所使用的汉字与当时所用的汉字不一的现象。虽然没有正式提出“古今字”这一术语,但他在注释中对于同一词义古今不同用字的现象进行了描述。如:

(1)《周礼注疏》卷十九“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郑司农云:‘义’读为‘仪’,古者书‘仪’为‘义’,今时所谓‘义’为‘谊’”。(770)

为此,华西医院领导班子从1994年开始,在院内开展了各种培训活动,先后邀请了原卫生部、科研院所和著名医疗机构的专家学者来院开展讲座,举办论坛,还选送优秀干部到国外培训。在此基础上,院班子认为,单是零散的培训起到的效果有限,因此,必须从顶层设计和培训机制上不断完善创新,应该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地开展系统培训活动。在院党委的组织下,1996年7月,华西医院干部团队来到四川绵阳进行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九院)和长虹集团学习,学习九院奉献精神和长虹的创新精神。

(2)《周礼注疏》卷十九:“凡师不功,则助牵主车。”郑玄注:“故书‘功’为‘工’。郑司农‘工’读为‘功’,古者‘工’与‘功’同字。”(770)

(3)《周礼注疏》卷三十二:请侯之缫斿九就,墦玉三采,其馀如王之事,缫辟皆就,玉球玉笄。”……郑司农云:‘缫’当为‘藻’。‘缫’,古字也,‘藻’,今字也,同物同音。‘瑜’,恶玉也。”(854)

图8 给出了各个算法的同步误差性能与信标节点和普通接收节点同步过程中消息总数的关系[12].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每种算法,随着消息总数的增加,算法的同步误差都在减小,但是不同算法的误差下降幅度是不一样的.CB-Sync算法在消息总数小于20时,较其他算法有较好的同步性能;在消息总数大于25时,CB-Sync算法与其他算法的同步误差性能接近.换言之,CB-Sync较CCS-Sync,DA-Sync,D-Sync算法可以以更少的能量消耗得到更高的同步精度.

(2)“霸”和“魄”构成古今字的关系

通过分析例子可以看出,郑玄使用“古者书某为某,今时所谓某为某”“某,古字也,某,今字也,同物同音”“古者某与某同字”“某读为某。书亦或为某,古文也”等语言描述同一个词前后时代使用不同字的现象,提出了古今用字的观念。“古今字”这一术语是东汉郑玄对《周礼》《礼记》《仪礼》作注时正式提出的。《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玄注:“《觐礼》曰:‘伯父实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虽有学者对这一文献用例提出质疑,但并不影响“余”和“予”是古今用字的关系,也不能否认“古今字”这一学术用语最先出现在郑玄对三礼的注释中。郑众和郑玄所谓“古今字”,是同一个词具有常见性、固定性的用字现象。因用字时代的不同,字的读音可以有差异。[3]清代文字学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大量使用“古今字”这一术语,进一步完善了古字和今字之间的关系。

“伯”,《说文》:“长也。从人白声。”[6]其本义是统领一方的长官。由本义引申出盟主、霸主的意义。《史记·齐太公世家》:“天子使晋称伯。”“霸”《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声。”[6]周书》曰:“哉生霸。”其本义是阴历每月之初始见的月光。在实际用字中,“霸”也表示“霸主”之意。《孟子·公孙丑上》:“管仲以其君霸。”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霸”下提到:“后代魄行而霸废矣。俗用为王霸字。实伯之假借字也。”[4]从段注中可知,在“霸主”这一意义上,“霸”是一个假借字。而其本用字是“伯”。后来“霸”字在“霸主”这一意义上取代了本字“伯”,成为汉代乃至现代的社会习用字。在记录霸主这一意义上,两者构成了古今专用字的不同,“伯”为古字,而“霸”为今字。

某词在口头语中一出现就借用一个字作为其当用正字来表示,在后一时代随着人们用字习惯和语言的变迁,又借用另外一个字作为这一词义的当用正字在社会上流通。从始至终,人们都未给这一词义造新字,前一时代借用的字和后一时代借用的字构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

1) 冬笋收入。在合作社成立之前,农户基本上不培育经营冬笋,竹林下草、灌木丛生;而在合作社成立之后,对所有基地竹林进行劈山抚育,2017年合作社又围绕冬笋做文章,注册“孝海竹珍”冬笋品牌,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合作社生产冬笋13 882.5 kg,销售额30.34万元,除去挖笋成本15.40万元,冬笋收入14.94万元。

段玉裁在对“今”和“余”的注释中提出了古今字概念,并明确指出古今字是古今人用字的不同,并解释古字和今字的时间相对性。[4]按照训诂学家的观点来看,所谓的古今字是为了帮助今人理解古代词义,以译解古代词义为目的,同一个词义前后不同时代所用的字不同,且所用字是当时书面上的社会通行正字。

