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经济下物流业的节能减排_节能减排论文

我国低碳经济下的物流业节能减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业论文,节能论文,我国论文,经济论文,低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674-4993.2011.06.028

随着低碳经济理念逐渐深入各个领域,低碳物流也成为了物流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在全球的低碳浪潮中,低碳物流的贯彻落实,以物流业“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发展目标,着力实施物流服务中的节能减排,建立绿色、环保、高效的物流服务系统。我国的低碳物流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问题,因此全面实施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未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1 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提出要追溯到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在《京都议定书》中规定,2008年~2012年的第一个承诺期内,工业发达国家必须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1990年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减少5.2%。由此而产生的“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状态[1]。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经济”在物流领域的运用,产生了以节能、环保为目标的“低碳物流”理念。低碳物流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抑制物流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倡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其目的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环保、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地遏制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业,低碳理念的运用,能从本质上优化优化物流系统,整合各种资源,以发挥物流系统最大的价值增值能力,使得物流系统达到真正意义上“低消耗、高利润”的目标。

2 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物流作为现代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后勤保障系统,由一系列的要素和环节组成。从物流所实现的功能来考察,主要由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项基本的功能活动构成。现代物流业是在传统仓储和货物运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被誉为“新经济的利润增长点”,世界各国均给予大力关注。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会引起物流总量的增加。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8.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物流业增加值完成约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14.7%,增幅下降3.5个百分点。从1991年至2008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从3万亿元人民币上升为88.82万亿元,增长28.6倍。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根据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物流业的直接能源消耗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活动和物流管理七大模块。其中,以运输能源消耗最为严重。一方面,物流运输业的能源消耗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有害物质,污染环境,使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物流平台的维护和运行所使用的能源,有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电力等,其中煤炭和燃油类的燃料使用量最大。在国内,汽油的80%以上都消耗在运输业上,而道路运输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占整个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耗量的50%以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占国家总消耗的30%左右。如下表(表1),为2007~2009年我国运输和邮电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及构成。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主要的能源消耗为煤炭、油和天然气,而且煤炭和燃油类能源占据了总能源使用量的85%以上,且呈逐年不断增长的趋势。

能源的大量消耗,带来的是各种废弃物、危害性气体(二氧化碳、硫化物、氮化物、有害粉尘等)的排放,从而危害环境。以二氧化碳()排放为例,在化石燃料中(折合成每吨标准煤的能量计算),煤炭排放二氧化碳居首位,比石油多30%,比天然气多70%。据估计,在一些工业化国家,由运输所产生的几乎占了总排放量的40%。在物流业中,常用的公路、水运和铁路运输所产生的较多,而利用率最低的空运产生的最多(如表2)。

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使得全世界不得不面对“如何节能减排”这一问题。因此,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国在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开始致力于运用低碳经济理念,采取多种节能减排措施,以实现物流业“低碳环保”和“利润”的双赢目标。

3 国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国内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

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制定了三种减排机制,即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目的在于减少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地球环境的恶化。其中,中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为止,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在蓬勃发展的物流业,中国也开始了自己的“低碳”行动,以实现物流业在国内可持续发展理念。

中国在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京都议定书》。实际上,中国从8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实行能源价格改革,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并致力于开发可再生能源。在2007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温家宝总理就提出了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能减排环保认证。2007年4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话会议中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主要任务便是动员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200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初制定的为期三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物流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物流”的任务,并将物流业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作为重点建设工程,这是新世纪国内物流发展新的指导思想。政府对环保节能型物流的鼓励政策为各个地方和企业实施物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广西北部经济区针对该经济区物流业节能、低碳发展水平仍落后,节能低碳技术综合普及率仍然低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低碳策略,包括制定完善北部湾经济区低碳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服务低碳物流业一体化的低碳技术平台,形成北部湾区域物流业网络结构总体布局,构建基于低碳物流系统要求的物流信息系统,形成低碳物流发展供应链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推动下,武汉于2002年编制出台《华中物流中心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推动武汉城市圈物流体系的发展,构建具有武汉区位优势的“铁、水、公、空”立体化的联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国储武汉物流中心以实现多层次经济循环。

国内航空公司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实现航空领域的节能减排,各航空公司设立航空节油办公室,自2009年开始要求所有飞机的地面行驶时间减少一分钟,飞行时尽量采用地面用电设施,减少飞机在地面上的耗油时间,并且对国内航线尽量取直,缩短两地之间的飞行距离。中远物流从2007年年底开始实施一个目标明确指向“确定最低碳排放量”的绿色物流项目,该项目致力于通过优化技术,减少运输和仓储等物流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3.2 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物流业正处在发展的高峰期,在面临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的要求和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的双重压力下,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诸多问题,因而阻碍了国内物流业的进一步前进。

①观念的转变问题。一方面,部分政府和企业未能真正理解物流业节能减排的真正内涵,对其实施缺乏前瞻性,认为发展环保型物流就是治理物流业的污染或者控制能量的消耗。另一方面,物流业的节能环保理念未能深入人心,大多数经营者和消费者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理念的理解和关注几乎为零,更谈不上从个人做起来实现节能环保。

②价值观的取向问题。尽管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能耗、污染等问题的严重性,但实施节能措施的巨大资金投入使得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导致了在实施环保型包装、节能燃料的使用方面的举步维艰。

③先进技术的缺乏。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仅仅依赖于低碳物流或者绿色物流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其关键是要以核心的技术作为具体实施方案的支撑。我国现今的物流业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由于新兴计算机技术、机械化设备的缺乏,使得物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体系的建立面临着诸多困难,因而对于以高效的手段来解决物流业的能耗问题也无从谈起。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发展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面对物流业发展中的能耗问题,实施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环保型物流已经成为了当代物流业的总体趋势。在上述的国内物流节能减排措施中,我们可以看出政策法规的支持、企业自身的意识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会成为实现“低碳物流”、“绿色发展”的三大法宝。我国物流业在注重某个作业环节上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应加强对整个物流系统节能减排理念的宣传、创新体制、改变经营方式、更新技术,促进我国高效、环保型物流服务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提高物流竞争力。

标签:;  ;  ;  ;  

我国低碳经济下物流业的节能减排_节能减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