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早期乌托邦社会主义_柏拉图论文

柏拉图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柏拉图论文,空想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对西方哲学史、思想史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史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推崇者称他为“人类的导师”,(注: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51页。)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和人类思想的源泉,“他在许多方面是曾经存在过的最伟大的人物,……是我们文化中的一切最好的和最重要的东西的源泉”,(注:J.Burnet:"Platonism",California,1928,pl.)他作为哲学史上的巨人,“将自己身后2000多年的发展置于自己的影子之下”,(注: [美]C·沃伦·霍利斯特:《西方传统的根源》,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8页。)2000多年来欧洲哲学的发展, 都是对柏拉图的注释,(注:A.N.Whitehead:"Course

and Reality",Cambridge,1929,P53.)“我们今日的观念与思考模式,有太多部分(包括空想与有害的在内)必需追溯到柏拉图。因此,对柏拉图全然不了解的人,可以说对自己也一无所知。”(注:[美]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第29页。)美国哲学家爱默生(1803—1882)甚至说:“时至今日,一般思想家们研讨和著述的课题仍然跳不出柏拉图的思想圈子。”他用鲁拜评论《可兰经》的话评论柏拉图《对话录》:“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们的价值都已在这本书里了。”(注:[美]李杏:《西方圣哲小传》,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第18—19页。)与此相反,全盘否定柏拉图的也不绝于耳,说他是“反动的贵族思想家,古代唯心主义最大代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最凶恶敌人”,(注:Υ·Φ·阿历山大洛夫:《西欧哲学史》第1卷。 转引自范明生:《柏拉图哲学述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80 页。)“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死敌”。我们认为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复杂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他对后世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本文就柏拉图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就正于学术界的前辈和同仁。

恩格斯就希腊哲学曾作过中肯的评价:“我们在哲学中以及在其他许多领域中常常不得不回到这个小民族的成就方面来,……他们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求的地位。……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8 页。)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柏拉图,因为柏拉图作为立于古代希腊文化峰颠上的最博学的人物之一,吸取了当时人类的认识成果,“可以说他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世界。”(注:[美]费迪曼:《一生的读书计划》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基本思想正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胚胎”、“萌芽”和理论上的渊薮。

“柏拉图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视哲学理论和政治实践的结合”。(注:冒从虎、王勤田、 张庆荣:《欧洲哲学史》上册,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9页。) 柏拉图的理念论(主要是本体论)和认识论(也称知识论)的基本特点是贬低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感性知识,追求脱离现实世界的绝对不变的本体和理念的知识体系。把这个理论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柏拉图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以反对现存国家政治为目的的理想国家的方案,这个方案主要体现在他的同名著作《理想国》中。

柏拉图在这部被誉为“震古铄今”的名著中,(注:陈红春、胡菲菲:《袖珍西方名著手册》,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从讨论什么是正义入手,殚思极虑地构造了一个他所理想的国家。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除奴隶外,公民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护国者,人数最少,他们既有政治权力,又有智慧之德,担负统治管理国家之责,被称为哲学王;(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 145—146、214—215、67、147、59—62、130、131、138、139、190、193—194、195、196、189、200—201、214—215页。)第二等级是辅助者、武士,有勇武之德,担当卫国之责;(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5—146、214—215、67、147、59—62、130、131、138、 139、190、193—194、195、196、189、200—201、214—215页。)第三等级是农、牧、工、商等生产者和雇佣者,有节制之德,从事生产,为社会提供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 145—146、214—215、67、147、59—62、130、131、138、139、190、193—194、195、196、189、200—201、214—215页。)各个等级依据各自的道德规范,各安其位,各从其事,忠于职守,统治者治国有方,被统治者不犯上作乱,这样,一个平安的公平合理的符合正义美德的国家就建立起来了。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实施一项根本制度,也是理想国的根本特征,即在统治阶级(包括前两个等级)中取消私有财产,取消家庭,实行所谓共产、共住、共餐制度和公妻制度。

