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风险及其规避策略论文

内部审计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苏仕林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摘 要] 事业单位是我国面对社会开展服务工作的组织部门,其作为政府部门的左膀右臂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不具盈利性,所以其经济来源主要通过财政补贴获得。为了确保各项资源能够合理的应用,就要开展严格、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应对,这样就可以在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的同时,增强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审计风险 风险规避策略

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分析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编制的会计报表出现的误报、漏报情况,及对于重要的业务审计结论不精准,继而对事业单位及其相关的业务与人员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为此付出的相应代价的风险。然而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甚至在审计的整个过程都暗藏诸多的风险隐患。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财政收支进行审查。如果内部审计结构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就能够在审计工作具备绝对的把控性、权威性。但是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还是存在一个隶属关系,导致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很多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而无法顺利开展,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内部审计的效率,使得审计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

(二)审计工作内容复杂繁琐

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其产生的信息资料也在不断增多,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压力。同时因为庞大的信息资料促使审计工作的失误概率也在不断提升,而且先前的资料收集、整理、筛选等都会增加工作量,而这些都是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审计人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导致审计风险的最重要一个因素就是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其也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例如:审计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专业水平、工作经验、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如果审计人员在以上某些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就会促使内部审计工作出现弊端,继而导致内部审计丧失了真实性、准确性[1]

或许每个人选择教师行业都有自己的原因和动机,有人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人为了呆在校园这片净土,有人爱孩子,有人爱教育,有人擅长教育……不管是哪种原因和动机,我们都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把书教好。然而,很多人只满足于当一名“经师”,而忽视了“育人”的重任。不止一次听闻类似令人感到惋惜和遗憾的经历:老师的一句“她都会,你都不会?”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深地烙印,多年过去,老师当时的语气和表情仍旧历历在目。学生自尊受到伤害,自此讨厌了这门课,讨厌学习。假如这位老师有足够的育人意识,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结果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故事。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具体表现分析

(一)审计结果失真影响单位人员积极性

事业单位与私营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别,其开展的经济活动相对较少,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事业单位各部门相关工作的执行情况及各个负责人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但是如果没有经过认真调查、验证就妄下定论,那么这样的评价结果必然与实际情况不符,如此一来不仅会对评价对象造成心理伤害,还会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产生影响。

ESP课程自产生之日起逐渐受到国际语言教育界的重视,并成为应用语言学之下语言教学的一个学科分支,见图1。

(二)决策失误为单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之前,必须要对单位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就能够在审计计划的编制过程中避免风险的发生。同时审计工作者在审计风险模型的分析中,还要对审计单位与可控风险及固有风险的相关性进行确定,并选报一些经验丰富的设计工作者实施三级复核制度,这样就能够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2) PAPP的T5%为305 °C,高于PA6的加工温度,并且在800 °C的残炭量为10.6%,高温区热稳定较好,表明PAPP具有良好的成炭效果。

(三)不能通过审计发掘的问题影响巨大

图1 内部审计操作流程

当前对于事业单位业务开展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来发掘,但是如果其中的重大问题没有被内部审计发觉到,时间一长问题不断的积累就会成为事业单位无法突破的瓶颈,甚至会被一些权利主义者或利己主义者当作把柄,从而为自己在单位业务开展中谋取私利。

(四)审计效果不佳影响内部审计权威性

底层模块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完成现作物生长环境参数的采集与发送,控制模块接收物联网智能节点的命令通过控制设备调节环境。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规避策略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

虽然事业单位的业务种类不多,经济活动不是特别的冗杂,而且内部审计的质量对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不会产生强烈的影响。但是内部审计不仅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审核,还能够提升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使得单位内部管理的薄弱之处得以有效弥补,并未为财务部门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如果提供的决策依据存在漏洞或失误,就会为事业单位带来经济损失。

(二)强化事业单位的风险意识

首先要在事业单位普及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和作用,通过有效的宣传使得单位领导层等够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部门可针对审计模式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创新,使其能够为事业单位创造更为直观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能够强化内部的管理监督效力,使得领导层能够认可内部审计工作,并要求单位内部全体员工能够积极地配合审计工作。

(三)提升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认知

首先要对单位内能够接触到机密资料的员工进行规范,要求其禁止将保密资料在办公室内传阅、讨论和外泄。其次要对员工日常的保密工作进行评估,例如:随机抽查电脑文档的加密情况,纸制文件的保存情况,及日常电脑浏览及传输工具的查阅,防止机密资料丢失或泄露。最后要对违反单位应保密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处分,针对其泄密及违规行为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降职、罚款和辞退[2]

通常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效果不佳主要体现在:审计报告不真实、重大问题没有发掘、审计建议可行性不高、审计决策实施后损失巨大等,这些都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对审计工作的不认可、不配合,甚至有的部门和人员对于审计产生抵抗情绪,导致审计工作的开展难上加难,继而使得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影响性不断地降低。

(四)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操作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不仅能够减少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率,还能够大大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为此相关部门不仅可以在审计人员招聘过程中对人员质量进行控制,还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五)通过现代化技术革新审计方法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应用,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尤其是在内部审计中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不仅提升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为内部审计的真实性、准确性提供保障。审计工作者通过相关的会计软件便能够有效应对一些复杂的审计工作,同时还可拓展资产的抽样范围,使得审计的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图2 内部审计管理系统

(六)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需要遵循相关的机制提供基础保障,其不仅能够为内部审计进行有效规范,还能够对内部审计提供有效的指导,为此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并不断地健全内部质量控制机制,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从而为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结语

事业单位是我国开展各项事业的执行部门,其虽然不需要承担盈利责任,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所以对于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不仅是为了明确业务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还是为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通过以上对内部审计风险及应对的深入,既能够确保内部审计有效的开展,还能够为事业单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涂晓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特征与防控措施[J].财会学习,2018(11):152-152.

[2]宋亚.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应用[J].时代金融,2017(36):73-73.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志码: A

标签:;  ;  ;  ;  

内部审计风险及其规避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