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论文_姚婷婷

(福建省晋江市医院 362200)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对于急性心机横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本文中,主要选择了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患者200例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参考组,每组患者有100例,给予观察组的患者以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以常规的急诊护理程序。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抢救中的时间以及急诊球囊的扩张时间与住院的时间进行对比,并对住院期间患者心肌梗死的复发率作一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以及急诊球囊的扩展时间上都比对照组患者短,同时,观察组的患者在复发率上要明显比参照组低,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5),此外,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没有较明显的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流程的优化,可以明显对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改善,减少抢救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复发率不断降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影响

就急性心肌梗死而言,这一疾病在现代医学中是非常多见的,属于急性病中的一种,患者在临床中的主要以胸骨后剧烈、持久疼痛为主,同时伴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症状。这一疾病的发病比较急、重,如果发病,患者和患者家属便会出现情绪紧张和焦虑的现象,负面情绪严重。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要争分夺秒,防止疾病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该疾病的治疗上较之以前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时抢救患者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十分明显。抢救过程尽管是由主治医生来对局面进行控制,然而,护理人员在治疗中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有100例,男性患者有53例,女性患者有47例,患者的年龄在(31-83)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3.7±11.6)岁;观察组患者有10例,男性患者有49例,女性患者有51例,患者的年龄在(33-8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是(42.3±8.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手段,在患者到达急诊室之后,急诊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卧床体息和吸氧进行指导,并对患者自身的所有身体指标展开监测,主要有血压和心率等,同时,还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于为其抽血化验。

给予观察组的患者以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抢救之后,对其抢救时间和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作一记录,并对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进行记录,对比记录结果。主要步骤如下所示。

1.2.1院前抢救

在急诊人员接到电话之后的5min中要对出诊任务进行完成,在接诊的过程中,急诊人员要和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并在电话中指导家属展开急救,主要有卧床和心理安抚等。待急诊人员到达现场以后,要即可给予患者吸氧和输液用药,在紧急措施结束之后,以最快的时间进行转运,需要注意的是在转运过程中要保持平稳操作,让患者处于仰卧体位,并建立需要数量的静脉通道,对患者展开心电检测,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以及血压,按照患者的反映展开除颤器抢救方式,在转运的过程中,要和医院保持联系,做好一切抢救设施和手术准备。

1.2.2 急诊抢救

接诊的首诊护士要对患者的抢救进行负责,并展开协调,在患者的左下肢处对静脉通道进行建立,对患者的心肌酶学和心肌标志物展开检查,并明确AMI诊断。在实施PCI术后之前,要进行碘过敏试验,让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药物,同时,在患者的右腹股沟进行备皮和排尿以及保暖与心理安抚。还要和导管室对资料记录进行交接,并交流患者的病情,送往导管室。

1.3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急诊室的时间和急诊球囊的扩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对住院期间的AMI再发率和再PCI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展开统计学分析,运用t检验以及X检验对患者在急诊室的时间和急诊球囊的扩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

2结果

2.1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抢救中的时间和急诊球囊的扩展时间,与平均住院的时间展开比较,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之后,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以及急诊球囊扩展时间上比对照组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自身的平均住院时间没有较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表一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抢救时间和急诊球囊扩展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的对比

3讨论

所谓急性心肌梗死,其是急性病中的一种,整个病程在发展中的速率非常快且,而且初期死亡率非常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机理是由于人体细胞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导致血液供应量不断降低,进而对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一旦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就要在比较短的时间中对患者进行防血凝的处置,还要展开抗血栓治疗,对患者自身血管的内部结构的疏通性作一保障,最终实现对急救效果的提升,促进患者治疗质量的提升。

在本次研究当中,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之后,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以及急诊球囊的扩展时间上都比对照组要少的多,观察组的患者在复发率上明显较对照组低,其中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住院的时间上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可以从本次研究当中看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对患者自身的抢救时间以及急诊球囊的扩展时间进行减少,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心肌梗死的复发率,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大量运用。

参考文献

[1]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06:13-15.[2017-08-07].

[2]刘红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03:236-237.[2017-08-07].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4.03.065

[3]董琴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8:108-110.[2017-08-07].

[4]丁红霞.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28-229.[2017-08-07].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57

论文作者:姚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  ;  ;  ;  ;  ;  ;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论文_姚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