关于共产、共住、共餐制度,柏拉图认为统治阶级应该视国家利益为第一利益,那么国家的利益要和自己的利益相联系,和自己的得失祸福相联系,为此,柏拉图规定:“第一,除了绝对必需品以外,他们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第二,任何人不应该有不是大家所公有的房屋和仓库。至于他们的食粮则由其他公民供应,……按照需要,每年定量分给,既不让多余,亦不使短缺。他们必须同住同吃,象士兵在战场上一样。”(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5—146、214—215、67、147、59—62、130、131、138、139、190、193—194、195、196、189、200—201、214—215页。) 另外,他们不得拥有金银,不得与金银发生任何关系,“甚至不敢接触它们,不敢和它们同居一室,他们不敢在身上挂一点金银的装饰品或者用金杯银杯喝一点儿酒”。因为“世俗的金银是罪恶之源”。柏拉图认为,统治阶级如果拥有私有财产,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他们要是在任何时候获得一些土地、房屋或金钱,他们就要去搞农业、做买卖,就不再能搞政治做护卫者了。他们就从人民的盟友蜕变为人民的敌人和暴君了;他们恨人民,人民恨他们;他们就会算计人民,人民就要谋图打倒他们;他们终身在恐惧之中,他们就惧怕人民超过惧怕国外的敌人。结果就会是,他们和国家一起走上灭亡之路,同归于尽。”(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5—146、214—215、67、147、59—62、130、131、 138、139、190、193—194、195、196、189、200—201、214—215页。)

关于公妻制度,柏拉图认为,统治阶级的成员除了不允许有私有财产,实行财产公有制度外,也不允许有自己的家庭,妻子儿女也应该是公有的。他说:“处理所有这一切都应当本着一个原则,即如俗话所说的,‘朋友之间不分彼此’”,(注: 柏拉图:《理想国》, 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5—146、214—215、67、147、59—62、 130、131、138、139、190、193—194、195、196、189、200—201、214—215页。)“‘朋友之间一切共有’”。(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5—146、214—215、67、147、59—62、 130、131、138、139、190、193—194、195、196、189、200—201、214—215页。)根据理想国的法律,“这些女人应该归这些男人共有,任何人都不得与任何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同样地,儿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5—146、214—215、67、 147、59—62、130、131、138、139、190、193—194、195、196、189、200—201、214—215页。)不但丈夫与妻子彼此共有,而且父母与子女也是彼此共有。

男女之间不存在爱情关系,也不存在固定的婚姻关系,彼此之间的性关系完全是为了统治阶级本身的种的延续。男女的婚配按国家规定的节期举行,采用“某些巧妙的抽签办法”,使“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反之,最坏的与最坏的要尽少结合在一起。最好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最坏者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当然,其中的奥秘只能由少数统治者掌握,“否则,护卫者中难免互相争吵闹不团结。”英勇卫国功勋卓著的年轻人,要“给以更多的机会,使与妇女配合”,以便为国家生育更多的优种后裔。(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5—146、214—215、67、147、59—62、130、131、138、139、190、193—194、195、196、189、200—201、214—215页。)此外,为了国家的利益,按照优生学的原则, 对男女的生育年龄也作了严格的规定,“女人应该从二十岁到四十岁为国家抚养儿女,男人应当从过了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龄到五十五岁”,因为“这是男女在身心两方面都精力旺盛的时候”。“如果超过这个年龄或不到这个年龄的任何人也给国家生孩子,我们说,这是亵渎的不正义的。”即便壮年男女,如“未得治理者的准许”而“苟合”,生养子女,也是非法的,国家不予抚养。(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 145—146、214—215、67、147、59—62、130、131、138、139、190、193—194、195、196、189、200—201、214—215页。)男女双方如都过了生育之年,可以与同辈的任何异性相处,但不得生育孩子,如怀胎,“必须加以处理”。(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 第145—146、214—215、67、147、59—62、130、131、138、139、190、193—194、195、196、189、200—201、214—215页。)

对合法生育的孩子,也要进行检查,先天有缺陷的孩子,被秘密处置;留下来的孩子,由国家抚养,他们自幼就接受各种严格的教育和训练。男女完全平等,同校学习,同场操练,即使赤身裸体,也不会遭到嘲弄或感到羞耻,因为“她们以美德做衣服”。(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5—146、214—215、67、147、59—62、130、131、138、139、190、193—194、195、196、189、200 —201、214 —215页。)

