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核政策与巴印核战略比较研究_核试验论文

巴基斯坦核政策与巴印核战略比较研究_核试验论文

巴基斯坦核政策与巴印核战略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基斯坦论文,政策论文,核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核政策与核战略是巴基斯坦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巴基斯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未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英文缩写NPT)的国家之一,又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际上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与印度的核对抗与核竞赛是影响南亚次大陆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将巴印核战略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两国核战略的理解。

巴基斯坦核政策与核战略的演变

(一)第一阶段(1972-1997年):保留核武器选择权政策

自20世纪60年代起,巴基斯坦内部一直有主张发展核武器的一派和不主张发展核武器的一派。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是前者的主要代表人物。1964年,印度建设钚后处理厂。这在巴基斯坦政府内部引发了是否应选择核武的辩论。1965年,时任巴基斯坦原子能部部长的布托公开发表声明:“如果印度拥有了原子弹,我们就算是吃树皮、草根甚至是挨饿也要拥有我们自己的原子弹,我们别无选择。”①但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阿尤布·汗等军方领导人认为,巴基斯坦通过与西方结盟和常规武器现代化就能保证安全,因此对核武器没有表现出很大兴趣。阿尤布·汗以国家经济承担不了为由,拒绝了布托提出的在巴基斯坦建设钚后处理厂的建议。

1971年,巴基斯坦在印巴战争中失利,东巴脱离巴基斯坦独立。这对巴基斯坦公众的民族自尊心是一个深刻的伤害,对巴基斯坦精英阶层的核观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其转而支持发展核武器。佐勒菲卡尔·布托出任巴基斯坦总理后,大力推动核计划从民用向军事方向转变。1972年1月,巴基斯坦政府在木尔坦举行会议,做出了将核计划转为军用的决定。由于对印度发展核武器感到担忧,在印度以歧视性为由拒签《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后,巴基斯坦也拒绝签署该条约。这使巴基斯坦保留了核武器的选择权。

1974年5月18日,印度进行了自称是“和平核爆炸”的首次核试验。这引起了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的紧迫感。1975年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博士从荷兰回国,从欧洲的URENCO铀浓缩厂带回了相关的技术、设计图纸和供应商网络。1976年,他牵头组建了Khan实验室。由于该实验室是巴基斯坦自己建造的,因此不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巴基斯坦政府还通过各种途径进口核原料和离心机部件。Khan实验室1984年开始进行铀浓缩试验,1986年生产出浓缩铀。到1991年,该实验室离心机级联数量达到3000台。除了该实验室外,巴基斯坦还有两处高浓缩铀生产设施,分别为位于Sihala的超高速离心机设施和位于戈尔拉(Golra)Sherif的离心机设施。

在美国的压力下,巴基斯坦与美国于1988年曾达成非正式协议,巴基斯坦同意暂停生产武器级浓缩铀,只生产低浓铀。但1998年巴基斯坦核试验后,卡迪尔·汗博士声称巴在20世纪80-90年代从未停止生产武器级高浓铀。

此外,巴基斯坦也具有生产武器级钚的能力。巴基斯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自行建造位于旁遮普省胡沙布(Khushab)的坎杜型重水堆,1996年完工,1998年4月开始运行。该反应堆不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可用来生产钚和氚。②

据报道,20世纪90年代初巴基斯坦每年生产的浓缩铀已可制造2~3枚核弹头。同时,巴基斯坦还从西欧和北美秘密进口了大量核材料和核技术。至1998年,巴基斯坦拥有的核裂变物质已可制造12~15枚原子弹。③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巴基斯坦已成功地制造了核武器的关键部件,但为了应对美国的压力,巴将这些部件分开存放,一旦需要,可在数周内装配出来。

(二)第二阶段(1998年至今):最低限度核威慑政策

1998年5月印度进行五次核试验后,巴基斯坦为了与之抗衡,分别于5月28日和30日在俾路支省查盖地区进行了五次核试验和一次核试验。巴基斯坦政府宣布,这前五次核试验的爆炸当量是在3万~4万吨之间,最后一次核试验的爆炸当量为1.8万吨。但国际地震监测网5月28日只测到一个大信号和一个小信号,认为能够确认这两次是不到1.5万吨级的核爆炸。美国情报机构测出5月30日核试验的爆炸当量为2000吨。

