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CT与MRI分析论文_周庆林

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 332400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CT与MRI诊断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8例,应用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对照组应用CT检测进行诊断,研究组应用MRI检测进行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准确率以及检查所得征象检出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测方式对椎间盘变性、硬囊膜受压以及脊髓变性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对钙化和积气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理和征象的检测过程当中,通过对MRI和CT的诊断准确率的对比分析,表明MRI的病理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但在对患者征象的诊断中,两种诊断方式各有各的优势,同时CT检测速度较快价格较低,而MRI检测较慢且价格较高,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用两种诊断方式,会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在临床上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CT;MRI;诊断效果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使得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是髓核组织进入到椎管内,导致相邻的脊神经遭到压迫,而出现腰部疼痛。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以及下肢的麻木和疼痛,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1]。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诊断效果较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MRI和CT检测是诊断腰间盘突出的主要手段。我院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理和征象的检测过程当中,通过对MRI和CT的诊断准确率的对比分析,来探究MRI和CT检测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8例,所有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为(46.6±3.2)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1.2)年,住院时间为9-1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3.1±0.8)天。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腰痛以及下肢疼痛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CT和MRI诊断。

(1)对照组应用CT检测进行诊断,检测仪器为东芝Action16层螺旋CT,患者采取仰卧位,去除患者身上金属物件。扫描层厚3mm,层距1mm,矩阵为250×510,对患者的椎间隙进行扫描,进行多次扫描后利用其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观测[2]。

(2)研究组应用MRI检测进行诊断,检测仪器为德国西门子生产的 Essenza 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患者采取仰卧位,去除患者身上金属物件,患者均进行常规的矢状面SE序列T1WI成像以及快速SE序列T2WI成像[3]。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准确率,诊断的病理主要包括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游离以及椎间盘结节等。

(2)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诊断方式检查所得征象的检出率情况,检查所得征象主要包括钙化、积气、椎间盘变性、脊髓变性以及硬膜囊受压等。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 MRI、CT的诊断结果准确率情况

研究组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MRI、CT的诊断结果准确率情况比较(例,%)

3讨论

腰椎间盘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腰部疾病,腰椎间盘的髓核、软骨板以及纤维环等部位的在长期的压力下回产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同时椎间盘纤维环的破裂使髓核等组织突出,使相邻组织受到压迫而使腰部产生持续的疼痛。腰椎间盘突出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4]。

传统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常规体征、病症的检查和相关病史进行初步诊断后,依靠X射线、椎管造影等技术进行检查并确诊,X射线检测比较简单且价格低廉,但此方法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比较低,因此诊断效果不理想,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椎管造影术可以清晰直观的观测患者的发病部位,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次检查方式需要做切口,术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5]。近些年来,随着影像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影像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方面,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检测诊断中,MRI与CT检测是比较常见的诊断方法,并且广泛的应用到了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中。CT检测扫描速度较快,且扫描范围广,可清晰的显示腰椎间盘部位的形态和密度,但其对于间隙较窄部位扫描效果不理想,使其诊断准确率大大降低。MRI检测分辨率较高且无骨骼伪影,可从多个方位对检测部位进行成像操作,检测数据有效准确[6]。本研究中,研究组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理和征象的检测过程当中,通过对MRI和CT的诊断准确率的对比分析,表明MRI的病理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但在对患者征象的诊断中,两种诊断方式各有各的优势,同时CT检测速度较快价格较低,而MRI检测较慢且价格较高,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用两种诊断方式,会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在临床上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永,滕云.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9):1734-1736.

[2]王俊琴,陈明安,张海燕.MRI与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7):1343-1345.

[3]陈明,王艳芹,吕培敬.MRI和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6):142-144.

[4]王忠明,杨宏涛.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0):2055-2057.

[5]李强,刘祖耀,杨华清,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体征与CT影像学表现关系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8):140-142.

[6]张宇,张世衡,曹文广.CT和MRI诊断最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10):925-927.

论文作者:周庆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突出的CT与MRI分析论文_周庆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