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中不同体位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研究进展论文_陈艳华

产程中不同体位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研究进展论文_陈艳华

广西省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545001

【摘 要】本文通过对自然分娩不同体位的优点及缺陷进行研究分析,使产妇在产程中选择最适合自己且舒适、轻松的体位分娩,以达到尽量减少医疗干预,促进产程进展,保障母婴安全,提高自然分娩率的目的。

【关键词】不同体位;自然分娩

产妇分娩的过程中传统上采取仰卧位,但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仰卧位并非生产的最佳体位,长时间的仰卧,身体重量以及增大的子宫对母亲脊柱及盆底的压迫,容易使产妇疲劳,腰背酸痛,而且,仰卧位有违于重心引力的规律,不利于快速生产[1-3],可能会导致产程延长,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并发症[4]。适当改变产妇分娩时的体位,可以增强产力和调整胎头与骨盆之间的适应关系,从而达到使产程缩短、纠正胎方位异常、促进自然分娩的目的[5]。目前,国际助产潮流是回归自然的“人性化分娩”,WHO在《正常分娩监护实用手册》中指出:分娩过程中孕妇根据助产人员的专业指导选择自己感觉舒适的体位,可以较好的舒缓疼痛,减少产妇的紧张、恐惧与不安的情绪,能促进自然分娩,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将不同分娩体位的优点及缺陷综述如下。

1.不同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仰卧位、侧卧位、站立位、蹲位、自由体位等不同分娩体位在产程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其进展如下。

1.1仰卧位

1.1.1方法:产妇平躺在床上,双腿屈曲张开,可依产妇的需求,调整床头的倾斜高度。目前国内仍较多采取此种分娩姿势。

1.1.2优点及缺点:仰卧位分娩近年来在国内外应用广泛,此体位利于观察产程、监测胎心音,方便助产士接产操作且利于显示手术视野及突发情况抢救,但这种分娩体位的缺点在于:①骨盆的可塑性受到限制,产道较狭窄,增加难产的机会。②妊娠子宫压迫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盆腔血管,使循环血量减少,子宫–胎盘–胎儿灌注量减少,造成胎儿缺氧。③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产妇回心血量减少,造成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④长时间的仰卧,身体重量以及增大的子宫对母亲脊柱及盆底的压迫,容易使产妇疲劳,腰背酸痛。⑤胎儿失去重力的作用,导致产程延长。

1.2侧卧位

1.2.1方法:产妇侧卧于床上,臀和膝盖放松,双腿之间放一枕头或将上侧腿放在腿架上。

1.2.2优点及缺点:此方法可使会阴松弛,减少会阴撕裂及肩难产的发生率,且胎儿重力方向与产道平面垂直,减轻胎头对宫颈的压迫,减低急产速度,能使入盆的胎头退出骨盆,纠正胎位异常,如枕横位、枕后位等。缺点是:长时间侧卧,易于疲劳,使产程延长。

1.3 站立位

1.3.1方法:站立位是让产妇站在床边,双手扶住窗栏,双腿略微张开,可以左右晃动臀部。

1.3.2优点及缺点:站立位使骨盆的可塑性不再受到抑制,增加了骨盆出口径线,为胎儿提供了宽敞的机转空间,使胎位朝着最有利分娩的枕前位方向旋转。同时,该体位使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减轻,增加了胎盘供血量,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但由于初产妇产程的时间较长,长时间站立会让产妇感到疲惫,因此有学者指出,站立位可配合蹲位、半坐位联合应用于第二产程。

1.4 蹲位

1.4.1方法:蹲位分娩让产妇双脚平放在地板或床上,同时有同伴或者栏杆协助,或用其他方法维持身体平衡。

1.4.2优点及缺点:蹲位分娩符合产道生理,胎儿纵轴与产轴一致,加快了产程进展,但胎儿娩出速度过快,可增加产道裂伤的风险且不利于助产,影响保护会阴及新生儿处理,长时间的蹲位还会增加产妇的疲劳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坐位

