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动态磁共振增强扫描在星形细胞瘤诊断中价值的应用研究论文_陈仲良1,孙光裕1,曾培灿1,林揆斌1,刘聪1 江治

定量动态磁共振增强扫描在星形细胞瘤诊断中价值的应用研究论文_陈仲良1,孙光裕1,曾培灿1,林揆斌1,刘聪1 江治

(1潮州市人民医院 广东 潮州 521011)(2广州亿仁医院 广东 广州 510725)

【摘要】目的:探讨定量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DCE-MR) 在星形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0名(其中男性32名,女性28名)怀疑颅内肿瘤的患者使用GE Signa HDxT 3.0T进行DCE-MR检查,对比剂使用钆双胺,剂量0.2ml/kg,注射流速3ml/s。所有患者的扫描原始图像均使用OK软件计算其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单位min-1)、速率常数(Kep,单位min-1)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结果:35名患者发现颅内有肿瘤,其中28名进行了手术并取病理活检,经病理确诊14例为星形细胞瘤,其中3例为Ⅰ级、4例为Ⅱ级,4例为Ⅲ级、3例为Ⅳ级,DCE-MR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Ve值在Ⅲ级与Ⅳ级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均明显高于Ⅰ级与Ⅱ级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0.05);Ⅰ级与Ⅱ级,Ⅲ级与Ⅳ级星形细胞瘤之间Ktrans值、Ve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定量参数Ktrans值、Kep值Ve值可用于术前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也可用于术后评估复发可能性,对于术前进行无创性评价肿瘤病理分级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关键词】 定量动态磁共振增强;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Ktrans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148-02

磁共振定量动态增强扫描(DCE MRI)是近年发展的功能成像技术之一,通过药代动力学模型获得定量参数,从功能影像角度对病灶的性质进行判断,已成功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及临床诊断。脑星形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3%~26%,占星形细胞瘤21.2%~51.6%,具有高致残、致死率的特点,其术前分级对治疗和预后影响很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照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DCE-MR定量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及病理结果,探索磁共振定量动态增强扫描在星形细胞瘤定性诊断及分级上是否有临床意义[1][2]。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样本选择 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临床怀疑颅内肿瘤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病灶穿刺或手术切除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CE-MRI检查。

1.1.2扫描设备与参数 MRI检查采用GE公司Signa HDxT 3.0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16通道相控阵列线圈。常规扫描序列,T1 加权图像、T2 加权图像、及液体翻转恢复序列(FLAIR);DCE MRI采用三维快速容积扫描序列LAVA。

1.2 方法

由3名高年资(10年以上)放射科医师共同判定实性肿瘤部分及周围水肿区,结合普通增强扫描图像上病灶的强化部分,在动态增强的原始图像上画出所有层面的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采用OK 2.0软件计算Ktrans值、Kep值和Ve值,并生成各参数功能性伪彩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实质区平均Ktrans值、Kep值和Ve值定量参数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非正态分布者经变量转换至符合正态分布。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两组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Ⅰ、Ⅱ级星形细胞瘤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Ktrans值及Ve值比较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Ktrans值、Ve值均低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之间Ktrans值及Ve值均数的多重比较

将各级别星形细胞瘤Ktrans值、Ve值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Ⅰ级和Ⅱ级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星形细胞瘤之间Ktrans、Ve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Ⅰ级星形细胞瘤Ktrans值、Ve值显著低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P值均<0.05);Ⅱ级星形细胞瘤Ktrans、Ve值显著低于Ⅳ级星形细胞瘤(P值<0.05);Ⅱ、Ⅲ级星形细胞瘤Ktrans、Ve值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所以Ktrans、Ve有助于鉴别低级别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而对于Ⅲ级和Ⅳ级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Ⅱ级星形细胞瘤则鉴别困难。

3.讨论

大量研究[3]表明,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度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导致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因素较多,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免疫生化指标逐渐成为判别肿瘤分级、监控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的重要工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在诱导肿瘤血管形成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4]。本研究结果显示,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Ktrans、Ve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P<0.05),可用于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Ⅱ级、Ⅲ级和Ⅲ级星形细胞瘤鉴别困难,其他各级星形细胞瘤之间的Ktrans值及Ve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对于术前鉴别肿瘤分级有意义。

总而言之,定量动态磁共振增强成像参数Ktrans值、Ve值结合常规增强MRI扫描,可通过检测肿瘤内新生血管通透性来判断颅内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对于术前诊断几术后预后判断有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Tofts PS, Brix G, Buckley DL, Evelhoch JL, Henderson E, Knopp MV,et al.Estimating kinetic parameters from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MRI of a diffusable tracer: standardized quantities and symbols.J Magn Reson Imaging. 1999; 10(3):223–32.

[2]WANG S,CHEN Y,LAI B,et al.Evaluation of radiation necrosis and malignant glioma in rat models using diffusion tensor MR imaging[J].J Neurooncol,2012,107(1):51-60.

[3] HARIS M,HUSAIN N,SINGH A,et 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derived cerebral blood volume correlates better with leak correction than with nocorrection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microvascular density,and grading of astrocytoma[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08,32(6):955-965.

[4] ALMEIDA FREITAS DB,PINHO MC,OTADUY MC,et al. Assessment of irradiated brain metastases using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Neuroradiology,2014,56.

论文作者:陈仲良1,孙光裕1,曾培灿1,林揆斌1,刘聪1 江治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定量动态磁共振增强扫描在星形细胞瘤诊断中价值的应用研究论文_陈仲良1,孙光裕1,曾培灿1,林揆斌1,刘聪1 江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