国际军控专家认为巴基斯坦的其他三次核试验或是千吨级以下的小型核爆炸,或是没有爆炸。此外,据美国官员透露,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报告认为,在巴基斯坦1998年5月进行地下核试验期间散发到空气中的物质里含有少量的武器级钚。该报告暗示,巴基斯坦在核试验中使用了用进口或生产的武器级钚作原料的核武器。该报告指出,巴基斯坦位于旁遮普省胡沙布的核反应堆1998年后正全力运转,很快就能每年生产5~10公斤的武器级钚,足以制造一枚核弹。④

此后,巴基斯坦逐步将其核能力武器化并部署核武器。1999年11月,巴基斯坦外长全面阐述了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政策。他说,最低核威慑能力仍然是巴基斯坦核战略的指导原则。“为保证核威慑力的抗打击性和可信性,巴基斯坦将不得不维持和提高其核能力。”巴基斯坦为了抗衡印度的常规军事力量优势,认为它将在必要时首先使用核武器。

当前巴基斯坦核政策与核战略的主要特点

(一)扩大核打击力量及使其核力量多样化

2005年,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称,巴基斯坦核能力将保持下去,仍是国家最优先考虑的事项。他发誓提高国家的核能力。⑤2008年3月,穆沙拉夫总统宣布,巴基斯坦“坚持最低限度威慑政策,这是和平所必需的,我们决不会在核项目上让步”。⑥近年来,巴基斯坦正在努力扩大核力量及使其核力量多样化。

至2005年,巴基斯坦已拥有约60枚核武器。⑦巴基斯坦现在能够投掷核武器的运载工具主要是陆基弹道导弹和作战飞机。巴基斯坦已部署三种可担负核发射任务的弹道导弹,并正在发展型号更加先进的导弹。“哈特夫-3”型弹道导弹在2004年正式交付巴基斯坦陆军开始服役。该型导弹能将500公斤的弹头发射290公里,它可以在公路上机动。“沙欣-1”型(即“哈特夫-4”型)弹道导弹2003年开始服役,射程为600~800公里,有效载荷为750~1000公斤。前两种导弹都是单极火箭和使用固体燃料。“高里-1”型(即“哈特夫-5”型)弹道导弹于1998年4月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试射,2002年开始有限生产,2003年1月开始服役。该型导弹射程达1200公里,有效载荷为700~1000公斤。巴基斯坦国防部官员宣称,该导弹担负核发射任务。

巴基斯坦2005年3月宣布成功试射“沙欣-2”型(即“哈特夫-6”型)弹道导弹。该导弹为两极固体发动机,道路机动发射,射程达2000~3000公里。巴基斯坦国家国防综合体和格胡达研究实验室正在研制“高里-2”型(即“哈特夫-5A”型)弹道导弹。该导弹具有改进的推进剂和新的发动机。巴基斯坦还在开发具有3500公里射程的“高里-2”型弹道导弹,这将成为巴基斯坦导弹库中射程最远的弹道导弹。

2007年3月22日,巴基斯坦第三次成功试射了一枚可以携带核弹头的“巴布尔”型(即“哈特夫-7”型)巡航导弹。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称,“巴布尔”巡航导弹是继弹道导弹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核威慑装备,“对保持国家安全与地区核力量平衡将起到巨大作用”。该型巡航导弹采用惯性导航系统(INS)和低空地形匹配系统,亚音速,经改进的导弹射程为700公里,弹长7米,可以避开雷达侦测。导弹速度达到大约880公里/小时,可以与美国BGM-109“战斧”式巡航导弹相媲美。巴基斯坦目前正在研究使导弹可以从F-16、“幻影”战机等空中平台以及182级攻击潜艇和“塔里克”级护卫舰等海上平台发射。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称,巴基斯坦从2005年10月开始实施一个更先进的经过改进的巡航导弹计划,可能命名为“巴布尔-2”型,射程为1000公里。

