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126例手术室护理体会论文_胡萍,陆向华(通讯作者)

剖腹产126例手术室护理体会论文_胡萍,陆向华(通讯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 201700)

【摘要】目的:探讨126例剖腹产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剖腹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患者的剖腹产手术均成功完成,且术中出血量少,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护理非常满意87.30%,满意9.52%,不满意3.17%,护理满意度为96.83%。结论:对行剖腹术的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降低出血量,对促进手术顺利实施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腹产;手术室护理;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197-02

近年来,剖腹产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大量研究显示剖腹产后的出血率显著高于正常分娩,对母婴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1]。为有效提高行剖腹产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特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剖腹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剖腹产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深入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6例剖腹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78例,经产妇 27例。年龄范围21~38岁,平均年龄(32.6±2.8)岁;孕期38~41周,平均孕期(39.95±1.04)周;孕次1~5次 ,平均孕次(2.43±1.15)次。所有患者均采取剖腹产术。临床资料显示所选的126例患者均无重大疾病及精神疾病,且均为单胎,无麻醉禁忌症。

1.2 方法

1.2.1术前护理

许多急诊孕妇刚送入医院后,常表现为情绪抑郁,甚至对手术室产生恐惧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多关心、体贴、劝慰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刺激,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于情绪激动的孕妇,由于患者的元气已弱,如果遇到惊恐,焦虑等情绪波动,会导致精神消乏,而进一步使得疼痛感加重,因此需要进行合理性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恐惧心。而对精神创伤严重者,在普通心理疏导的基础上,护理人员更需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不良刺激,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若患者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等状况,需在立即采取给氧措施的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缺氧情况,选择戴面罩式吸氧或采用鼻塞式吸氧。此外,就呼吸困难程度的差异,随时调节患者的吸氧流量,确保氧疗的整个过程能够安全有效的进行。术前需准备充足的供血,以及常规备皮,详细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以及体温等情况,若发现异常状况,应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准备好所需的一切急救药物、氧气以及吸痰器等,以便预防抢救操作的实施,并对患者进行抗菌素过敏试验,确保患者无药物过敏反应[2]。

1.2.2 术中护理

术中根据医嘱指导患者术前用药,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诱导患者从中领悟剖腹产术的要义以及获取患者的信任感,从而促使患者克服现实与观念上的矛盾,使用积极的态度应对并接受剖腹产手术。孕妇进入手术室后会非常紧张,同时会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出现在患者面前,并与之打招呼,在交谈时语气要亲切,适当与孕妇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注意力。向患者普及剖腹产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及安全性相关知识,以消除患者恐惧的心理,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工作的开展。常规置患者仰卧位,但对于胎儿宫内窘迫以及血压下降的患者可置患者侧卧位,并在一旁陪护以给患者充足的心理安慰,使用积极的语言及肢体的交流,用温柔询问的方式进行心理护理,嘱产妇深呼吸,减轻不适和疼痛,消除其恐惧感、无助感。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为主,积极配合主治医生的手术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操作时,护理人员要熟练运用专业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孕妇的痛苦。例如,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同时,积极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输血、输药液等工作,以促进手术顺利完成。此外,做好急救处理,若患者出现休克状况,应立即采取双管补液和进行深静脉穿刺,做好血浆、血液的输送准备。检查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及时进行血气分析[3]。观察病患神志状态、有无呼吸困难症状。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生血管内凝血。此外,术中可适当与患者进行交流,跟患者聊家常或其他患者感兴趣的话题,给患者讲笑话谈八卦等,以使患者放松警惕,分散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心理负担。

1.2.3术后护理

手术执行完毕,将患者送回病房,并积极进行回访工作。在术后2~3d回访过程中需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疏导,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以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可告知病房护士适当采取音乐疗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嘱咐患者饮水多次,并提高饮水量;当产妇知道手术室护士依旧非常关心她的术后恢复,会很愉快,从而能够促使她早日康复。若患者未出现并发症迹象,术后的第2d便可嘱咐病房护士协助产妇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若患者发生严重的腹胀问题,可叮嘱护士使用暖水袋进行敷治,以缓解症状;若回访中发现产妇情况过于异常需告知医生,同时对患者的切口渗血、渗液的情况进行密切关注,若发生渗透现象,需立即嘱咐病房护士更换敷料。术后随访有助于护士评估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应当予以重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出血量情况,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护理技术、护理态度等,并以百分制的形式进行评分,非常满意:>85分;满意:60~84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汇总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6例患者的剖腹产手术均成功完成,且患者术中出血量少,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经护理满意度调查,发现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110例,占87.30%;表示满意的患者12例,占9.52%;表示不满意的患者4例,占3.17%,其中对护理态度表示不满意的2例,对病房环境表示不满的1例,护理技术表示不满意的1例;护理满意度为96.83%。

3.讨论

剖腹产术属于临床外科手术,该手术是将母体的腹部与子宫切开,从而将婴儿取出[5]。实行剖腹产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母婴受到伤害,同时还可有效的降低出血量,确保生产顺利。

对患者行剖腹产手术,在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掌握产妇与婴儿的身体状况,对患者施以适当的心理疏导,促进患者心情平稳,从而使患者最大限度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此外,负责护理剖腹产患者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在术中有效的配合施术者进行手术,从而全方位的保障婴儿顺利出产和母婴的平安,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积极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状况,减少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的伤害,并鼓励患者采取母乳喂养方式,以促进婴儿健康成长[6]。对患者的乳房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指导患者母乳喂养,这对患者的体元恢复以及婴儿的生活质量均具有促进意义。

本次研究,126例患者的剖腹产手术均成功完成,且术中出血量少,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经护理满意度调查,发现表示非常满意87.30%,满意占9.52%;不满意占3.17%,护理满意度为96.83%。

综上所述,对行剖腹术的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促进手术顺利实施,改善患者预后,对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贺敏,贺婕,熊露宁等.手术室中追踪方法学在提高剖宫产术安全目标管理上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4):251-252.

[2]潘松,徐晖,张景俊.不同液体预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腹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5,33(1):22-23.

[3]袁赤初.剖腹产应用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169-170.

[4]孙洁.剖宫产手术室护理中的舒适护理运用[J].今日健康,2015,14(5):205-205.

[5]徐国梅,王巧桂,郑启龙.介入治疗联合剖宫产术对手术室护士专业素质的要求[J].护理研究,2015,29(24):3057-3058.

[6]张丽芳,杨燕.手术室优质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恢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8):75-76.

论文作者:胡萍,陆向华(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剖腹产126例手术室护理体会论文_胡萍,陆向华(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