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杨秀梅

湖南省慈利县人民医院 427200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符合抑郁症诊断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3,P=0.001)。结论:在对老年抑郁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进行干预比常规护理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抑郁症;心理干预

1999年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群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1]。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的衰退,在此年龄阶段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率增高,而其中,老年抑郁症是老年精神疾病最常见的一种。该病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家庭和睦及社会经济压力带了严重的负担。抑郁症主出现的要症状包括躯体不适、反应迟滞、睡眠障碍、焦虑等。国外文献报道正常人群中抑郁的患病率在5%~8%,老年人群在12%~15%[2]。针对老年抑郁比例增高的趋势,临床上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越来越重视,有效的护理手段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对预防此病的发生和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进行心理疏导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自 2013 年 8月至 2014 年 8 月入住我院住院治疗均符合可确诊老年抑郁症患者 86例,其中男40 例,女46例,年龄 60~74 岁,平均年龄(65.78 ± 5.06)岁。纳入标准:(1)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ICD-10中关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抑郁心境,快感、兴趣丧失,及精力缺乏、疲劳等症状,符合2 条及以上即可诊断;(2)年龄≥60岁。排除标准:(1)因疾病、其他治疗或药物滥用等所致的继发性抑郁症患者;(2)有严重躯体疾病及器质性疾病的患者;(3)存在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 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43 例住院期间除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还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 43 例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饮食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安全护理。(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护理患者。具体方法:①老年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对生活有厌恶感,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准确快速的掌握病情,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及心理状态制订护理干预计划,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充分发挥治疗性的心理沟通技巧,正确的疏导引导患者,避免患者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产生抵触。此外,要对于个别的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患者进行重点干预。②在患者意识状态良好时,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协助与鼓励,增加对患者回顾自身优点,使患者依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身心状态,同时要鼓励患者多喝周围人群进行交流,减少患者心理的消极因素。告知患自身在治疗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关于抑郁症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患者在疾病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沉闷,担心成为家人累赘,而形成一种持久的精神压力引起抑郁。对此家属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强调患者与家属的沟通,心理干预人员向家属认真交代患者病情,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取得家属的帮助和配合。并建议家属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患者,使其感到更有安全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1.3 观察指标:采用护理满意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满意率进行对比观察,护理满意率具体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层级。另外采用SAS和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SPSS 18.0 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和构成比(%)形式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评分结果

经资料整合后,两组患者护理前 SAS、SDS 评分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SAS、SDS 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评分结果比较(± S)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和自杀促发因素[3],老年抑郁症与一些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情严重会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4]。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症状表现多样化,抑郁情绪不典型[5],心理素质也对较差,因此我们在临床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不仅仅要使用药物治疗,更需要心理干预,同时这也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在此研究中,我们利用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来比较老年抑郁症在不同的治疗模式中所表现出的效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提高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合理的心理疏导更体现有人文情怀,这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健康包括躯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二者相辅相承,所以心理的治疗,在医学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了解老年人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实施有效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结果表明,两组在治疗后满意率均有增高,观察组SAS、SDS 评分及护理满意率上比较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躯体功能维度加大,躯体不适感减弱。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消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霞,画妍,化前珍,等.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3):804-805.

[2] 谷艳敏,徐巧玲.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4,30(5):49-51.

[3] 范珊红,化前珍,马艳,等.老年抑郁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2007,13(4):959-960.

[4] 卢群.老年抑郁症病人护理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7):2163-2164.

[5] 谭洪华,李霞,王杰,等.温胆安神汤治疗老年抑郁症4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35(20):267-268.

[6] 王珺,莫建青.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387-388.

论文作者:杨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杨秀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