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陵城镇卫生院 山东德州253500
摘要:目的:在创伤骨科创建无痛病房,应用临床路径规范医护行为,使疼痛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研究其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将木科室两个病区设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疼痛控制,观察组用临床路径规范疼痛管理,前瞻性研究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结果:观察组73.7%患者术后3d总体疼痛控制在轻度((l~3分),甚至无痛,术后当天及第1d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疼痛控制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增加住院治疗的舒适度。
关键词:临床路径;术后疼痛;骨科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以及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应用剧增,创伤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疼痛己成为困扰医务人员及患者治疗效果的突出问题。2001年第二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研讨会提出:“患者有权要求无痛,医生有责任使患者无痛”。解除疼痛不仅是医生治疗的重要部分,也是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1]。国内术后疼痛管理刚刚起步,缺乏规范化的疼痛管理制度。该研究主要针对415例创伤骨科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探究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住本科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人4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217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99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3.9±5.1)岁;四肢骨折122例,占56.22 %,多发骨折67例,占30.88%,闭合性损伤168例,占77.42%。对照组198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90例,年龄21~65岁,平均(34.7±5.3)岁;四肢骨折112例,占56.56%,多发骨折62例,占31.31%,闭合性损伤154例,占77.4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损伤程度等方而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入选标准:⑴单纯创伤性骨折,无颅脑及内脏损伤;⑵无严重药物过敏史;⑶无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或胃肠道出血;⑷无妊娠或正在哺乳;⑸无严重肝、肾、肺功能障碍;⑹无冠状动脉搭桥史。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疼痛管理,即在患者出现较强的疼痛感之后,进行适当的药物镇痛治疗,或采用转移注意力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方法进行疼痛管理,具体方法为:①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以及临床症状,从而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的统计分析,之后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2]。②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告知患者关于手术的具体事项,针对患者所出现的负而情绪,进行适当的引导,让患者能够明白,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负而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③手术后第1天,护理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患者创口的敷料等,如果出现不良症状,需要立即进行适当的干预。④手术第2天,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饮食的重要性,适当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还需要对患者的患肢进行一定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询问患者关于运动的感觉等,如果患者无法承受,则需要停止活动。⑤手术第3天,护理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指标,预防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现象,同时还需要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当患者出现较大疼痛时,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播放音乐、与患者交谈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若患者的疼痛感仍十分强烈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镇痛处理。
1.3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u-moricai rating scale NRS)、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8为重度疼痛,9~10为剧烈疼痛。两组患者均将疼痛评估纳入护理常规与生命体征一起监测并记录,以改进三测单曲线的形式记录疼痛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本次研究中的相关资料采用n及%表示,并通过t值进行检验,P<0.05,不具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疼痛评分:针对415例创伤骨科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干预后,在手术后不同时间内疼痛评分相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如下表:
3讨论
临床路径指的是以某一医疗健康机构为依托,由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员所组成的对某一类疾病或者手术患者进行标准化照顾的计划[3]。实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的意义为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医护、医患、护患之间的交流,保证护理项目规范化、标准化、细致化,从而提升对医院资源的利用率与合理管理率,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为无经验的医护人员提供宝贵的教育机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要采取疼痛管理措施,同时要注重规范化的提升,并加以临床路径的应用,这对于疼痛管理有效性的保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4]。
本次研究中,通过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疼痛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疼痛管理,在疼痛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针对创伤骨科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进行疼痛管理,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可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治粉.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25(29):449-451.
[2]吴春君.骨科无痛病房患者的无痛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8(2):165-166.
[3]李旭春.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8(14):110-112.
[4]程金焱,沈洁.创建骨科无痛病房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9(13):140-141.
论文作者:于光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骨科论文; 路径论文; 创伤论文; 评分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