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中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统计分析_成长性指标论文

关于资产重组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的统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重组论文,统计分析论文,成长性论文,上市公司业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产重组是公司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行为,一项有实质意义的重组活动将会给公司的长远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由于上市公司股东人数众多,其资产重组活动必然引人注目。二十世纪末发生在美国证券市场的动辄几百亿、上千亿美元的兼并案例震撼着世人,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新一轮波澜壮阔的世界性兼并浪潮已经来临。我国上市公司在迈向现代企业制度的里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着资产重组的有效形式。我国证券市场的大规模重组始于1997年,并在以后各年无论在资产重组的数量还是在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人们对资产重组公司的个案研究及全样本绩效研究也随之展开。影响较大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组织的“上证联合研究计划”首批课题《沪深股票市场公司重组绩效实证研究》,该报告对1997至1999年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全样本研究,认为资产重组并未能如愿以偿地大幅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重组作用有限(上海证券报,2001年1月15日)。该报告2001年年初完成后,国内众多媒体纷纷发表文章支持其观点。对此,笔者愿在充分肯定其研究价值的基础上,作若干必要的补充,以便大家能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基本状况和公司业绩成长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分析前题

1.关于资产重组的主要形式

企业资产重组的动力源于改善其内部或外部的经营环境。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资产重组的形式一般可分为四大类:(1)扩张(Expansion)。该类包括兼并与收购(M&A)与发盘收购(Tendoffer)两种。其中,兼并又分为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在混合兼并中,又有产品扩张型兼并、地域市场扩张型兼并和纯粹混合兼并等;(2)售出(Sell-offs)。在售出中,主要有分立(Spin-offs)和剥离(Divestiture)两种类型;(3)公司控制(Corporate Control);(4)所有者结构变更(Change in ownership struc ture)。主要形式是交换发盘(Exchange offer)和股票回购(Share Repurchaes)。从近年看,我国的资产重组主要涉及前二项内容,且主要形式可细分为投资参股、二级市场并购、资产置换、股权有偿转让、第一大股东易主等等。本文所指的资产重组就是具有上述活动的行为。

2.样本选择

为了能对资产重组公司的成长性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这里以1997年实施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具体公司名单可见《上海证券报》1998年5月4日第9-11版《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情况一览》。由于有37家公司是1997年新上市的,无1996年的年报比较资料,故本文选择172家1997年前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本文选择的上市公司仅指发行A、B股票的公司,并且剔除了因为同时具有A、B股的公司带来的上市公司数的重复部分。

3.分析指标的选择

对公司业绩的考察既可以从静态(分年度)看,又可以从动态(联系几个年度)看。由于资产重组形式的差异,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和时滞大小也不尽相同,有的重组形式直接改变当期的业绩,使“草鸡变凤凰”,但在以后的年份业绩又逐步滑坡,有的甚至重新成为亏损大户;有的重组形式对当期业绩的影响不大,但使得以后年度的业绩不断改善。因此,对资产重组公司业绩的分析理应将重点放在其成长性方面,并结合盈利能力的动态分析进行。按照指标选择应少而精的原则,本文的主要分析指标为:(1)净利润增长率;(2)主或业务收入增长率;(3)每股收益;(4)主营业务利润等;(5)净资产收益率;(6)净资产增长率;(7)每股现金流量。

二、1997年实施资产重组的公司近年业绩概况

为了能对实施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和成长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编制各年有关指标及其增长率分析表(见表1)

表1172家1997年实施资产重组的公司基本资料

注:本表数据根据各年度年投资料计算;现金流量为经营性现金流量,其基年为1998年。

由表1可知:①虽然由于总股本增长43.83%,超过了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导致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有10%左右的降幅,但是各总量指标如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主营业务利润增幅高达240.5%,充分表明资产重组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有极其重要的决定作用,由此可见资产重组不仅现在是,而且将来也是改善上市公司赢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②在实施资产重组的当年,净利润增长46 31%,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59.23%,超过了净利润的增幅,反映出各公司通过各种资产重组形式的活动,包括关联交易、资产处置等,使业绩有了较快的增长,效果明显;③净利润的增幅并不稳定,由于关联交易、资产剥离等活动的减少,1998年净利润有较大的降幅。与此同时,主营业务利润增幅高达261.39%。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到底是由于资产重组自身的缺陷所至,还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所至?这是我们必需搞清的问题。

三、资产重组公司与证券市场总体业绩成长性的比较分析

1.资产重组公司业绩成长性与宏观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

为了能全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有必要在与证券市场总体业绩成长性进行比较分析之前先观察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向,并作两者的比较分析。

表2 部分宏观经济指标一览表

指标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GDP总额(亿元)67885 7477278018 8205489404

GDP实际增长率(%)9.78.8 7.87.1 8.0

GDP名义增长率(%)16.08 10.154.35.178.96

通货膨胀率(%)14.8 6.1 0.8-2.6-2.9

由表2可知,虽然我国GDP实际增长率一直维持在7%以上,但GDP名义增长率却在1998年降到4.34%,仅为1997年GDP名义增长率的42.76%,降低5.81个百分点。联系表1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重组公司净利润的变化趋势与GDP名义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净利润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尽管1998年主营业务利润有极大的增长,但由于通货膨胀率急剧下降,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等损失较大,最终导致净利润的负增长。至于造成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等损失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投资决策失当,盲目进行多元化发展,又赶上宏观经济增长减速所至,此外还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投资损失及四项计提的影响等。

