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选择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199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选择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及对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对策论文,因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上年成功实现“软着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格局,但分季来看,三、 四季度的GDP增长率已分别回落到8%、8.2%。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1998年我国国民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增长,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从分析经济增长因素的角度出发,结合一季度国民经济的实际运行结果,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1998年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及其相应测算结果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可从供给、需求两方面进行。从供给方面看,主要取决于三次产业的增长。从需求方面看,取决于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变化。1998年我国经济供给和需求变动的可能趋势是:

(一)供给方面

第一产业:1998的我国农业仍可望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格局,速度有可能与上年(3.5%)持平或略高,大致为3.8%。主要理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将发展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出台了一些加强农业、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较高。据农户种植意向抽样调查,199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长1.1%,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增长0.4%,而且,高产的玉米播种面积增加较多,增长2.2%。畜牧业与水产业将继续稳定增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稳,供应充足。从气候条件看,据气象部门预测,1998年我国气候状况将与1997年大致相同或略好一些。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将略快于上年(8.2%),达到8.5%左右。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我国第三产业一直保持稳定增长。1998年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由第二产业分流的人员将更多地进入第三产业。同时,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社区管理等第三产业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居于主导地位,占GDP 的比重为49%左右,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从建筑业看,1998年随着房改的逐步展开,住房市场将有所启动,加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建筑业的发展会有所加快,预计全年增长9%左右,略高于1997年的7.9%。

如果第一、三产业及建筑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能够达到上述预测范围,则1998年经济能否达到增长8 %的目标就将主要取决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此我们按经济增长7.5%、8%、8.5%、9%、9.5 %的五个方案,分别测算了相应的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见表1)。

表1

单位:%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GDP增长速度

7.5 8

8.5 9

9.5

工业增加值增速 8.1 9.310.5 11.712.8

注:本表按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和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8 %、8.5%和9%测算。

从上述测算结果看,1998年要实现GDP增长8%的速度,工业增加值相应需要增长9.3%。从近几年工业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看, 要实现这一增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1995—1997年平均增长12.5%,1997年在集体工业增速下降6个多百分点的情况下,仍然保持11.1%的增长速度。今年头4个月,受经济回落惯性、东南亚金融危机、政策时滞等影响,工业增长速度较低,仅增长7.9%。但我们认为, 随着企业外部生产环境的逐步改善和国家增加内需政策作用的逐步显现,工业生产的增速将会逐步加快,全年要实现9.3%左右的增长是有可能的。

因此,从供给方面看,1998年国民经济保持8 %的增长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要保证经济增长的有效性。需要指出的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供给方,特别是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但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买方市场”环境初步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使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已经从供给方逐步地转变成需求方。因此,1998年能否使供给增长的可能变成现实,能否保证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关键要看需求是否适度。

(二)需求方面

社会总需求包括内需和外需(净出口)两个部分,内需又由消费需求、库存变动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三个部分构成。1998年,我国这些方面的变动趋势是:

1、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我国GDP使用中最主要部分,约占60%左右。1998年,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居民收入增速减慢。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6%,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二是改革预期对消费的影响。伴随医疗、教育、住房、失业、养老等各项制度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人们为了应付不测,势必把部分即期消费转化为长期消费。三是消费“热点”缺乏的困惑。城镇市场万元级消费、十万元级消费仍然处于积累阶段,农村市场受到诸如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售后服务跟不上以及水电供应不足等消费环境的影响和收入水平的制约,近期内难以形成比较集中的消费热点。

促进居民消费的因素:一是银行在1997年降息的基础上,今年又两次降息。二是目前商品价格稳中略降。三是住房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和银行个人抵押贷款措施的逐步完善,会对1998年的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合上述因素,我们认为1998年的消费需求将略低于上年,实际增长大致维持在8%左右的水平。

2、库存变动

1995—1997年新增库存平均占GDP的5%左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的行为日趋市场化,盲目生产、产品压库现象会减少。同时,国家在政策导向上也会尽量避免库存上升过多。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作为商品周转的必要手段——库存也会随之扩大。因此,1998年库存增加将略低于经济增长的水平,大致在6%左右。