二、古今字的类别

古字今字之间词义的转移,形成了古、今字的兴废,也决定了词对汉字的选择。[5]字的职能是记录词义,词义选择不同的汉字来记录,记录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用新造字记录口头语言中产生的词义;二是借用已经造出的字记录口语中的词义。训诂学上在同一词义上形成古今字关系的古字和今字既可以是造出来的,也可以是借用的,不论是造字还是借字,古字和今字都是该词义在不同时代的通行正字,且两者之间记录该词义的职能发生了转移。同一词义上形成古今用字的古字和今字按照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分为四种:古字是专造字,今字是后造字;古字是先借字,今字是后造字;古字是专造字,今字是后借字;古字是先借字,今字是后借字。

(1)“辟”和“避”构成古今字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启示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典籍是思想政治家与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功能是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前后两个时代的专造字构成古今用字的关系

某专造字作为某词义的通行正字,后随着词义的发展和演变,后一时代又为其新造一个字成为该词义的通行正字,记录词义的职能发生了转移。前后两个时代的专造字构成古今用字的关系。如:

(1)“反”与“返”构成古今字的关系

“反”《说文》:“覆也。从又,厂反形。”[6]其本义是翻转,引申出返回的意义。《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返”《说文》:“还也。从辵从反,反亦声。《商书》曰:‘祖甲返。’”[6]其本义是返还,回归。《孙子·行军》:“栗马肉食,军无悬瓦,不返其舍者,穷寇也。”在返回这一词义上,先有专造字“反”作为其通行正字,后造字“返”逐渐取代“反”成为返回这一意义上的通行正字,两者的记词职能发生了转移。“反”和“返”在返回义形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反”是古字,“返”是今字。

(2)“责”和“债”构成了古今字的关系

“责”《说文》:“求也。从贝朿声。”[6]其本义是索取。段玉裁在责字下注:“求也。引伸为诛责、责任。周礼小宰。听称责以傅别。称责、即今之举债。古无债字。俗作债。则声形皆异矣。”[4]即在举债的意思上,清代用“债”字而古时用“责”字。《左传·昭公二十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债”《说文》:“債負也。从人、責,責亦聲。”[6]其本义是欠付的钱财。宋范成大《冬春行》:“官租私债纷如麻,有米冬春能几家。”在债务这一词义上,先有专造字“责”作为其通行正字,后造字“债”逐渐取代“责”成为债务这一意义上的通行正字,两者的记词职能发生了转移。“责”和“债”在债务义上形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责”是古字,“债”是今字。

如果探究古今字的先造字和后造字的区别,则会发现古字和今字在字形上会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所有字形上有联系的先造字和后造字都是古今字的关系,只有在同一个词义上发生职能交接转移的先造字和后造字,才可能构成古今字的关系。

本文依托重庆市华岩隧道西延伸段项目体外预应力连续梁桥设计施工过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体外预应力锚固块有限元模型,对锚固块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二)先借用字和后造字构成了古今用字的关系

口头语中的某词义一产生就借用已有的字来表示,借用的这个字是这一词义的通行正字,后又新造一个字专门表示这个词义,后造的新字取代原本借用的那个字成为这一词义的通行正字。在记录同一个词义上,先借用的字和后造的字两者构成了古今用字的关系。如:

第Ⅲ类的3家研究机构中,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作为网站主办方建立了“辽宁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但网站功能较为简单,尚不能称之为门户网站,而贵州省标准化研究院和西藏自治区标准化研究所均难以在搜索引擎中找到相应网站。门户网站及功能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这3家标准化研究机构的品牌关注度。

艾纳香为菊科(Asteraceae)艾纳香属植物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L.) DC.〕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是黎、瑶及苗等少数民族常用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悠久的药用历史[1-2]。艾纳香主要作为提取艾片、艾粉和艾纳香油的原料,是目前提取艾片的唯一植物来源[3-4]。艾粉、艾片以及艾纳香油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卫生护理用品等行业。目前,以艾纳香提取物为功效原料的药品有艾纳香咽立爽滴丸、银丹脑心通软胶囊、心胃止痛胶囊和金喉喷健雾剂等中成药[5],化妆品有艾纳香晒后修护睡眠面膜和艾纳香祛斑霜等[6-7],其独特的功效已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原始的大棚环境变量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对数据中的异常值和缺失值处理以及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原始数据中前后两个时刻的值差值较小,所以对于缺失值和异常值均选取该值前后两个时刻的平均值代替该时刻的值。