2.资产重组公司业绩成长性与同期上市的公司成长性比较分析

在进行资产重组公司业绩成长性的比较分析时,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将它们与各年4月30日前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综合指标联系分析。笔者认为这种分析方法有缺陷,主要是忽视分析时点的作用,使资料丧失可比性。因为1-4月上市的公司虽然也公布年报,但是它们并没有在上年年底前上市,因此年报综合指标值应剔除这部分公司的数据。在满足可比性原则的前途下,进行这种比较分析可选择的对象,一是在比较基期上市的所有公司,二是在各年年底前上市的所有公司。相比之下,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类公司,因为这类公司无论在上市时间,还是经营环境方面具有更大的可比性,以下的分析就是基于这点进行的,即将522家1996年底前上市的公司作为总体,而将172家资产重组公司作为样本,将350家1997年未实施资产重组的公司作为比较对象。为了便于分析,特将这350家公司的资料整理如下:

表3 1997年未实施资产重组的350家公司近年主要指标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全景网络和宏汇电脑系统资料整理。

结合表1和表3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①资产重组公司所有指标的增长率都高于总体指标的增长率,资产重组对公司业绩的提升和成长性的贡献显著;②资产重组公司的净利润占522家公司净利润的比得由1996年的25%上升到2000年的38.63%;③资产重组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占522家公司净利润的比重由1996年的24.27%上升到2000年的39.24%;④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虽然两类公司都有所下降,但资产重组公司2000年仅比1996年降低0.91个百分点,而未实施资产重组的公司则降低3.92个百分点,表明资产重组公司的成长能力和稳定性显著优于未实施资产重组的公司。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997年未实施资产重组的350家在以后的年份每年大约有50%的公司实施了资产重组,对这些公司的业绩提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尽管如此,这350家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仍然不及在1997年实施资产重组的172家公司的业绩成长性,这并不是说只有1997年的资产重组形式才对业绩成长性的作用大。我们没有理由假定在有了好的资产重组形式产生后,人们还会热衷于选择效果差的资产重组形式。这种现象只能说明资产重组的效应从总体上看是有时滞的,它对公司业绩的根本改善需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实现。

四、结论

1.我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整体效果明显,是提高公司业绩的有效途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实施资产重组公司的净利润 2000年比 1996年增长29.07%,低于同期反映我国生产成果的指标——GDP的增幅(31.7%),但比未实施资产重组公司的降低31.56%要好得多,这一点是不能从会计制度的变迁中得到答案的。因为它们处于同一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下,而且资产重组公司的分布基本均匀,没有明显的系统性偏差。另外,GDP是反映生产成果的指标,净利润是反映效益的指标,净利润增幅略低于GDP的增幅是正常的事。在以上所计算的指标中,与GDP相接近的指标是主营业务收入,其资产重组公司的增幅63.3%,大约是GDP增幅的一倍,也高于未实施资产重组公司的增幅48.79%;再从主营业务利润的增幅看,资产重组公司的增幅140.65%,高于其净利润及未实施资产重组公司同类的增幅。这一切都表明资产重组是提高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有效途径。

2.树立务实观念,鼓励实质性重组。

虽然从总体上讲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卓有成效,但这里并不是主张每个公司都要搞资产重组,恰恰相反,我们坚决反对那些盲目的资产重组,从而提高资产重组的效应值和成功率。为此,对个案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许多公司仅仅是为了赶时髦,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做表面文章上,而没有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出发狠抓“内功”,有的甚至搞假重组、内外勾结欺骗投资者,极大地损害了资产重组的声誉,扭曲了资产重组的功能。因此,提倡务实精神,鼓励实质性重组,为公司发展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在投资者面前树立良好的信誉,这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特别是资产重组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这些年的资料看,资产置换规模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呈正向相关的关系。从1992年至2000年6月,资产置换比例在70%以上的13家公司,业绩都有大幅度的提升,比一般的资产重组形式效果良好,值得有关公司借鉴。

财政部新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热衷于搞的债务重组。作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规定。它明确了企业通过债务重组所获得的利益只能确定为资本公积,而不能再计入收益。此举对市场中许多重组公司,尤其是债务负担沉重而把债务重组作为“扭亏”、“摘帽”灵丹妙药的"T"公司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政策的颁布不仅使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操作有章可循,而且也给予实质性重组行为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意味着今后假重组者将被拒之门外,重组成功率有望大大提高。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成定局的条件下,企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跨国的资产重组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潮流。我国企业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这是每个上市公司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对于那些希望进行资产重组活动的公司来说。不仅仅是多了一类选择对象,更是多了一份机遇,多了一份挑战,对企业决策者素质的要求更高,那些仅仅靠不断炒作而不盈利的企业是无法成为国际性大公司的。只要我们抓好这个机遇,相信我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将会走上更加健康的道路。

标签:;  

资产重组中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统计分析_成长性指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