3、净出口

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高出低进”,顺差达到403亿美元, 这在国内投资增长减缓、消费需求增长平稳的情况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我国进出口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1)外贸出口增速将明显减缓。1998年, 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受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影响,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规模增速将有所放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8年全球GDP增长率为3.1%,世界贸易量增长6.4%,分别比1997年下降1个和3个百分点。 二是由于东南亚国家本币大幅度贬值,使其出口产品竞争力提高。东盟和韩国占世界出口份额大约是我国的2.2倍左右, 这些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无疑将构成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威胁。三是东盟、韩国、日本等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放慢,影响其从我国的进口。一季度在我国整体出口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对东盟出口却下降了7.6%,而上年同期为增长35.9%;对韩国出口由上年同期增长29.2%变为下降22.5%;对日本出口由增长10.2%变为下降1.7%。从全年来看,我国对东盟四国(印尼、 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韩国的出口可能会有所下降,对日本出口的增幅也将明显回落。在我国出口构成中,出口到这些国家的比重大约为26%左右。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金融危机后东盟、韩国等普遍提高了贷款利率,通货膨胀也较高,欧美等国的技术骨干或业务主管受利率变动影响,实际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而撤离这些国家等,均会给这些国家的企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一季度在对亚洲出口增速减慢的同时(仅增长4.8%),对拉美、北美、欧盟、非洲、 独联体国家等其他市场出口增长比较快(其中对北美洲增长21.9%,欧洲29.6%,拉丁美洲40.1%,非洲33.9%,大洋洲17.6%),而且已采取了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等措施。这些都将会抵消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认为,1998年我国的出口仍有可能保持7%甚至更高一些的增幅(1—4 月我国出口增长11.6%)。

(2)外贸进口将稳定回升。1997年由于国内需求不旺, 进口仅增长2.5%,是90年代以来增速最低的年份。1998 年进口需求将会稳定回升,增长幅度大约为13%左右。

主要原因,一是1997 年我国贸易顺差创历史记录, 外汇储备达到1399亿美元,来自国际上要求更大程度开放我国国内市场的压力明显增大,为了减少贸易摩擦、平衡国际贸易,我国会适当增加进口。二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欧美对其出口困难加大,为了保持经济增长,欧美等国有可能达当放宽对我先进技术和设备出口的限制,我国可以利用此机会,适当增加一些进口,引进一些高新技术设备。三是1997年10月,我国再次大幅度降低进出口关税,同时从1998年1 月起恢复对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设备的进口免税优惠政策,这对进口需求的增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四是随着国内需求的增加,进口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1998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格局虽不会改变,但顺差额可能有所缩小。1—4月份我国进出口相抵,顺差149 亿美元,全年大致为300亿美元左右,比1997年减少25%左右。 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会由正转负。

4、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鉴于1998年国外需求拉力将减弱,要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必须靠扩大内需来弥补。而在国内需求中,消费有所减少,库存则不应该有大的增加。因此,1998年经济增长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高低。根据前面的分析,如果1998年消费增速为8%,存货增长6%,对外贸易顺差为为300亿美元左右,按经济增长7.5%、8%、9%、9.5 %五个方案测算,相应的全社会固定资产现价投资额和实际增长速度如下(见表2):

表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实际增长速度

GDP增长水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实际增长速度(%)

7.5285739.6

8 28961

11.1

8.529349

12.6

9 29736

14.1

9.530124

15.6

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绝对数为现价,实际增长速度按1998年投资品价格上涨3%测算。

由上表可知,要保持经济增长8%的速度,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长速度为11%,而现价增长幅度大约为14%(假设投资品价格上涨3%)

由于我国月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包括集体和个人投资,为了便于宏观调控,我们还测算了月度固定资产投资应该保持的增长速度。

(1)个人、集体经济投资的变动趋势。1997年个人投资实际增长5%,集体投资实际增长4.1%。1998 年个人投资受居民收入增长减慢和其他投资渠道的分流等影响,增速将难以有明显提高,大约为5.5 %左右,集体投资受投资回报率预期不高、资金相对不足等的影响,总体上也将维持1997年的增势,增速估计为4.5%左右。

