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P环境下企业采购管理机制的变革论文_蒋萌

蒋萌

(身份证:36220119781029XXXX) 510730

摘要:随着企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ERP 系统实施管理,在ERP 系统中,采购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进行生产时,所需要的原料比较多,而且十分的复杂,这使得采购管理工作变得比较困难,基于此,本文在ERP 系统的基础上,对企业采购管理机制的变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采购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ERP 系统;化工企业;采购管理机制;变革

0 引言

ERP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视为建立在企业价值链上的供需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多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如生产计划、采购、销售、财务等),综合考虑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及客户等各方面的影响,合理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形成面向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采购管理作为ERP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整个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耗用企业资金最多的一个环节。物料采购成本的优劣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已成为企业全面实施ERP系统过程中需要正视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1 供应商计划管理

1.1 供应商计划

按现代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采购与供货的关系,而是一种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双方建立一个长期的供需协定,按照供需协定的内容进行需求方与供应商间的采购和生产协同。在双方协定的时间范围内,把长期的供需合同与短期的采购订单结合起来,一次签订供需合同,分期多次采购,这就是采购计划,俗称供应商计划[1]。

企业的物料采购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一样,都属于MRP 系统的输出数据,它是企业采购系统的一部分,用来维护采购订单的物料名称、数量和需求日期。企业使用MRP 系统后,能够向供应商提供一个长期的采购计划( 一般为6 ~ 8 个月) ,并且此采购计划在企业ERP 系统中,随着每次MRP 系统的运行而不定期进行更新,从而保证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基于ERP 系统中物料管理系统的提前期计划是对未来采购周期的预测,在实际执行采购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误差。有了供应商计划,供应商可提前了解制造企业尚未下达的采购订单,使供应商能够提前做好物料的准备和生产,当制造企业下达订单后,供应商可以更好地履行采购计划。

1.2 计划展望期

供应商计划的计划展望期一般分为三个时域:①冻结时域,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采购订单已经下达给供应商,并且供应商已经生产并准备供货; ②需求时域,在冻结时域之后,采购计划已经下达给供应商,但供应商并未生产或生产计划尚未执行; ③计划时域,在需求时域之后,制造企业仅仅向供应商提供参考的物料需求信息,未进行订货意向的确定。三个时域的划分对制造企业和供应商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冻结时域中,由于采购计划已经确定并执行,这时的采购订单不能进行变更; 在需求时域中,双方的供需意向已经确定,但供应商并未执行,这时的制造企业可以对以前确认的采购订单进行细微变更;在计划时域中,由于未下达采购订单,对供应商的物料采购可以做大幅度变更。

如果企业中没有供应商计划和及时变更的工作环境,那么当采购提前期出现变化时,如: 某项物料的采购提前期从6 周变更为8 周时,那么,第7 周和第8 周的采购订单将来不及下达,供应商也将无法及时供货。但在ERP 环境下,制造企业使用了供应商计划管理,供应商可以在前8 周内知道制造企业的采购需求,即使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发生改变,也能够对供货计划作出预先的安排,以满足制造企业的采购需求。在整体供应链的管理思想中,供应商计划还可以作为供应商的能力需求计划,对于供应商来说,事先知道了客户的需求计划信息,就可以安排相应的生产计划和能力计划。供应商计划的计划展望期如图1 所示。

图1 中,第1 个月为冻结时域,以周为时区单位,冻结时域内物料的需求数量已经确定,供应商对此时域内的需求信息已经下达至车间进行生产或已经发货( 执行) ,并要确保本时域内制造企业的物料供给。第2 个月为需求时域,也以周为时区单位,由于供应商的计划还未执行,制造企业的物料需求还可以进行微调( 也即供应商的生产计划未被执行) ,但不能违反双方签订的合同而取消订单。在需求时域之后,第3 ~ 6 个月为计划时域,以月为时区单位,在这些时区内,制造企业仅要求供应商确认有能够采购需求的物料和这些物料的生产能力。在供应商计划中,以周为时区来进行采购订单的下达,这其中包括了在采购提前期内已下达的采购订单、提前期外已确认的采购订单和未来向供应商采购的物料需求意向,这些计划既可以给供应商的能力作业计划提供需求来源,也为制造企业的采购计划做出长期规划。

2 基于MRP 的采购管理目标变革

采购管理系统是MRP系统的生产制造管理子系统的一个重要子模块。处理企业与供应市场之间的各种业务活动,是物料需求计划执行的保证。确定合理的定货量、选择优秀的供应商、保持最佳的安全储备是采购管理的重点所在。MRP系统中实现的采购管理的目标就是随时提供订购、验收的信息,对外购或委托加工的物料进行跟催,保证按时到货,避免停工待料,建立供应商的能力、信誉等信息档案,提供最新成本信息,调整库存的成本,保证合理的库存,降低成本,使企业的资金运用更加合理,进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采购管理是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进行的管理活动。企业采购的具体职能一方面表现为实现对整个企业的物质供应,另一方面,它是企业联系整个资源市场的纽带。在采购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考虑到价格、采购路线、交货的及时性、影响报价的特殊因素、采购订单中的数量与质量、供应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采购职能还与企业的长期目标密切相关,虽然采购部门极少单独做出长期的战略决策,但采购部门应该在新产品开发或产品的重新设计、产品价值分析、自制或外购决策、产品订价、市场预测等方面发挥长期的管理职能。在采购活动中减少原材料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以适当的价格适时地从合格的供应商处采购材料是采购管理的最主要的目标。在MRP环境下,物料采购要实现三个目标:

(1) 按生产排程及时适量采购。物资采购供应不是把货物进得越多越好,也不是进得越快越好。货物过多而超过最高库存量,会增加保管费用,提高成本;货物进得过早,会增加存储时间,增加了仓储、保管费用,提高生产成本;进货延迟,则可能造成生产滞后,影响产品生产进度。

(2) 提高物料采购质量。即要保证采购的货物能够达到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质量标准,保证企业的生产产品符合用户的要求。

(3) 系统采购最优配置。在物质采购的每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到资金的运转,如何在采购环节中降低采购的成本,是采购过程中必须始终贯穿的原则。采购管理系统是针对与采购工作相关的规划、申购、审核、收料追踪、历史记录、结转应付和采购订单关闭等作业管理,协助采购部门有效地掌握各采购活动的信息。采购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依据物料需求计划,根据物料的采购提前期、采购批量以及对应供应商,自动生成或由采购部门有关人员自行输入生成采购订单,按采购订单收到来料后根据订单进行验收、收货、送检,合格后发配库存货位,登记入库单,以保证生产进度排程对物料的需求。

3 结束语

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步走向虚拟企业和协同商务。企业实施ERP 系统,利用MRP 系统所产生的采购计划来制订供应商计划,将这种先进的管理机制应用到企业的采购业务中去,不但可以保证物料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利用ERP 系统作为双方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桥梁,构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伙伴关系,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保证了企业对客户的准时交货,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ERP 工程师职业能力认证培训教程[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36-137.

[2]宋卫.企业资源计划原理与实施[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57-158.

[3]卫荣太.ERP 对企业采购管理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 21) : 16.

论文作者:蒋萌

论文发表刊物:《探索科学》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基于ERP环境下企业采购管理机制的变革论文_蒋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