巴基斯坦空军的飞机中最有可能用来执行核发射任务的是购自美国的F-16战斗机。该型战斗机可对1600公里远的目标实施核打击。“幻影”2000-5战斗机也随时可从全国多个机场升空,进行核空袭作战。

(二)支持建立南亚无核武器区,提出与印度一起加入国际核不扩散体制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一直主张建立南亚无核武器区。1972年9月,巴基斯坦在墨西哥召开的第16届国际原子能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南亚无核区的想法,巴基斯坦代表穆尼尔建议南亚国家应签署像《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那样的条约,建立南亚无核区。随后,巴基斯坦政府又在1974年召开的第29届联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包括建立南亚无核区在内的六点建议。巴基斯坦当时提出南亚无核区建议既是为了防止印度拥有核武器,也是为了树立其和平的形象,还想通过此建议与国际社会建立一种沟通渠道,在地区层次上对印度施加压力。正是出于上述考虑,巴基斯坦以后多年在许多国际会议上都提出这一建议。

建立南亚无核武器区问题一直得到国际社会的关心,长期以来也曾是联合国大会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1974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一个关于建立南亚无核武器区的决议。此后直到1997年,联合国大会每年都要通过一个关于此问题的决议。这些决议认为,在世界各区域建立无核武器区可以对不扩散核武器和全面彻底裁军这两项目标的实现做出有效贡献,相信同在其他区域一样,建立南亚无核武器区将有助于增强该区域各国的安全,使其免受威胁使用或使用核武器的危害。决议敦促南亚各国继续为建立南亚无核武器区做出一切可能的努力,并且在此期间不要采取违背这项目标的任何行动。决议还吁请尚未响应的核武器国家积极响应这项建议,并对建立南亚无核武器区的努力给予必要的合作。在一般情况下,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是这些决议草案的提案国。

1991年,巴基斯坦还曾倡议召开关于南亚成为无核武器区的五国(印度、巴基斯坦、美国、苏联和中国)首脑会议,由美国、原苏联和中国在南亚核问题上起调解作用。中国对此表示了支持。中国认为,一个和平稳定的南亚,不仅符合南亚人民的利益,也必将对亚洲和世界和平产生积极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起,巴基斯坦就开始呼吁巴印共同放弃发展核武器。自两国1998年5月公开进行核试验以来,尽管巴方将“以核制核”作为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但一直没有放弃建立无核区的努力。2000年9月,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时倡议,愿意与印度同时裁军,并将南亚地区建成无核区。

巴基斯坦对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抱持有条件的积极态度。在1988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巴基斯坦曾指出,其对核不扩散所负有的义务是坚定不移的。巴基斯坦愿意与印度一起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与印度一起就其核计划接受全面的保障措施;与印度缔结一项双边协议以检查彼此的核设施;与印度一起发表一项放弃核武器的联合声明并与印度缔结一项双边禁核试条约。总之,巴基斯坦将接受任何带有有效核查安排的平等和不受歧视的协议,这一协议将以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使该地区的国家承担不获取或不生产核武器的义务。

1998年印巴分别进行核试验,使两国的核军备竞赛公开化,并形成核对抗的态势。此时,巴基斯坦表示不会参加任何形式的核竞争或军备竞赛,巴基斯坦政府将奉行“克制与负责”的政策,继续致力于减少南亚的核危险。

2003年5月4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表示,如果巴印克什米尔争端得以解决,南亚能实现和平与安全,巴印双方就可共同实现无核化。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5月5日重申,如果印度愿意采取对等行动,巴基斯坦将销毁自己的核武器,确保南亚地区无核化。

