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钟琼,张嘉丽,仇成秀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钟琼,张嘉丽,仇成秀

钟 琼 张嘉丽 仇成秀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广东 深圳 518109)

【摘 要】目的:对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模式;ICU;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65-02

ICU(重症监护病房)是急诊多器官衰竭患者的重要科室,患者病情紧急严重,治愈的难度较高,对护理要求相当严格[1]。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必须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及医疗设备,提高ICU的救治水平,确保护理无差错,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为了对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我院对一般护理方法和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年龄为(42.83±2.94)岁。观察组共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为21-70岁,平均年龄为(41.06±2.1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保持呼吸到畅通,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等。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点:(1)成立护理研究小组,制定护理方案:成立专业的护理研究小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心理状况,从而制订可行性的临床护理路径。通过掌握患者基本护理需求,结合医生指导建议,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护理路径表,实现规范科学的路径实施。按照患者住院时间为标准积极制订从入院时至出院时每天的路径护理。(2)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技能:通过短期培训班或讲座等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开展临床带教及护士长的指导与培训,使医护人员可深入认识呼吸衰竭防治措施、诊疗进展、发病因素等。(3)落实临床护理路径,合理评估护理效果:护理人员认真讲解护理路径及路径具体内容,每完成一项护理,需要患者签名确认,增强患者对护理的配合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呼吸机的使用频率和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然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和对比[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P<0.05时,则表明每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频率和住院费用的对比

组别ICU的入住时间(天)呼吸机使用频率(h)住院费用(元)

对照组16.86±8.85316.46±89.8655685.6±25699.8

观察组7.85±3.32220.85±80.7532672.8±15468.7

t值4.62693.53923.4310

P值0.00010.00110.0015

2.2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只有16例对护理工作满意,满意度为64%。观察组有25例感到满意,满意度为96.15%。经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或某一患者,共同组织护理人员成立合作小组,从而制订检测、治疗、护理、康复等系统措施,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病情康复,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基础上,质量持续改进的优质护理服务。

由于ICU科室患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护士应全面分析患者个人情况,掌握心理因素对疾病过程的影响,加强与其的沟通与联系,且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构建一支专业的护理研究小组,ICU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制订个体化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有计划、系统地实施各项临床护理,满足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需求,有效避免护理纠结事件的出现。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联系,彼此相互交流有效的医疗信息,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3]。护理活动中加强对呼吸机的管理,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护理工作的计划和预见性提高了护患双方行为的主动性。

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入住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对ICU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翁明华.临床路径护理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07(23):62-63.

[2]黄妮娜,刘爱侠,卢嫦清,等.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2(03):34-35.

[3]何琼.不同监护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2(18):120-121.

论文作者:钟琼,张嘉丽,仇成秀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钟琼,张嘉丽,仇成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