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铁路水土流失监测工作探讨——以渝黔铁路为例论文_王虹苏

在建铁路水土流失监测工作探讨——以渝黔铁路为例论文_王虹苏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渝黔铁路地处西南山区,沿线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而渝黔铁路的工程量巨大,线路沿江、沿河地段取、弃土困难,极易发生水土流失。本文简要介绍了渝黔铁路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监控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状况,及水土流失变化规律,为水土保持设施进一步完善和发挥作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铁路工程;水土流失;监测

1、工程概况

渝黔铁路位于重庆市西南部和贵州省北部地区,新建线路北起重庆市,自重庆西站(重庆第三客站)引出后,向南经綦江,进入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境内,经遵义市、息峰县接入贵阳市新客站贵阳北站,线路长度446km。

线性铁路工程扰动地表面积大,引发水土流失的因素较多,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有着明显的影响。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工程施工期间水土流失情况,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达到全面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应将水土保持监测应从施工准备期至设计水平年结束。

2、水土保持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是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水土保持监测重点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植物措施的监测重点是成活率和保存率);施工前应对土壤侵蚀的背景值进行监测;重大水土流失事件;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取弃土场使用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状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

3、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根据该项目工程进展、水土流失特点及现场条件,本工程监测方法为地面观测、调查监测和巡视监测。

(1)地面监测

地面观测是按照不同的土壤侵蚀特点布设水土保持固定监测设施,对施工扰动面、弃土弃渣等形成的水土流失坡面的监测。

1)简易样方监测,采用插针法进行监测。插针法,即将直径0.6cm、长50-80cm类似木钎或钢钎相距1m×1m分上中下、左中右纵横各3排(共9根)沿坡面垂直方向打入坡面,钉帽(或标记)与坡面齐平,编号登记入册。汛期终了或插针满周期时观测钉帽出露地表高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土壤侵蚀深度和土壤侵蚀量(如图)。

计算公式: A=ZS/1000cos

式中,A为土壤侵蚀量(m3),Z为侵蚀深度(mm),S为水平投影侵蚀面积(m2),为坡度值

2)径流小区观测法

径流小区用浆砌砖块修建矩形小区,小区面积为 5m×2m,在较低的一端开挖集流槽,并用砂浆抹面,用以收集小区在监测时段内的流失量,对收集到的泥沙烘干后称重,即可得出该小区在监测时段内的流失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调查监测

调查监测是查阅资料、询问、普查、巡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通过分析整理相关资料,结合实地踏勘、走访调查等方法,对地形地貌变化、水系调整、土地利用变化、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面积;与水土流失相关的降雨(特别是短历时暴雨)情况;土石方开挖与回填量、弃土弃石;各项防治措施的面积、数量,工程措施的稳定性、完好性和运行情况;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新建水土保持设施的质量和运行情况;河道淤积、水土流失危害、生态环境变化等进行全面调查。并将观测数据记录、填表,同时用数码相机定点记录监测对象的相关位置和状况。

(3)巡查监测

巡查时应作好详细现场记录及签名。如发现异常情况,除应详细记述时间、部位、绘出草图外,还应摄影或录像。现场记录必须及时整理,并将本次巡查结果与以往巡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有问题或异常现象,应立即进行复查,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4、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建设可能导致的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分析,结合工程建设、施工时序和区域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特点,选取的监测点要有代表性,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平行布设监测点,定点监测点位应结合既有设施或设置简易水土流失监测场进行监测。结合工程建设、施工时序和区域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特点,选取DK247+500 左侧1km 渣场为原地貌观测小区、松岗隧道进口为扰动地貌观测小区和息烽梁场巡查监测。

5、水土保持监测成果

原地貌观测小区:位于DK247+500 左侧1km 渣场,采用调查监测的方式进行观测,并在此处已布设径流小区位后期监测做准备。根据对比周边情况,此处占地主要为旱地和林地,原地貌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目前渣场弃渣已经完毕,渣场周边已修建了截排水沟,渣场的底部已修建完善了浆砌片石挡墙总体土壤侵蚀强度为微度~轻度。

松岗隧道进口扰动地貌观测小区:位于松岗隧道进口此处采用调查监测。洞口边坡附近未扰动区域的原始地表状况调查结果,此处边坡原地表为林地,郁闭度约为0.35,林下灌木及草被覆盖度约为85%,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隧道洞口边坡已经进行了喷混硬化;洞口挖方边坡进行了播撒草籽绿化,并实施了截排水沟,有效避免了此处工程施工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

息烽梁场:息烽梁场采用巡查监测的方式进行观测。根据对比周边情况,此处梁场占地主要为农田,原地貌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目前梁场内场地已硬化,并实施了绿化和排水沟等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土壤侵蚀强度为微度。

6、水土保持监测存在问题

根据现场调查,目前本工程施工过程中虽实施了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但工程局部仍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隐患,具体如下:

(1)工程对占压部分水田、旱地、林地等区域未进行表土剥离;

(2)已启用的个别渣场仍未采取渣场挡墙、排水沟等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3)部分沟道型渣场的截排水系统不完善、沟水冲刷渣脚;

7、水土保持监测建议

结合本工程目前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实施或完善路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加强隧道、路基、桥梁等分区填挖边坡防护;维护好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使其能够持续发挥水土保持作用;

(2)加快实施或完善弃渣场区的防护措施,做好堆渣场区的挡墙维护,避免弃渣料溢出。堆渣过程中,注意对堆渣坡面较陡的渣场进行削坡;对堆渣较高的渣场注意设置平台(马道),避免不稳定渣体受雨水冲刷及重力综合作用引起新增水土流失;

(3)加强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完善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排水设施。

8、总结

渝黔铁路在建设中造成一定的地表扰动,形成挖填方、临时堆土等裸露边坡以及多处弃土弃渣场,这些建设都存在较大的水土流失隐患。目前建设单位已采取了一定的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和工程、植物及临时措施,并且结合施工进度及时安排落实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已经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区域,总体起到了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09年12月)

[2]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管理部分)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3]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2014年年度监测报告

论文作者:王虹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  ;  ;  ;  ;  ;  ;  ;  

在建铁路水土流失监测工作探讨——以渝黔铁路为例论文_王虹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