(三)严密保卫核武库,防止其落入恐怖分子之手或遭受恐怖袭击

巴基斯坦在核武器的安全保护及防止核扩散方面有很大的特殊性。它既是唯一拥有核武库的伊斯兰国家,又是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前线国家,而且近年来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因此,美国等国高度关注巴基斯坦核武库的安全以及防止核扩散的情况。美国前政府高级官员、现任职于布鲁金斯学会的布鲁斯·瑞德尔在一份报告中称,巴基斯坦目前正处在全球打击“基地”组织的最前沿,而这也使其面临着更加直接的来自“基地”的恐怖袭击。目前有情报显示,“基地”组织计划首先在巴基斯坦国内制造动荡,然后将其引向内战,进而与其境内的极端分子共同袭击或者控制该国的核设施。“基地”组织已经在巴阿边境的山区里建立了多座规模庞大的恐怖营地,并利用这些营地积蓄实力,培训袭击巴基斯坦核设施的恐怖分子。他们已经将巴基斯坦的核设施列入袭击目标,如果这一阴谋得逞,不仅南亚局势将剧烈动荡,美国全球反恐行动也将遭受巨大挫折。⑧2007年12月,巴基斯坦军方在突袭卡拉奇的“基地”同情者住所时,曾发现了一份详细记载“基地”组织逐步发展生物、化学和核武器计划的加密备忘录。这份备忘录说明,恐怖分子目前已经将袭击手段和目标定在生物、化学乃至核武器上,一旦恐怖袭击得手,将会造成严重伤亡。

2002年2月,巴基斯坦军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核指挥控制机制,包括国家指挥机构(英文缩写NCA)、战略计划处和战略部队。国家指挥机构负责制定巴基斯坦核政策并掌控战略核力量的研发和管理事务,现由总统领导,是一个由文官和军人组成的混合体,其中军方代表占多数,因此巴基斯坦军队在核战略的制定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根据巴基斯坦一位高级军官透露的消息,巴基斯坦核武器的控制权由包括总统和总理在内的“三人统治”负责,有关使用核武器的任何决定都必须得到这三个人的一致同意。⑨

巴基斯坦政府明确表示,巴基斯坦对核武器采取了一系列极为严密的安全措施,核武库很安全。2007年11月12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称,作为一个核国家,巴基斯坦一直履行着应尽的职责。自1998年核试验以来,巴基斯坦建立了强有力的指挥控制系统,能确保核力量安全。按照规定,巴基斯坦三军核武器的作战使用有一整套控制程序,非某个单独的部门或官员所能决定。巴基斯坦的战略装置与其他核国家的核武器一样安全可靠,核武流失的危险是不存在的。⑩

巴基斯坦核武器的部署地点鲜为人知。该国的核设施多建在地下或地形复杂的山区。这种部署方式使得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先进国家,动用空中间谍卫星等侦察系统,也难以发现。外来敌对势力如想进行破坏,难度也非常大。巴基斯坦军队对核武库采取了极为严密的安全保卫措施。没有特殊许可,一般人员很难接近核武库。巴基斯坦还加强了对军队情报等部门的管理,对核技术人员进行保密安全教育,防止内部出现破坏行为。

多年来,巴基斯坦为了确保核武器的安全,还采用了部件分散配置的方式。例如,核武器的裂变芯与非核爆炸装置分开存放,核弹头与运载工具分开部署等。这样,即使个别部件“遭遇不测”,也难以变成核弹而造成不良后果。据《巴基斯坦防务》网站报道,巴基斯坦空军核打击力量平时也是分散配置的。例如,核武器与载机F-16战斗机和“幻影”2000-5战斗机即为分开存放。在战争期间,巴基斯坦需要使用核武器时,必须把核武器部件从后方基地向作战基地运送,并进行组装。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制定了一个高度机密的计划,秘密协助巴基斯坦加强对该国核设施和核武库的安全警戒。迄今为止,美国的这一机密计划已经耗资高达1亿美元。这些秘密援助全部隐藏在美国联邦政府的机密预算部分,主要用于支付巴基斯坦安全人员赴美训练费用,以及在巴基斯坦国内修建核安全训练中心等。至2007年底,美国援建的巴基斯坦核安全训练中心仍然没有完工,但美国官方却认为2008年内就可以正式开始培训和运转。美国秘密提供的装备品种非常繁多,包括从专用的武装直升机到最新型的夜视探测仪等。