柏拉图指出:“人们之间的纠纷,都是由于财产、儿女与亲属的私有造成的。”只要取消了私有财产和家庭,一切都实行公有,就可以防止“把国家弄得四分五裂,把公有的东西各各说成‘这是我的’,各人把他们所能从公家弄到手的东西拖到自己家里去,把妇女儿童看作私产,各家有各家的悲欢苦乐”;就可以免除人们因财产、子女而引起的各种争端;统治阶级内部就能互相视为亲人,思想上有同一的看法,行动上有一致的目标;就能苦乐同感、息息相关、彼此一体、团结一致。(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5—146、214—215、67、147、59—62、130、131、138、139、190、193—194、195、196、189、200—201、214—215页。)

在柏拉图看来,他的理想国不是一种妄想,只要哲学家成为国王,或者国王变为哲学家,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理想国就能实现。否则,整个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他所描述的理想国“都只能是海客谈瀛,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注: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5—146、214—215、67、 147、59—62、130、131、138、139、190、193—194、195、196、189、 200—201、214—215页。)

应该承认,柏拉图的这一系列思想,不纯是幻想,也不纯是他的独创。有些内容是原始氏族社会的某些特征的再现。有证据证明柏拉图关于财产公有的设想很可能是柏拉图对上古希腊原始氏族制共产主义社会的怀念。(注:见范明生:《柏拉图哲学述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08页。)而柏拉图关于婚姻家庭制度的设想, 正是原始社会血缘家庭式的婚姻制度的翻版。(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32页。又见[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下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12页。)对此, 摩尔根已说得很明白。柏拉图思想的最主要成份是把斯巴达的奴隶制度理想化。譬如,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统治阶级不直接拥有生产资料,不参加生产劳动,更不直接拥有金银等交换手段;他们由被统治阶级供养,共同生活;被统治阶级的全部劳动产品,交由统治阶级进行分配;统治阶级的子女由国家培养,施以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这些制度同斯巴达如出一辙。关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已有阐述。

总之,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与奴隶制社会制度相杂糅的奇特的怪胎。柏拉图所谓的共产制是建筑在统治阶级共同剥削奴隶及自由劳动者的基础上的,限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公有制,说到底,是一种集体剥削制度。不难看出,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为日渐衰落的希腊城邦寻觅救治良方,设计挽救方案。他是按照当时的奴隶制国家的模式构建自己理想的国家,他是要强化和完善奴隶制度,而不是消灭奴隶制度。他呕心沥血描绘出的是“一种典型的理想的奴隶制国家”的蓝图,(注:A·B·拉诺维奇:《古希腊文化及其历史作用》,莫斯科——列宁格勒1950年版,第342页。 转引自[苏]И·H ·奥西诺夫斯基:《托马斯·莫尔传》,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6页。)马克思称它“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5—406页。)柏拉图的蓝图,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因为他违背了历史的客观进程,不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毫无共同之处。至于有人把柏拉图的理想国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相提并论,甚至称柏拉图是“第一个共产主义理论家”,(注:见肖凡:《柏拉图是“第一个共产主义理论家”吗?》,《暨南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 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理论上无知。即便不把两者相提并论,仅是把柏拉图与共产主义相联系,冠之以“柏拉图共产主义”,(注:见考茨基《莫尔及其乌托邦》,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102、107、210、228、229、239页。)我们也认为不妥,因为这是对科学共产主义的亵渎。

