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翟茂东,韩松(通讯作者)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 太仓 215400)

【摘要】 目的: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2018年住院治疗的IVCS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髂静脉介入联合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单一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者下肢酸胀缓解率、水肿缓解率、皮肤色素沉着、溃疡愈合情况,以及髂静脉通畅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酸胀缓解,色素沉着与溃疡缓解,水肿缓解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50例接受髂静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皮下大范围血肿5例,预后均良好。结论:髂静脉介入联合静脉曲张手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良好。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2-0118-02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多种疾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部分学者认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但目前对于是否需要介入治疗髂静脉受压尚无统一定论。本文通过对近年我院收治的75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有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2018年住院治疗的IVCS伴下肢静脉曲张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确诊,均为左髂静脉受压明显,侧枝循环增多。纳入的75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42例,年龄30岁~78岁,平均年龄52.1岁。CEAP分级:C2分级22例,C3分级32例,C4分级21例,C5分级19例,C6分级5例。病程3~20年,平均9.2年。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接受髂静脉介入治疗加静脉曲张治疗;对照组25例接受单纯的静脉曲张手术。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诊断明确,(2)首次患病就诊患者,(3)无静脉栓塞疾病病史,(4)合并单纯静脉曲张患者,(5)同意随访和观察,(6)从未进行抗凝治疗。排除标准:(1)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既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3)既往有抗凝溶栓病史。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断标准:(1)(正常髂静脉狭窄直径-狭窄处髂静脉直径)/正常髂静脉狭窄直径×100%≥60%。(2)盆腔可见明显侧枝血管形成。(3)狭窄近端压力-狭窄远端压力≥4cmH2O。(4)有下肢静脉曲张,下肢肿胀,皮肤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

1.2 方法

1.2.1髂静脉造影并髂静脉支架植入术 手术取平卧位,局麻,腹股沟区韧带下1.5cm股动脉内侧,seldinger法穿刺股静脉并留置5f血管鞘,DSA下透视(左髂静脉狭窄程度大于60%,髂静脉周围存在大量侧枝循环),可考虑行支架植入术。260cm超滑导丝引导下于狭窄处植入支架(选用14~16mm美国Boston公司的smart control支架),支架大小长短依据术中髂静脉粗细以及狭窄长短,支架释放后用球囊扩张,再次造影提示狭窄小于10%。周围侧枝血管消失,支架两端血流通畅。拔出血管鞘。

1.2.2下肢静脉曲张术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游离大隐静脉根部,切断并结扎所有属支,距大隐静脉根部0.5cm处切断大隐静脉,近端结扎并缝扎。经患肢内踝前方切开找到大隐静脉起始端,剥脱器自大隐静脉起始至根部,完整剥脱大隐静脉,按术前站立位标记线使用穿刺针穿那次其他曲张静脉并激光闭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

1.3 术后处理及随访

所有术后的患者当天均开始抗凝治疗,出院后口服利伐沙班20mg至术后6个月。叮嘱需长期穿弹力袜预防复发,出院后进行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分别于2周,2个月,6个月复查下肢深静脉超声,深静脉造影,随访中主要观察下肢酸胀缓解率,水肿缓解率,皮肤色素沉着及溃疡愈合情况等临床特征,以及髂静脉通畅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随访指标的比较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髂静脉支架及静脉曲张手术,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酸胀缓解,色素沉着与溃疡缓解,水肿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表 两组随访指标的比较 (例)

2.2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

50例接受髂静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给予支架内置管溶栓并抗凝治疗,髂静脉恢复通畅,严格调整华法林剂量,INR控制在2~3范围,术后2个月再次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提示支架内血流通畅。皮下大范围血肿5例,均予以切开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直至血肿吸收。

3.讨论

目前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有多种微创治疗方法。我院受技术条件限制,目前仍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术后常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在本次研究中的75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随访的半年中均未出现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短期内皮下大范围的血肿发生率亦不高[1]。

本文中对照组25例患者,考虑到髂静脉受压程度,髂静脉宽度,合适的支架的选择及患者意愿,术前并未进行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在术后给予口服利伐沙班6个月,随访中并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在下肢临床特征的缓解上明显低于A组。

对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通过本研究分析,髂静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对于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在介入的基础上再加上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更加明显。但支架植入患者长期的髂静脉通畅率以及未行支架植入的患者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仍需更大样本的数据研究及长期的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徐少宏,高伟烨,谭文思,等.腔内激光与大隐静脉剥脱术在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7(4):284-285.

论文作者:翟茂东,韩松(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  ;  ;  ;  ;  ;  ;  ;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翟茂东,韩松(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