“信”《说文》:“诚也。从人从言。会意。”[6]其本义是诚实,不欺。假借为伸展义。段玉裁在信字下注:“古多以为屈伸之伸。”[4]《易·击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伸”《说文》:“屈伸。从人申声。”[6]其本义是伸直,伸展。段玉裁在伸字下注:“伸、古经传皆作信。……信古伸字。謂古文假借字。”[4]《荀子·乐论》:“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在“伸”字造出来之前,先借本义是诚实的专造字“信”来作为伸展这一词义的通行正字,“伸”字作为后造字,逐渐取代假借字“信”成为“伸展”这一意义上的通行正字,两者的记词职能发生了转移。“信”和“伸”在伸展义上形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信”是古字,“伸”是今字。

(2)“信”和“伸”构成古今字的关系

“辟”《说文》:“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辠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属皆从辟。”[6]其本义是法度。段玉裁在辟字下注:“或借为避。”[4]《诗·大雅·板》:“民之多辟,无自立辟。”“避”《说文》:“回也。从辵辟聲。”[6]其本义是回避。段玉裁在避字下注:“经传多假辟为避。”[4]《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在“避”字造出来之前,先借本义是法度的专造字“辟”来作为回避这一词义的通行正字,“避”字造出后,逐渐取代“辟”成为回避这一意义上的通行正字,两者的记词职能发生了转移。“辟”和“避”在回避义形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辟”是古字,“避”是今字。

由于人们造字时更倾向于用形符与声符组合的方式造字,后造的今字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人们造字习惯的影响,从而与先借的古字在字形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三)原专造字和假借字构成古今用字的关系

书面语中专造一个字来作为某一词义的当用正字,同时借用另外的字来临时表示这一词义。随着时代的变换,借用的某个字成为这一词义的当用正字,最初的专造字和后来的借用字构成古今字用字的关系。

(1)“伯”和“霸”构成古今字的关系

(1)《说文解字注·卷五·今》:“……如言目前。则目前为今。目前已上皆古。如言赵宋。则赵宋为今。赵宋已上为古。……古今人用字不同、谓之古今字。张揖作古今字诂是也。自张揖已后。其为古今字又不知几更也。古今音之不同近世言之冣详。”[4]223

(4)《周礼注疏》卷二十六:“史以书叙昭穆之組簋。”郑玄注:“故书‘簋’或为‘几’。郑司农云:‘几’读为‘轨’。书亦或为‘簋’,古文也。”(818)

“霸”《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声。”[6]周书》曰:“哉生霸。”其本义是阴历每月之初始见的月光。“魄”《说文》:“陰神也。从鬼白聲。”[6]其本义是阴神,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在实际用字中,“魄”也表示“月初月末的微光”之意。《法言·五百》:“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月初月末的微光”这个意义既不是“魄”字的本义,也不是由本义衍生出的引申义,因此,在这一意义上,“魄”是一个假借字,而其本字是“霸”。后来,“霸”成了霸主意义的当用正字。其本义被假借字所取代。“魄”成为这一意义的社会习用字。在记录“月初月末的微光”这一意义上,两者构成了古今专用字的不同,“霸”为古字,而“魄”为今字。

从古今不同用字的角度来看,假借字和本字构成古今用字的不同,关键在于记词职能是否发生了转移,如果词义在假借字和原专造字间发生了转移,原本借用的字成为社会的通行正字,则假借字和原专造字构成了古字和今字的关系。

(四)前后两个假借字构成古今用字的关系

(2)《说文解字注·卷二·余》:“……然则余之引伸训为我。诗书用予不用余。左传用余不用予。曲礼下篇。朝诸矦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注云。觐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凡言古今字者、主谓同音、而古用彼今用此异字。若礼经古文用余一人。礼记用予一人。余予本异字异义。非谓予余本卽一字也。”[4]49

(1)“離”和“离”构成了古今用字的关系

“離”,《说文》:“黄仓庚也。鸣则蚕生。从隹离声。”[6]其本义是一种名为黄鹂的鸟。段玉裁在“离”字下注:“借离为离别也。”[4]在实际用字中,“離”也作为假借字用来记录离别的意思。《史记·太史公自序》:“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之后人们也没有为离别义造本字,因此“離”成为离别义的专用假借字。“离”《说文》:“山神,獸也。从禽頭,从厹从屮。歐陽喬說:离,猛獸也。”[6]按说文,其本义是传说中的山林精怪。在实际用字中,“离”同样用来表示离别义。《韩非子·五蠹》:“离臣虏之劳。”后来,在离别这一意义上人们改借“离”字记录,而不用“離”,“离”取代了原借用母字“離”,成为记录离别这一意义上的社会习用字,两者构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離”为古字,而“离”为今字。

