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国际合作对缓解东北地区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影响_劳务输出论文

东北亚国际合作对缓解东北地区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影响_劳务输出论文

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对缓解我国东北地区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地区论文,东北亚论文,国际合作论文,劳动力论文,就业压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劳动就业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劳动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城乡新就业人数大量增加。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小于新增劳动力的供给,就业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不充分就业人员大量存在,劳动生产率较低,就业形势仍呈现很大的压力。要解决劳动力就业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依靠单一手段不行,需要广开就业渠道。本文探讨在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环境中,从需求的角度分析缓解我国东北地区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可行性。期望为缓解这一问题增加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东北地区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状况

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东北三省共有人口9,933.6万人,其中劳动适龄人口6,433.3万人,占总人口的64.8%,在业人口5,269.6万人,占劳动适龄人口的81.9%。1995年劳动适龄人口7,093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67.8%,预计到2000年劳动适龄人口将达到7,40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67.9%。超过总人口半数以上的劳动力资源,是发展东北地区经济的优势。但问题是,在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年龄构成轻,到2000年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146万,净增97.4万人的同时,城乡都存在着相当多的富余劳动力。在东北农村,有700万以上的过剩劳动力,再加上东北三省农村劳动力季节性劳动较强,所以农村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在城镇,存在大量待业人员和失业人员,如黑龙江省1994年末城镇共有24万失业人口,就业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并且60、7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已经进入就业年龄,从吉林省的情况看,扣除升学等因素,每年约有15—16万人需要就业;企业冗余劳动力多,东北三省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中、数量多,许多企业有效工时利用率低,据有关估计,内部富余人员约有300万人。劳动力供给结构也因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问题。东北三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在今后十几年都将存在,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依靠单一办法,需要从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解决就业问题。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开展为我国东北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进入国际劳务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分流国内就业人口提供了便利。如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作为一种就业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缓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

二、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背景

东北亚地区是指俄罗斯远东经济区和西伯利亚经济区、中国的东北地区、蒙古、朝鲜、韩国以及日本。其中枢部位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的图们江口。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都在发展的形势下,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引起了世人尤其是周围国家的关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列为重点支持开发项目。1995年12月4—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正式签署了有关图们江地区开发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协定和备忘录,这标志着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对缓解我国东北地区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可行性

随着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开展和加强,有关国家和地区将依靠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参与国际分工协作、进行经济建设和参与国际竞争。东北亚区域内各国各地区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经济技术合作中,在许多领域具有互补性。从劳动力资源状况看,俄罗斯在这一地区和蒙古地广人稀。蒙古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9人,俄罗斯远东地区只有0.27人。劳动力的短缺严重阻碍其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仅靠国内劳动力转移解决不了问题,大量输入外国劳务人员是一段时期内解决这一问题比较现实的办法,俄罗斯已经输入了一定数量的外国劳务人员,为其服务。朝鲜由于其国内政策等因素,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力输出或输入。日本和韩国由于其发达的高科技产业和广泛的服务性行业,具有很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加之其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日渐升高,所以在把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同时,也需要从国外输入一定数量的劳动力。由此,在东北亚地区,只有我国具有大规模输出劳动力的可能。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东北三省与东北亚周边国家具有地理上相邻,文化相近的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创造条件,积极派出劳务人员。从目前情况看,派往国应以日本、韩国、俄罗斯为主。

对日本的劳务输出。日本在东北亚地区各国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同时又存在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制造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许多行业需要雇用大量劳动者,而国内难以供给;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城市化程度已达很高,出现劳动力年龄结构上和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据日本劳动省预测,到2010年,即使极大限度地雇用高龄者,仍缺少186万劳动力,而城市化的发展使日本人口集中在大城市,如东京地区聚集了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但大城市以外、农村及偏远地区则存在着劳动力短缺问题。作为缓解劳动力不足的手段之一,日本每年都接收一定量的外国留学生和集体劳务人员。留学生在日本的大学毕业后,就业于日本企业,其人数逐年增加。而劳务主要从事服务性行业。我国东北三省劳动力素质较高,守纪律,劳动力成本低,如果做好组织工作和培训工作,则可增加竞争能力,增加进入日本劳动力市场的人数。

