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_生产管理论文

论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_生产管理论文

略论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管理论文,制造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企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企业的内部分工越来越精细,以致于任何一个生产环节的失误都可能使整个生产过程无法进行,因此,企业管理显得异常重要。企业管理按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性质,基本上分为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部分。经营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先导,生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生产管理对经营管理具有从属性和依赖性。

就制造业的生产管理而言,生产的概念也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生产活动的涵盖范围随着生产提供的前伸和后延已大为扩展,生产系统的前伸是指生产系统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已将其功能扩展到战略制定与市场资源的供应。在汽车行业,我国传统的生产管理从来不过问配套件的供应情况,导致库存偏高和短缺,尤其是质量采取入库检验的做法,使生产线上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与配件短缺而停产。现在我国部分大中型企业(尤其是汽车行业)在向外企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把供应商的活动视为其生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控制和协调。生产系统的后延是指企业的生产职能已扩展到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

生产管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是生产准备和组织,第二是生产计划,第三是生产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竞争中的三大优势集中反映企业生产控制中的质量、成本、交货(物流)。这三块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实际的管理模式与国外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必须更新。

一、生产管理中的质量监控

工业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关系着人民生活和国家信誉。质量管理就是对达到或实现产品工作质量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质量保证。 这是从用户角度对生产者提出的要求,是企业对用户实行产品质量上的保证。表现为企业为了维护用户的利益,使用户满意,并取得用户信誉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2)质量控制。 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产品制造过程或服务的质量所采取的技术管理及相关活动。在现代质量管理中,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质量控制是开展质量保证的基础。

质量管理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质量检验管理,它强调的是把质量作为专门的工序从制造过程中分离出来,设置集中管理的技术检验机构和专职检验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挑出不合格品,起到把关作用。第二阶段是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它是从产品质量的波动中找出规律性,据此消除产品质量波动的异常原因,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控制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下。第三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它运用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工程学、心理学、现代数学、自动控制理论和价格分析法,主张把企业各个方面部门组成一个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产品从设计、制造到销售和使用的质量,形成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987年国际标准化(ISO)颁布系列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以来,全面质量管理国际化,认识上又产生了质的飞跃。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阶段。

我国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基本上依然停留在第一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的涌现,近几年也有部分成功企业开始步入了第二、第三阶段,为我国工业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就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的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速和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1、转变观念。“保证质量人人有责”, 一个企业每一个部门都与产品的质量有关,从政策的制订、产品概念的设计、生产系统的设计直至生产一线各岗位,莫不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引进和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强调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2、改变方法。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进厂质量控制关卡前移, 把配套单位加工生产过程纳人本企业的质量控制,也就是说,不光是对产品进行最终检验,而且要对产品加工过程进行指导和控制。杜绝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厂后最终把关检验而产生漏检、错检及潜在的质量问题。

3、提高质量控制分析手段。 产品质量需要在控制中实现,欲达到控制的目的,就需要取得质量数据和资料,在科学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图示加工,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方法和工具,暴露波动情况,揭示变化规律,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原材料检测、制造中产品检验和控制等环节中,普遍采用的是质量控制图表法。质量控制图是对生产或工作过程进行监控,保证产品的质量的图控方式。通过质量控制把质量管理由检验变为事先预防,是质量管理中最基本、最科学的统计分析工具之一。

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 也是基础,广义的质量保证概念的提出,既说明了质量管理的核心地位,也说明了人们对质量问题认识的深化。质量保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即:(1)产品出厂之前要加强企业内部各环节、 各工序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并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提供质量证据;(2 )产品出厂进入流通领域使用过程后,实行对顾客的担保。贯彻质量保证的标准是ISO9000 条例,而建立和健全企业的质量体系是关系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主要应以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①制订企业质量方针和目标,形成质量计划并分析落实;②建立起一套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③建立一个综合的质量体系考核、评审与评价。

二、生产管理中成本和费用的控制

费用是企业在获取收益的过程,对企业所掌握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包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在工业企业中主要指制造成本,即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费用,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成本费用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经营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是扩大生产增加利润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成本控制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正确的目标选择。必须更新观念,即一切以市场的需求为转移,不能单纯、片面地追求低成本,如在反映内在功能的进步、外观质量的提高、包装、装潢的改进等成本扩大都应支持。