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柏拉图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对私有制进行认真思考和批判的思想家;他所设计的理想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第一个乌托邦,“如同希腊坟墓前的一尊塑像一样,”尽管是冰冷而僵硬的,“但却是不朽的”,(注:[美]C ·沃伦·霍利斯特:《西方传统的根源》,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6页。)两千多年来, 影响和吸引了一代代人上下求索,其中包括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奠基人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1478—1535)生活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亲眼目睹“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对农民的残酷剥夺以及早期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认真思索改革社会的道路。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注:最早的书名叫做“Nowhere”(《乌有乡》),1516 年在鲁文城出第一版时改为《乌托邦》。)在书中着意描写了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没有贫困、一切归全民所有、全体公民过着平等富足生活的完美的理想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的蓝图。莫尔因此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鼻祖,“乌托邦”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代称。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同任何一种新的理论一样,不是凭空产生的,也必须首先从历史上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以已有的思想材料为基础。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材料来源之一,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热烈崇拜者,并且非常精通(从《乌托邦》中可以看到,乌托邦公民同样酷爱古希腊罗马文化)。早在青年时代,莫尔就对柏拉图的《理想国》爱不释手。与莫尔同时代的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莫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莫尔酷爱“柏拉图关于公有制的学说”,(注:《Op,ep》第4集,第21页。转引自[苏]И·H·奥西诺夫斯基:《托马斯·莫尔传》,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5页。) 在年轻时期就写过一篇对话,借以为柏拉图的公有制学说,甚至连同他的的公妻制度,进行辩护。 (注:[德]考茨基:《莫尔及其乌托邦》, 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102页。)莫尔的早期传记作家斯塔普莱顿也断言, 在哲学家中,莫尔“最喜欢阅读和研究柏拉图以及柏拉图派哲学家的著作,因为从他们的著作中能够了解到关于国家管理、公民的社会生活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的许多事情”。(注:托马斯·斯塔普莱顿:《托马斯·莫尔爵士的一生与光荣殉道》,伦敦1966年版,第13页。转引自[苏]И·H ·奥西诺夫斯基:《托马斯·莫尔传》,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5 页。)把《理想国》与《乌托邦》作一简单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柏拉图对莫尔的影响痕迹。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但以积极的方面为主。

第一,莫尔对私有制危害的认识和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深受柏拉图的启发。前苏联学者奇科利尼指出:在16世纪的欧洲,“人们把消灭私有制的概念与柏拉图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注:Л·C· 奇科利尼:《来自16世纪政治思想史》,《历史问题》1974年第10期。转引自[苏]И·H ·奥西诺夫斯基:《托马斯·莫尔传》,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6页。)莫尔不无敬意地说:柏拉图“这位贤人看得很清楚,确定财产均等是达到社会幸福的唯一的道路”。因此,要想实现社会平等,必须消灭私有制。“我深信,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如果私有制度仍然保留下来,那么,大多数人类,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的悲惨重负下”。(注: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55页。)第二,与消灭私有制相联系的,莫尔关于在乌托邦实行公有制的思想,很自然也是受柏拉图理想国影响的。所不同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实行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公有制,莫尔的乌托邦实行的是全体公民的公有制。第三,理想国的统治者们实行共餐制;乌托邦的全体公民都到公共餐厅用膳。第四,理想国的统治者们不得与金银发生任何关系;乌托邦人视金银为贱品,用黄金做便桶、溺器和罪犯的镣铐。而且,乌托邦中没有货币,没有商品交换,公民可以各取所需。第五,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奴隶制国家;按莫尔的设想,乌托邦是一个由不受剥削的劳动者组成的无阶级的社会,但他仍允许乌托邦保留一种奴隶劳动。乌托邦人需要奴隶,是为了使全体公民摆脱最繁重和最肮脏的劳动,如:屠宰、扫房、扫街等。奴隶来源于罪犯和战争俘虏。这在很大程度上固然是由于莫乐所处时代较低的生产技术所致,但我们不能排除柏拉图理想国的影响。第六,在妇女地位问题上,柏拉图虽有鄙视妇女的一面,但他在总体上是主张男女平等的。乌托邦的妇女虽在某种程度上仍隶属于男子,但在主要方面,男女是平等的。例如,妇女同男子一样接受教育、参加军事训练和战事、担任僧侣职务、选举官员、进行学术研究等等。第七,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在乌托邦中有明显体现,乌托邦的最高首脑由威望最高的贤能者担任,终身任职,是一个“哲学家的皇帝”。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乌托邦》的表现形式也是模仿《理想国》的,两者都是运用对话体裁描述一个美好理想的社会。