巴基斯坦与印度核战略比较

(一)巴基斯坦与印度核武器使用政策比较

长期以来,印度是巴基斯坦在核问题上的主要考虑因素。从1947年印巴分治时起,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的争端一直未能解决。在冷战时期,印巴两国因克什米尔问题在1947年和1965年先后爆发了两次战争。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印巴之间的严重武装对峙长期存在。近年来,印巴两国关系虽有所改善,但巴基斯坦仍然非常担心印度的军事威胁。而与印度相比,巴基斯坦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在这种情况下,1998年印巴分别进行核试验后,巴基斯坦宣布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巴基斯坦政府认为,发展核力量主要用于自卫。据报道,巴基斯坦动用核力量作战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一旦发生战争,巴基斯坦将主要依靠常规力量进行作战,直到常规军力难以支撑,才会考虑使用核武器。西方专家对印巴核交火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发现,如果印巴各向对方五座城市投掷五枚核弹,双方都将付出数百万人伤亡的沉重代价。因此,可以理解两国在核武器使用方面将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巴基斯坦核武器将主要是一种战略威慑的手段。

印度发展核武器主要着眼于获得全球大国地位。印度综合国力明显强于巴基斯坦,在常规军事力量上与巴基斯坦相比占有二比一的显著优势,若只为防范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实无必要。但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印度跻身世界大国行列,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愿望愈发强烈,而发展核武器则是印度实现大国梦的至关重要的筹码之一。在这种态势下,又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因此印度在1998年核试后,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巴基斯坦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与印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看似差异很大,但实际二者处于一个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中。正因为印巴在实际拥有核武器后分别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客观上形成相互威慑,因而大大降低了两国发生常规战争的可能性。但由于印巴各自核武器指挥、控制与预警系统都不如发达的核武国家完善,两国因误判而导致意外核交火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二)巴基斯坦与印度核力量建设政策比较

巴基斯坦在核力量建设方面一直紧盯住印度。印巴在1998年5月先后进行核试是一个典型的例证。1999年8月,两国又先后透露,各自都有能力制造中子弹。

由于巴基斯坦与印度分别实行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两国的军备基础相差很大,因此印巴在核力量建设方面又存在相当大的不同:

第一,巴基斯坦侧重发展第一次打击能力,而印度侧重发展第二次打击能力。巴基斯坦核武器的运载工具主要是陆基弹道导弹和作战飞机。这些主要用于第一次核打击。其中,陆基弹道导弹已成为巴基斯坦核武库的主要支柱,因为目前印度在这方面还不具备足够的防御能力。从长远来说,巴基斯坦也可能发展海基或以潜艇为载体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但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印度在1998年核试后不久就致力于建立由陆基弹道导弹、潜射导弹和轰炸机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在陆基弹道导弹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印度大力发展潜射导弹,而且正在建造和计划建造6艘排水量各为3500吨、共携带36枚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力争在2010年前形成海上潜射核打击能力。

第二,巴基斯坦发展的核导弹射程主要覆盖印度,而印度发展的核导弹射程则可打到东亚,甚至更远。巴基斯坦正在服役的导弹中投掷最远的是“高里-1”型,射程为1200公里。而印度正在开发的“太阳”式弹道导弹射程达5000公里。

第三,虽然印巴都宣称实行可信的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但两国根据这种战略建设核力量的模式不同。巴基斯坦实行“跟进”模式,即视印度核武发展情况来决定自己的核武发展计划。正如巴基斯坦外长所言,巴基斯坦实行最低限度核威慑,但这一最低限度不是一个静态的数字,巴方将视印度核武库的扩大而不断重新审查和评估“最低核威慑能力”的含义。而印度推行实际上的“中等核国家”模式,即要使其核力量接近或达到现在中等核国家的水平。

第四,在核力量部署方面,与印度不同的是,巴基斯坦并没有让其弹道导弹部队处于作战戒备状态。在平时,导弹和核弹头是分开储存的。但制定了在危机和紧急状态时导弹与弹头组装的应急计划,由军方人员、核科学家及工程师组成的联合小组负责这些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以确保核弹的使用安全。