(2)“率”和“帅”构成古今字的关系

有一份包括44例患儿在内的调查发现,43%的患儿会在1周左右发生一次。生长痛的发生时间通常在傍晚或夜间,这样的规律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导致他们的夜惊、夜醒、早醒、日间嗜睡等情况。最为特殊的是,生长痛持续为几分至几小时不等,却在次日清醒后不再疼痛。所以,如果不是考虑到可能存在感染恶性肿瘤等因素,通常不会对这类患儿行过多的检查,比如X线、各种采血等。

“率”,《说文》:“捕鸟毕也。象丝罔,上下其竿柄也。凡率之属皆从率。”[6]其本义是捕鸟的丝网。在实际用字中,“率”也作为假借字用来记录率领的意思。《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之后人们也没有为率义造本字,因此周朝“率”是率领义的专用假借字。“帅”《说文》:“佩巾也。从巾、。”[6]按说文,其本义是佩巾。在实际用字中,“帅”同样用来表示率领义。《左传·成公十三年》:“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段玉裁在“帅”字下注:“率与帅古多通用。如周礼乐师故书帅为率。聘礼古文帅皆作率。……佩巾本字作帅。叚借作率也。”[4]后来,在率领这一意义上汉代人们改借“帅”字记录,而不用“率”,“帅”取代了原借用母字“率”,成为记录率领这一意义上的社会习用字,两者构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率”为古字,而“帅”为今字。

从用字的角度来说,在同一个词义上,形成古今用字关系的两个假借字,都是该词在不同时代的社会当用正字,前一时代的假借字所承担的记词职能转移到后一时代的假借字上,形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

三、应当注意的问题

古今字和通假字都是同词异字的现象,由于不同的学者看问题的角度和着眼点不同,从而导致了古今字和通假字之间的划界存在着不同意见。尤其当前一时代的古字是专造字,后一时代的今字是假借字时,容易使古今字和通假字产生混乱,被错认为认为这是一种“有本字的假借”。

陆锡兴在《谈古今字》一文中提出:“不可能把古今字与通假字做一个一刀切的划分”,“古今字也会变成通假字”[5],这一观点认为古今字和通假字两者是交叉重叠的关系。许嘉璐在《古代汉语》中认为今字出现后古字还在使用的现象类似于通假。[7]盛九畴在《通假字再议》中则反对将今字出现后古字还在使用的现象看作是通假。[8]

格伦德曼在对理性主义观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将支配自然与肆无忌惮地征服自然、操控自然区别开来,支配自然由此就成为以理性为指导、以人的利益为参照、在掌握自然规律基础上的对自然的利用和开发。具体来说,格伦德曼对“支配自然”观念的阐释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

刘忠华在《谈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划界原则与方法》一文中提出:“总之凡取得后代当用正字资格的假借字,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该假借字都不应该看成通假字,而不能单纯根据‘本有其字,依声托事’的原则来确定通假。因为通假字自始至终不会有当用正字的资格。”[9]本文认为,训诂学上的古今字,不论是古字还是今字都是所表词义的当用正字,而通假字只是临时借用,不是所表词义的当用正字。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不同的学术用语,应当秉持细化的科学思想,把握两者的本质特点,将两者区分开。

参考文献:

[1]洪成玉.古今字辩正[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4-100.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53-55.

[3]李运富.早期有关“古今字”的表述用语即材料辨析[J].励耘学刊(语言卷),2007,(2).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O].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 陆锡兴.谈古今字[J].中国语文,1981,(5).

[6]许慎.说文解字[O].北京:中华书局,2011.

[7]许嘉璐.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67.

[8] 盛九畴.通假字再议[J].辞书研究,1982,(5):4.

[9]刘忠华.谈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划界原则与方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1):91-93.

Discuss the Meaning and Category of Ancient and Modern Words

KANGYu-qi
(School ofLiberal Arts,Shaanxi 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zhong723000,Shaanxi,China)

Abstract: The ancient and modern words in exegesis refer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words used in the written words and written language.Whether the ancient characters or the current characters are the normal characters of the word in different eras,according to the way of Chinese characters recording language,The ancient characters and the modern characters that fo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characters a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the ancient characters are specially created words,the current characters are post-made words;the ancient characters are borrowed first,the current words are later created;the ancient characters are specially created words,the current words are borrowed later;the old word is borrowed first,and the current word is borrowed latter.

Key words: ancient and modern words;meaning;category

中图分类号: H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2134(2019)02-0050-04

DOI: 10.13933/j.cnki.2096-2134.2019.02.010

收稿日期: 2019-02-26

作者简介: 康雨琦(1996-)女,北京市昌平县人,陕西理工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责任编辑:徐 梅】

标签:;  ;  ;  ;  

训诂学上古今用字的含义和类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