我们说莫尔深受柏拉图思想的影响,决不等于说莫尔因袭或者贩卖柏拉图的货色,处处步柏拉图的后尘。距柏拉图1800多年后的莫尔,生活在英国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和资本主义方兴未艾的时代,他的思想水准在许多方面居柏拉图之上。首先,柏拉图设计理想社会是从道德出发,他的理想国是建立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具有美德的社会,这是一个禁欲主义的社会它不允许存在个人的情欲,每个人仅仅是为了国家而活着。而莫尔在充分重视道德作用的同时,把社会经济标准看成是他那完美社会的最重要的准绳。前苏联研究莫尔的专家奥西诺夫斯基认为,莫尔设计的是“一个具有理想的社会经济结构,即带有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国家,而这种生产关系仅能确保人应有的生活方式和劳动者友爱的完美道德”。(注: [苏]И·H· 奥西诺夫斯基:《托马斯·莫尔传》,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09页。)其次, 莫尔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克服生产无政府状况的天才思想,这一思想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莫尔告诉我们,乌托邦每年的元老会议“一听说某处某种产品太多,某处某种产品奇缺,马上就在甲乙两地以盈济虚,调节一下”。(注: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76页。)在没有货币、没有交换的乌托邦,这种调节当然是无偿的调拨。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庭。第三,乌托邦的公有制是以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全体公民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生产的产品归全民所有,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贫富的差别。这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做不到的。第四,尽管伊拉斯莫告诉我们,莫尔在年轻时曾为柏拉图的公妻制度辩护过,但乌托邦人却不但没有取消家庭,反而大大强化了。家庭是乌托邦人政治组织的基础,它不仅是生产单位,而且也是消费单位。每个家庭把自己生产的工农业产品都上交入库,再从公共仓库领取自己全家所需要的物品。(注: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72页。)夫妇关系是神圣的,犯有奸情者,第一次判为奴隶,第二次判处死刑。第五,乌托邦人的分配原则是按“需”分配,这是柏拉图难以想象的。不过由于乌托邦是以手工业、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乌托邦人的“需”是简单的、有限的,国家带有较浓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譬如,全国人民都穿一样的工作服和公民服,只有男装与女装、未婚服与已婚服的区别)。第六,莫尔已注意到消灭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乌托邦的公民每人轮流下乡劳动两年。不论男女,人人通晓农艺。除农业外,每人都要掌握一门手艺。如,织毛、梳麻、锻工、木工等。第七,乌托邦实行高度的民主政治,劳动者广泛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的一切重要决议,都必须经全体公民表决。各级行政官员一律由民主选举产生,如不称职,可以撤换。国家的最高首脑,尽管是“哲学家的皇帝”,但如虐待人民,人民可以予以罢免。而柏拉图对民主政治深恶痛绝。第八,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学术研究是统治剥削阶级的特权。乌托邦的公民每天只需劳动6小时, 其余时间可以自由地从事科学、艺术和文娱活动。最后即便在作品的表现形式方面,莫尔也有很大的创新。《理想国》是以对话体裁讨论道德问题入手,一点点地推论出一个理想的社会,以道德标准衡量,理想社会“理当如是”。其文笔尽管优美,但也难免有琐屑、繁冗之嫌,不容易让人产生明晰、完整的印象。《乌托邦》虽也运用对话体裁,但莫尔匠心独运,采取游记文学的形式,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不凡的艺术才华,把脑中的虚构与现实的事实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编排得天衣无缝,借一位航海家之口,讲述海外见闻,娓娓道来。此书一出,畅销一时,迅速出现多种版本。一个虚构的乌托邦令人神往,“人们一再把乌托邦认为是一个事实上存在的岛屿”,“各界人士都纷纷呈请教皇派遣教士前往乌托邦‘传授圣教,以报答乌托邦人所提供的良法美意’”。(注:[德]考茨基:《莫尔及其乌托邦》,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209页。)

综上所述,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深受柏拉图的影响,虽然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对未来理想社会只限于空想的描绘,没有也不可能指出实现理想社会的力量和途径,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注:《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37页。)“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暴露出“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开创了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第一页,对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宝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思想材料。后继的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来源之一。

标签:;  ;  ;  ;  ;  ;  

柏拉图与早期乌托邦社会主义_柏拉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