(三)巴基斯坦与印度核不扩散政策比较

巴基斯坦核不扩散政策既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又在许多方面以印度能否做到为条件。而印度核不扩散政策则以冲破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对其的束缚为着眼点,同时重视对核技术出口的控制。

在1992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巴基斯坦在介绍关于建立南亚无核武器区草案时指出,全球性和区域性裁军办法两者相辅相成,而且,普遍核裁军这一共同目标将由于建立无核武器区而得到新的推动。巴方认为,南亚存在着使该地区各国走向实现无核武器区目标的必要条件。联合国大会以144票对3票、13票弃权通过该决议草案。印度等国投了反对票。印度在对其反对票做解释性发言时重申了其对这一概念的保留,同时认为,核裁军是一个全球问题,只能在全球范围加以解决。2002年1月,穆沙拉夫再次发出“南亚无核区”倡议,而印度却以“印度主张全球核裁军,印巴非核化无意义”为由再次公开拒绝。2003年5月4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表示,如果巴印克什米尔争端得以解决,南亚能实现和平与安全,巴印双方就可共同实现无核化。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5月5日重申,如果印度愿意采取对等行动,巴方将销毁自己的核武器,确保南亚地区无核化。针对巴方“南亚无核化”的提议,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5月8日表示,不接受巴方关于共同放弃核武器、实现南亚无核化的提议。

1998年5月印巴进行核试验后,两国先后宣布单方面暂停核试验。巴基斯坦表示愿意与印度及国际社会其他成员一起,为使这一安排正式化做出“建设性的”努力。巴基斯坦政府提出:“首先,巴基斯坦愿意与印度就停止核试验达成一项协定,以作为在地区范围增进信任的一个重要措施。”1998年9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又先后表示,愿意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承诺加强对敏感材料及核技术与导弹技术出口的控制。但在美国参议院1999年10月通过表决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后,印巴两国在签署该条约方面又采取不积极的态度。

巴基斯坦在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方面仍以印度是否签署为条件。2007年8月27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核威慑能力是巴基斯坦国家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印度不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所以巴基斯坦也不会单独加入。

巴基斯坦曾有一段时间在核技术和材料出口控制方面存在某些漏洞。巴基斯坦“核弹之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博士领导了一个地下核走私网络,为该网络提供核相关产品的包括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西班牙、瑞士和英国等国的公司,该网络还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韩国、土耳其及阿联酋的一些“私人公司”合作。该网络也向伊朗和利比亚提供过核技术。卡迪尔·汗于2004年1月被扣押。相比之下,印度在核出口控制方面管理较严。

注释:

①D.K.Palit and P.K.S.Namboodiri,Pakistan's Islamic Bomb,Asia Book Cooperation of America,New York,p.15.

②胡思德主编:《周边国家和地区核能力》,原子能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页。

③Jane' s Intelligence Review,Britain,October 1998.

④Dana Prist,"Divergence between Labs in the U.S.over Whether Plutonium was Used inTests",Washington Post,January 17,1999.

⑤M.Gilani,"Pakistan Vowed to Strengthen Its Nuclear Plan",Agency France Press,March21,2005.http://www.defensenews.com

⑥Pakistani President Pervez Musharraf,"An Address at Pakistan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Asian News International,March 20,2008.

⑦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编,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SIPRI年鉴2006:军备、裁军与国际安全》,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938页。

⑧Bruce Riedel,"Real Front Line in the War against Al-Qaida",Combating Terrorism Center's Sentinel,the U.S.Military Academy,December 2007,pp.2-3.

⑨P.Cotta Ramusino,"Nuclear Security,Stability and Strategy of Pakistan",2001,pp.4-5.http://www.mi.infn.it?landnet/Doc/Pakistan.pdf

⑩Speech by Spokesman of Foreign Ministry of Pakistan at a Press Conference,Associated Press,November 12,2008.

标签:;  ;  ;  ;  ;  ;  ;  ;  

巴基斯坦核政策与巴印核战略比较研究_核试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