对韩国的劳务输出。韩国实行计划生育早于中国,开始于1962年,其影响在80年代已开始显现,进入90年代更为突出。一方面,低龄劳动力人口减少,再加上其产业结构的转变,潜在着劳动力不足的倾向。其表现是,从60年代中期开始,韩国是输出劳务国,高峰时期就业人数达20万,占同期韩国就业总数的1.5%,但80年代中期后,由于国内对劳动力的需求,输出劳务人员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开始吸收外国劳务以补充国内不足。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大学就学年龄人数的减少,韩国的一些大学出现生源不足,甚至影响到办学。招收外国留学生成为一种解决办法。由于我国东北三省是朝鲜族的聚居区,居住着全国90%以上的朝鲜族人口,因其地理上和语言上的优势,我国的东北三省应成为韩国主要的劳动力市场。同时也应积极向韩国派遣留学生。我国存在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升学压力,许多新增劳动适龄人口过早就业,也是产生就业压力的一个原因,1995年统计,吉林省的县16—19岁就业人口占同龄人口的64.61%,市、镇分别为26.68%、23.69%。如能借此机会向韩国派出留学生,既可减轻就业压力,又减轻了国内的升学压力,延长了接受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时间,可谓一举两得。

对俄罗斯开展劳务输出大有可为。主要有三个渠道进行劳务输出。一是民用建筑承包工程、技术和建材的劳务输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偏远,自然条件艰苦,劳动力不足,可以大力开拓对这一地区的劳务输出市场。俄政府提出到2000年,西伯利亚每户应拥有一套住宅。但目前还不及这一目标的30%。另外,一些大型油田的建设每年约需20—30万的劳动力,再加上修筑公路、铁路、采矿等,每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却苦于本国的施工力量不足,不惜从西欧引进施工队。如果我们组织得当,利用地理优势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每年可从东北三省输出劳动力20万人。二是开展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的劳务输出。俄罗斯森林采伐中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十分突出。俄罗斯的木材蓄积量很大,仅西伯利亚一个地区的木材蓄积量就达600亿立方米,因劳动力不足,每年约有4000—5000万立方米的过熟林白白烂掉。俄罗斯还计划建许多林场和各种木材加工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工程技术人员。现在,朝鲜、古巴、东欧等国的工人已到这里从事采伐工作。我国东北地区有全国最丰富的林业资源,有具有经验的林业工程技术人员,应迅速组织劳务队伍,参与这一工作。三是开展疏菜栽培方面的劳务输出。俄罗斯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我国东北地区气候与其相似,又是农业基地,俄罗斯已邀请我方派出农业专家帮助其从事疏菜栽培、塑料大棚管理和冬季疏菜生产。从已进行的合作结果看,都有令人满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派出更多的农业劳务。

劳务输出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取得好的社会效益。第一,可减轻本地区的就业压力。如果东北三省每年能够输出30万劳务人员,从人数上看就等于解决了其中一个省的城镇失业人口问题,对缓解就业压力将是一个很大的贡献。第二,可增加劳务输出者个人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对于农村劳务人员来说,也增加了他们的生产投资。第三,国家可增加外汇收入。目前我国劳务输出潜力还未充分利用,全国按换汇额计劳务输出仅占进出口贸易额的1%左右。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巴基斯坦,其劳务输出占10—15%。菲律宾也因其保姆遍布亚洲许多国家,成为其国家创汇的一个重要来源。第四,劳务输出还可带动本地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提高劳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若干对策性建议

为使劳务输出能够持续系统地进行,应做好以下工作:

1.研究一定时期内东北亚各国,尤其是日本、韩国、俄罗斯劳动力数量的变化、余缺、分布的情况,对其需求状况有所了解。以规划相应时期内可能派出的劳务规模,做好准备工作。

2.了解研究以上三个国家的有关劳务输入政策。据此制定劳务输出计划。

3.在鼓励增加输出劳务数量的同时,注意提高劳动力素质,包括基础教育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成立专门的劳务培训机构,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和语言培训。只有提供高质量的劳动力,才具有竞争力,才能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以避免现存的总体水平低、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输出劳务结构单一等问题。

4.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对外承包劳务经营企业或机构,保证对外劳务输出健康有序地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国际信誉,使之真正成为扩大就业赚取外汇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标签:;  ;  ;  ;  

东北亚国际合作对缓解东北地区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影响_劳务输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