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液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天尧,兰凯,靳伟东,王宇

浅谈血液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天尧,兰凯,靳伟东,王宇

哈尔滨市血液中心 150056

摘要:为保证血液检验质量,为临床检验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最大限度的减少因血液标本采集而带来的危险,采集血标本的基本链条是保证血标本质量的重要因素,采集血标本的过程影响到化验结果准确性。本文分析了影响血液标本采集的因素,并阐述了采集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检验;质量

血液检验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用于协助临床诊治疾病.其能否为鉴别诊断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需要对检验标本质量做如下探讨:

一影响血液标本采集的因素

1药物因素对血液标本采集的干扰.患者服用药物后可以影响多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些药物药物有色或能发出荧光,有些药物与蛋白形成复合物。例如雌激素的避孕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烷化剂会导致白细胞减少,一些抗原类药物附着在血小板膜上的特殊部位,导致血小板减少。

2情绪刺激的干扰因素。一些妇女、儿童、老人等比较敏感的人群,采集血液时,由于精神紧张、兴奋,造成血清胆固醇增高,在恐怖、发怒状态下,血中的儿茶酚胺显著上升,易出现心率高,呼吸频率快,最后影响患者血液样本中血清钙的检测结果。

2控制情绪。部分血液检验指标,应在充足睡眠才能获得准确的检测所以,在采血前,指导患者不可以长期熬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害怕等不良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于比较敏感的患者,在采血进针时不要让患者看到针头。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前要多与患者沟通,动作温柔且一针见血,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3采血的体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体内血液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及TG等浓度增高,所以在采集标本时必须保持正确的体位和体位的一致性.采静脉血时宜取坐位或卧位,.皮肤消毒后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注意针头的血液流的速度等,抽血后尽量缩短止血带压迫的时间,避免用力拍打。采血时,标准化的体位能使静脉渗透压增加,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5%左右,血管内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血管壁转移到组织中,使血管内血浆含量可升高4% ~ 12%,一些小分子物质也不能透过血管壁,采血患者取卧位时,组织液的转移使血容量增加,蛋白质和与其结合的物质的浓度势必减少,相应的药物浓度也会降低。静脉血标本时应考虑到体位的影响,建议取血时以坐5分钟后取血为宜,以有效避免体位的影响。

4标本采集时间。同一时间采集标本能减少因不同时间采集标本所造成的结果波动,用于血培养的标本采集应抽血7 ~ 10ml。血培养阳性是快速准确地进行病原学诊断的前提,必须严格掌握采血时间,因为血清中的凝集素随着每次效价依次增高,且对伤寒有诊断价值。样本采集要在就餐后1h、2h进行,需要根据不同检验要求来提高检验准确性。

二提高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有效措施

1药物因素的合理控制。首先要合理使用抗凝试剂,由于血液细胞检验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检查结果失真。因此临床必须提高检查准确率。血液通过稀释后,血液标本中 WBC、WBC、PLT要高于抗凝试剂稀释的血液标本。其次是在检测时,要考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利尿药增加血钾浓度可引起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因此,在检验单上注明患者长期服药情况。

2控制患者情绪。血液检验指标检测应在充足睡眠才能获得准确的检测,所以在采血前,指导患者不可以长期熬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害怕等不良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对于比较敏感的患者,在采血进针时不要让患者看到针头。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前要多与患者沟通,动作温柔且一针见血,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3采血体位和部位要适宜。患者采血部位不同,则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也有不同。不同的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从而对血脂水平也有影响。例如站立5min可使血脂浓度提高5%,15 min提高16%,故在抽血前至少应静坐5 rain,才能保证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儿童采血常在颞浅静脉、耳后静 脉、额静脉、枕静脉,而成人采血多在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如果患 者正行静脉输液,则不可以在静脉输注的同例采集血液标本,以防血液被稀释,影响检测的准确性。采血可以从静脉、动脉等不同部位进行,通常人们习惯选择一根比较明显的做静脉穿刺,尽量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对于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通常应首先考虑的是在静脉输液装置的对侧采血,常用于采血的动脉有股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对于婴儿,可以从脐动脉采血,采血后,马上与空气隔离

4标本放置时间的掌握。标本采集后,应首先分离血清或血浆,在未分离的血液中,分离的血清或血浆应置于4℃~5℃的环境中,标本在室温条件不宜存放时间过长.血标本离体后,应控制血标本温度保持在15 ~28℃,血液标本运输必须保证采在10分钟内完成,以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检验前,血液科检验人员按照规定的比例稀释血液后尽早送——同时要应先将仪器放置状态良好,结合细胞检验的情况,必要时可行显微镜检查,加强血液细胞检查质量的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检查准确性的目的。标本运送过程中避免洒漏和污染.对标本进行严格的操作检测,取得结果后要结合实际情况仔细核对检验结果是否与临床症状相符,验证标本质量是否合格,为临床提供切实可靠的诊断数据.

总之,血液标本质量决定着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要提高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率,需要综合诸多因素并做好控制,从而有效提高检测准确率。

参考文献:

[1]俞善丁.临床基础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6—  167.

[2]杨振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7-1O3.

[3]王鸿利血液学和血液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98—  299.

[4]宋海波. 论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J] . 中国基础医药,2000,7(1):38.

[5]胡晓芬,王登福. 护理因素对常用临床标本分析前质量的影响[J] .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9(5):568 - 569.

[6]吕赛平. 分析前各因素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 .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6):557 - 558.

论文作者:刘天尧,兰凯,靳伟东,王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浅谈血液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天尧,兰凯,靳伟东,王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