(2)其他经济类型投资的趋势。1997 年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实际增长速度为11.3%。1998年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外资进入的多寡。

从消极因素看,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外商对东南亚经济信心下降,投资更加谨慎,将会影响外商对华投资;同时我国利用外资的绝大部分来自亚洲地区(1984—1996年仅来自香港、台湾两地和日本的资金就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60.6%),这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盟和韩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不景气,外汇短缺,对我国的投资将会减少。此外,近几年外商投资协议额连续下降(1996、1997年分别下降21%和24%),也将会对199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产生不利影响。

从积极因素看,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仍然保持了比较快的发展势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前一阶段,欧美国家企业对我国投资比重比较小,趁亚洲其他国家经济不景气之际,加快投向我国也是可能的。一季度,虽然我国利用外资项目继续有所减少,比上年同期下降6.1%, 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和实际到位资金仍分别增长10.1%和9.1%。因此,我们认为1998 年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仍保持一定的增长,实际增幅大致在12%左右。

(3)关于国有经济投资。在个人、 集体经济投资和其他经济类型投资相对比较平稳的情况下,投资需求增长的关键将主要取决于国有经济投资。尽管近年来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仍是目前我国投资的主体,1997年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3%。

按照全社会投资增长幅度的要求,在个人投资实际增长5.5%, 集体投资实际增长4.5%,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实际增长12%的情况下, 经济增长要达到8%,相应的国有经济实际投资增长速度应达到14 %左右(见表3),现价的投资增幅则应达到17%左右。

表3国有经济投资额及实际增长速度(%)

GDP增长水平(%) 国有经济投资额(现价,亿元)实际增长速度(%)

7.5

15723.6

11.4

8 16099.9

14.2

8.5

16476.3

17.0

9 16852.6

19.8

9.5

17229.0

22.6

将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和国有单位投资综合起来考虑,不包括集体和个体的固定资产实际投资应增长13.5%左右,名义增长应为16.5%左右。从当前实际情况看,1—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与这一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尽管从政策实施到见效有一定的滞后期。但是,全年要使不包括集体和个体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幅达到16.5%,与此同时,要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任务是比较艰巨的。

二、趋利避害,确保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

从上述分析和测算结果来看,1998年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不低于8%),从供给角度看, 在继续大力加强和重视农业的同时,关键是要保持和促进工业生产的适度有效增长,使其增速不低于9.3%;从需求角度看, 在稳定消费增长防止出口增幅滑坡过大的同时,关键是要适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关键又在增加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根据一季度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的分析与预测,要保证经济增长不低于8%,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幅要不低于14%, 其中国有单位的投资应不低于17%。

能否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低于14%,以保持其对经济增长的适当拉力?从目前的各种因素分析,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如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对贷款的约束将逐步硬化;外商投资增速有可能放慢;在初步形成买方市场后,企业对投资回报率的预期不高,扩大投资需求的政策,从实施到见效存在一定的时滞,等。但是,我们也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即中央已经明确了要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用扩大内需来弥补外需的减弱,并已经在投资计划、信贷等方面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的胜利召开,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信心,加快经济发展的呼声较高。农业连续三年获得好收成,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供应比较充裕。交通、能源等基础产品以及主要投资品和外汇储备比较充裕,等等。因此,只要我们选准投资方向,把握好投资力度,抓紧时间,尽快落实中央扩大投资的各项措施,就有可能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14%以上。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建议:

(一)在投资总量上,必须有一定的调控力度。根据前面的测算,要弥补国外需求拉力的减弱、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必须适当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具体数量界线,以名义增长不低于14%,不高于18%为调控区间。既要防止投资过度,更要切实做好项目审批和资金落实工作,防止刺激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不到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二)在投资结构上,要与资产存量调整、技术进步和增强后劲紧密相结合,重点投资国民经济亟待加强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升级上。尽管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瓶颈”约束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这只是浅层次和初步的,从保持和促进下阶段经济能在一个较长时期继续较快增长、进一步缩小城乡、地区差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要求来看,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仍需大力加强。城市交通拥挤不堪,环境污染和供水紧张状况十分突出,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设施严重不足;东部地区铁路、公路经常处于紧张繁忙之中,中西部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交通设施落后,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许多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低,影响市场竞争力,亟待改造提高。增加对上述领域的投资,改变其落后、薄弱的被动局面,不仅可以避免因盲目重复建设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力,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可以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投资项目的同时,放松和鼓励有效的投资。

(三)在操作上,要抓紧时间,尽快落实。尽管中央已制定了适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但任何一项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再到见效都有一定的时滞。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机构改革等的关键时期,加之银行、企业等的自主约束机制的逐步增强,这种时滞效应会有所放大。如不抓紧落实,则很难保证其对今年的经济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为了使投资项目既能尽快开工,又能有较高的效益,可以将“九五”计划中后两年的项目提前开工,以减少立项、设计、论证、审批等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开工进度。与此同时,建议适当增加一些效益明显,启动比较快的投资项目。比如,农田喷灌设施、防洪排涝设施和农村道路等的建设;城市电网改造、道路改造和供水排水设施等的建设。

(四)在资金筹措方面,要多管齐下。

1、 适当增加国债发行规模, 更好地发挥财政手段的调节作用。1998年国债发行规模虽较大,但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国内外债务还本付息,财政调控余地较小。建议再适当增加发行一定数额的国债,重点用于支持跨地区和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财政资金的相对有限,可以将其作为贴息,以扩大贷款规模。

2、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考核,既要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也要有利于经济搞活。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东亚金融危机的警示,银行系统的金融风险意识已开始树立起来,贷款的质量和回报率成为商业银行优先考虑的目标,这是金融改革产生的积极效应。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也应当注意强调金融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其他功能。对商业银行的考核,不仅要看贷款的呆死帐率等资产质量指标,也要看其经营规模(如存贷款规模)、盈利水平等总量指标,以鼓励银行积极拓展业务,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继续利用好外资。 东南亚金融危机既给我国利用外资增加了难度(如东盟、韩、日、香港等对外投资的收缩),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机遇(如从东盟、韩等地抽逃的资金将寻找新的投向),我们要因势利导,在提高利用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多吸收一些外资。一要重点围绕清理“三乱”、简化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审批程序等方面,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保护好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二要稳定和落实利用外资的各项政策,对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新技术项目,国家应当在市场准入、银行信贷支持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形式,适当扩大市场开放度,提高外商对华投资的兴趣;扩大利用BOT (建设—经营—转让)形式,吸引外资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强调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方面。事实上,促进消费和出口的增长,保持农业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基本稳定,积极推进企业、金融等各项改革的深化,不仅是我们进行上述各种测算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持和促进1998年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重要环节,必须抓紧抓好。

一要继续大力加强和重视农业。农业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大,搞好农业生产是扩张内需过程中,防止引发通胀反弹的“稳定器”。要在稳定和认真落实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强化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环节做好工作。

二要适当扩大提高出口退税率商品的范围,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政策性支持力度。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形成的严峻挑战,除了要求企业本身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降低成本、大力推行市场多元化,以增强竞争能力外,国家宜在政策上进一步给予适当的支持。建议在已提高对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提高退税率的范围,如机械、电子、运输设备、能源产品等。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做到及时足额退税。

三要大力推进住房商品化、货币化进程,促进消费市场稳中趋活。要尽快停止福利性分房制度,推出住房制度改革,实行提资提租,增加银行对居民买房的信贷支持,完善住房售后服务,逐步开放和完善住房二级市场。多管齐下,启动住房消费市场。

四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速度趋缓,投资缺乏“热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民经济的微观机制——企业缺乏足够的活力。不加快企业改革,就无法摆脱这种困境。因此,在注意发展的同时,要加快企业改革,为微观单元注入新的活力。

标签:;  ;  ;  ;  ;  ;  ;  ;  ;  ;  

199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选择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