我国国有企业制造成本管理工作,目前已有不少企业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控制办法,尤其是邯郸钢铁厂,但仍有相当多的企业年年定指标,抓成本管理,收效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观念意识问题,有所处行业环境问题等,但主要还是控制方法运用不当,根据国内先进工业的成功管理特点,有以下二条经验可供参考借鉴。

(1)成本、费用控制的步骤和要求。 成本费用控制是实现成本费用目标和计划的有力手段,成本、费用控制适应管理定量化的要求,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主要步骤:制订成本、费用控制标准、执行标准,确定差异、分析原因、消除差异,考核奖惩(考核要严)。

为了按上述步骤有效地进行成本、费用控制,企业要将成本、费用目标分解为各项具体指标层层下达,调动企业各级单位、部门和职工个人的积极性,从各个角度开展全面的成本、费用管理。

(2)产品生产成本控制,可采用标准成本控制法。 其主要特点是把成本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考核结合起来。标准成本是在一定条件下制订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的控制标准。按标准成本控制法进行产品生产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各项主要工作:

A、标准成本制订。标准成本按产品的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制定。这三项成本都是以数量标准乘以价格标准而求出,其中数量标准主要由工程技术部门制定,价格标准由会计部门会同有关责任部门研究制定。

B、标准成本的执行。它是指根据各项成本标准, 审核各项常用开支和各种资源的消耗,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它是对生产成本的日常控制。

C、成本差异的分析与考核。通过核算确定实际消耗直接材料、 工资和制造费用脱离成本标准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的程度和性质,找出差异的原因和责任,据此就可以采取措施消除差异。

三、生产管理中的物流控制

从系统观点看,工业企业由物流和信息流所组成,其中物流是基础,是搞好企业经营活动的必备条件。

(1)工业企业物流和物流控制。 物流是指物资流通过程中物资实体位置的转移,是实现物资使用价值的流通路线。工业企业物流是指物资的筹集、入库、生产发放到成品出库销售的全过程的物质的位置移动,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用最少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物流控制的关键在于产品的设计、工艺的制定和定额的确定。因此,物流控制是指从产品的设计、工艺的制定开始,经物资的筹集、发放到产品制造、成品入库,以最佳的运行路线流转,并进行组织、控制、调整的一种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运输路线最短,停留时间最少,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法来完成物的位移。

(2)国内外物流现状。国内大多数企业仍然是以块为主, 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如仓储设置、原材料以物资部门为主体自设仓库,配套件则由配套采购部门采购并设置仓库,还有劳动保护、设备工程等……都是如此。为了不延误生产,一般做法是:尽可能加大采购量和提前期,过分强调保险,结果是造成超量储存,甚至积压浪费。由于是以块建仓库,结果是仓库保管员多如“牛毛”,工作量不足30%,这种情况下的物流是以各分厂或生产车间为单位进行物资的位移,工作负荷低下,物流速度缓慢,影响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

日本丰田公司早在7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精益生产,做到无库存,专职物流部门,借助现代微机管理做到准时化生产,并控制供应商的发货和运输。美国福特公司做到了凡是国内采购或配套都是当天由供应商准时送货到位,凡在欧洲的产品则做到仓库储存不超过一周,其结果是人员精减,运输设备投入少,提高了生产效率。

(3)我国工业企业实现最佳物流的措施。 要在微机普及的条件下,建立微机网络系统,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控制物料计划、采购指令、仓储控制、送料服务等,建立一个高效有序低成本的专职物流部门,抓住三个不同阶段物流的时间和数量管理,就可以实现最佳控制。这三个阶段是:

①生产前的材料储备控制。储备量控制是物流储备量变化动态的掌握和调整,企业的物资储备量是在经常变动的,为了贯彻物资储备定额使储备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生产对物资的需要,并根据储备量变化动态,及时地采取调整措施,努力做到存量要少,发出要快、要准时,最大限量地减少物资的停留时间。

②生产阶段在制品控制。为了既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也不造成物流的涨大而占用过高的资金,就要对生产阶段的在制品占有量和储备量进行控制。生产的类型不同,车间在制品占用量和储备量也就不同,应按不同生产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在制品储备量。搞好在制品管理是搞好物流的最重要环节,因此要求对在制品的投入产出、使用、发放、保管、周转做到有数、有据、有手续、有制度、有秩序,一般采用加工路线单和零部件配套明细表来进行控制。

③成品销售工作。成品的销售工作是物流控制的核心,因此,要及时将产品销售出去,实现成品收回资金,不仅可以减少物资的占用,且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标签:;  ;  ;  ;  ;  ;  ;  

论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_生产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