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论文_王大伟,潘延飞

王大伟 潘延飞

威海市立医院康复治疗科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临床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针灸;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结肠炎症,其病因尚不清楚[1]。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黏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且病情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2]。西药如“柳氮磺吡啶(SASP)、奥沙拉嗪”等因疗程长、副作用大、易反复等影响了对UC的临床应用。笔者以中药泄泻基本方配合针灸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60例来自本院门诊和病房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0岁,病程6个月~12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30例。诊断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其中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病情轻、中、重各6、20、4例。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60岁,疗程最短8个月,最长13年,病情轻、中、重各6、16、8例。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病情的轻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均无其他并发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白芍20g、葛根15g、木香10g、赤石脂30g、禹余30g、甘草6g(泄泻基本方)。腹痛明显加木香10g,延胡索15g;脓血便明显加白头翁15g,秦皮12g。以上各药研极细末,取药粉20g放入砂锅内,加水200ml,加热至100℃,小火煎5min,止火冷却至36℃左右(类体温备用)嘱患者排便后取左侧卧位,肛周消毒,将灌肠器涂擦石蜡油后缓慢向肛门内插入,根据纤维结肠镜检查病变所在部位决定进管深度,灌肠器末端接输液管将配好的药液缓慢注入,注药完毕后嘱患者取胸膝卧位10min。针灸治疗:针刺取穴上巨虚(双),天枢(双),胃俞(双),足三里(双),内关(双),太冲(双),以上针灸由本院针灸室完成,根据不同病情加减穴位。1次/d。对照组予以SASP片1g/次,4次/d。

1.3 疗效判断

治愈:经治疗腹痛、腹泻、粘液血便、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等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正常;有效:腹泻、粘液血便次数减少,肛门灼热、里急后重消失,腹痛明显减轻,大便镜检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有明显改变;无效:症状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无改善,或在疗程中病情有反复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25例(83.3%)、有效3例(10%),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8例(25.7%)、有效15例(50%)、无效7例(24.3%),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现今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剧,各种应激因素导致的心身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溃疡性结肠炎亦不例外[3]。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饮食过敏、感染、自身免疫精神抑郁及焦虑等因素有关[4]。但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5]。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泄泻”范畴,其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痰湿阻滞等[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属我国医学“肠辟”“久痢”“肠下血”“脏毒”等病范畴,临床上病例多是中西药久治效果不佳而接受针灸治疗的[7]。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缓慢,其一大特点为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本病其标在肠,本在脾,脾主运化,升清降浊,统血,为生化之源,若脾失健运,湿热则会下移至大肠,脾病及肾则脾[8]肾两虚,两脏俱病,病程迁延,反复治疗而不可痊愈。因此,治疗脾虚才是根治本病的关键原因,治脾或固脾在临床上运用最多的就是中医针灸,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选用经络穴位针刺对其进行补泻,达到调理阴阳,疏通气血,改善脏腑的功能,以从根本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大量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针灸大椎、曲池、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位,可以积极调动人体全部因素,增强人体抗病和免疫系统功能[9]。在临床治疗中,遇腹部不适,针灸其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几分钟;腰痛失眠,针灸其命门、合谷等均可迅速见效。如遇脱肛不受,针灸其百会、命门、合谷以补命门之火,升阳补气。如遇肠粘膜糜烂,充血炎症严重时,针灸中脘、天枢、足三里以止泻消炎。针灸后,血液循环旺盛,呼吸消化功能增强,甚至使内分泌,人体化学物质,血液抗体等全部提高[10]。且治疗当以健脾益气,清热祛湿,活血化淤、解毒排脓、祛腐生新为主。基本方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淤、敛疡生肌、标本兼治的功能,可改善组织营养代谢、解痉止痛,促进上皮修复,有利于溃疡愈合。而针灸目的是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整气血,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营养得以改善,药物更好发挥作用。针灸与中药并举,经络与脏腑同调,各取所长,标本兼治。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采用中药泄泻基本方配合针灸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好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验证了中医针灸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费用低廉,不失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康.35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针灸治疗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3):436-437.

[2]方雄平.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5):58-59.

[3]黄伟东.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11(12):88-89.

[4]贾民.中医针药并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4):56-57.

[5]曾劲松.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9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4,19(7):66-67.

[6]王治英.中医多法联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的临床观察及辨证施护[J].青海医药杂志,2014,11(7):69-70.

[7]李文英.温针灸联合补脾益肠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肾亏虚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4,82(6):87-89.

论文作者:王大伟,潘延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论文_王大伟,潘延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