1.5.1方法:坐位分娩可指导产妇在坐式产床或特制产凳上就坐,调整体位使产妇感觉舒适。

1.5.2此方法的优点是:①减少体力消耗,增加子宫供血,增加缩宫素作用于子宫肌细胞的机会,减少产后出血。②胎儿纵轴与产轴一致,借助重力与地球引力的作用,对宫颈刺激增强,促进宫缩加速产程。③坐位可改变骨盆倾斜度,增加骨盆经线长度及骨盆面积,利于胎头下降与旋转,降低异常胎位的发生率。其缺点是:坐位分娩不便于接生,且胎头娩出速度过快,易造成会阴裂伤,引发医疗纠纷。因此,临床上采用坐位或蹲位待产时,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时检查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情况,以防急产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宫缩较强、胎儿较小、头盆不称、头浮者、胎位不正等属于禁忌证。

1.6 手膝位

1.6.1方法:手膝位是让产妇双膝着地(戴上护膝或地上垫一软垫),身体向前倾屈,双手掌或者双拳着地支撑自己,膝下需放置垫子。主要适用于第一和第二产程中产妇感觉该体位舒适、骶部疼痛、胎儿枕后位及产妇宫颈前唇消失缓慢时。

1.6.2.优点及缺点:这种分娩体位可增加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空间,减轻胎儿对产妇腰骶部压迫的疼痛感,并且方便医护人员进行阴道检查,有利于枕后位胎儿的旋转,增进产妇舒适感。该体位不足之处为长时间应用会使产妇上臂酸痛,由此产妇可把上身和头放在枕头上、椅子上休息,也可达到手膝位效果。

1.7 自由体位

1.7.1 自由体位的概念

自由体位是指在产程中采取卧、走、坐、立、跪、趴、蹲等姿势,选择自己感到舒适,并能缓解痛疼( 不适) 的体位,而不是静卧在床或固定某种体位。也包括自己根据喜好选择的体位和为了纠正产程中的某些异常情况而采取的特殊体位。

1.7.2自由体位的优点:在第二产程中产妇采取不同的自由体位可减轻胎儿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内的血流,增加胎儿血液供给,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自由体位分娩方式以母婴为主体,符合产妇意愿,并能促进产妇主动参与产时服务,且自由体位分娩使妊娠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压迫减轻,胎盘血液循环良好,胎儿得到足够的氧气来承受子宫收缩时短暂的缺氧,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还有研究表明:自由体位的应用可以显著缩短产程时间,促进分娩顺利进行。

2.安全及相关问题

产程中自由体位的应用仅限于低危产妇,高危产妇按常规及医嘱采取相应体位或循证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措施,要做到知情同意,并告知目的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严密观察产妇情况,注意产妇舒适度,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儿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站立位、蹲位、坐位、侧卧位、自由体位等分娩体位对于发挥产妇内在生理因素、促进产程进展、增加产妇舒适度和保障胎儿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各种体位也存在自身局限。没有哪一种单一体位对于任何情况或任何时候都合适,因此,自主体位选择应注重个体化,只要没有禁忌,应鼓励产妇在产程中“动起来”,当产程长时间没有进展时,不要总停留在一种体位,试着采用多种体位。分娩过程中孕妇根据助产人员的专业指导选择自己感觉舒适的体位,可以较好的舒缓疼痛,减少产妇的紧张、恐惧与不安的情绪,能促进自然分娩,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马凤兰,彭小男,郭艳,等 . 实施体位管理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6):1929-1930.

[2]李悦 . 体位干预对产妇产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227-1230.

[3]王爱英 . 产程中应用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护理观察 [J]. 医学临床研究,2013,30(5):992-993.

[4]潘敏,雪丽霜,陈悦 . 体位干预及采用分娩辅助设施对产程及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74-2876.

[5]陈娟英,马麟娟. 不同分娩体位对产程及围生结局影响的研究[J]. 护理与康复,2010,9(6):465-467

论文作者:陈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5

标签:;  ;  ;  ;  ;  ;  ;  ;  

产程中不同体位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研究进展论文_陈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