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的建设--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工艺美术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_美术论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的建设--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工艺美术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_美术论文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之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国代表大会论文,中国论文,作协论文,第五次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最后说:“二十一世纪就在眼前,可以预料,这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辉煌胜利的世纪”。中国美术理应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就成为我们当今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就是要和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美术有显明的区别,其内容基本上应是社会主义的,其形式应是民族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应对中国人民有教育和鼓舞,有娱乐和美的享受的作用,其形式应使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从而达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目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应该看作是为了在世界上保持祖国艺术应有的尊严和光荣地位。

其实中国的革命文学艺术自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就是向着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前进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的作品为工农兵服务,为群众所欢迎,所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当时的文学艺术家就一面深入工农兵生活,一面向民族民间的文学艺术学习,从而创作出很多为广大劳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兄妹开荒》、《白毛女》等等,因为它们都是继承了中国民族和民间的优良艺术传统而创作的,所以既为工农兵所欢迎,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以美术而论,由于中国的新兴木刻一开始是无批判地向西欧版画家学习的,学习德国的珂勒惠支,学习苏联版画家的法服尔斯基,因此早期的中国新兴木刻就有比较浓重的欧化风,还谈不上有中国特色。但自从1942年革命的版画家学习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为工农兵喜闻乐见,就开始向民间美术(如年画、窗花、剪纸)学习,从而创作了不少新年画、新的木刻画,实践证明这些向民间美术学习而创作的作品是受到群众欢迎的。因为这些作品富有中国特色。

全国解放以来,中国的新兴版画进一步向民族、民间美术学习,发展了祖国的水印套色木刻,从而产生了四川版画家吴凡的《蒲公英》以及江苏的水印套色山水画和黄永玉的《阿诗码》插图等,这些都是很有中国特色的版画作品。《蒲公英》于1959年在德国莱比锡国际版画比赛会上荣获金质奖,除了由于其内容切合“给世界以和平”的要求外,也由于其水印套色和作品的艺术形式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缘故。此外油画家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也是向中国民间美术学习的成果,所以形成了一幅有中国特色的油画。东北的雕塑家们在大跃进时期创作的、现陈列于北京农展馆门前的《人民公社万岁》,由于继承了中国雕塑的优良传统,所以也是很有中国特色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作品包括继承了民族传统的中国画,如其中的人物画和山水画、花鸟画,在全国解放后创作的非常多。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李玉滋和冯长江继承中国绘画传统而创作的描绘抗日战争的大画《血与火》,于1982年参加法国“春季沙龙”美展,获金质奖章。我想这幅中国画如果不是具有中国特色,未必能获奖。

既然全国解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美术就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前进的,为什么现在又重新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这一问题呢?这就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美术经过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摧残,于80年代对外开放以来,在一种逆反心理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影响之下,美术界有些人提出了“全盘西化”的错误口号。“新潮”美术家们借此在中国艺坛兴风作浪,鼓噪一时,又得到当时某些“新潮”理论家和新闻媒介的支持,于是使中国的很多美术作品变成了西欧资产阶级腐朽艺术的附庸的缘故。因此,这一新的问题和口号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是富有针对性和战斗性的。

关于“新潮”美术,有一位评论家曾说:“中国的‘新潮美术家’是一群‘艺术倒爷’,他们所贩卖的是一种‘倒爷艺术’。”这“倒爷艺术”是脱离现实、脱离人民的,既没有社会主义内容,也没有中国特色。但“新潮”美术在中国的广泛流布,却在人民群众中传播了一种“象临终病人所发的苦闷的叹声一般的无可救药的厌世和绝望”的属于“世纪末”的情绪。这自然是一种对于中国人民的不可宽恕的严重精神污染。“新潮”美术家们背离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为《讲话》过时了,僵化了。他们置党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于不顾,而一意孤行,把西欧资产阶级的一些艺术垃圾——诸如什么“现成艺术”、“行动艺术”、“捆包艺术”、“性意识艺术”以及一些令人看不懂的形式主义的艺术倒贩到中国来,败坏了祖国光荣的艺术传统,遭到了广大群众的唾弃。一位观众在《中国现代艺术展》的留言簿上说:“乱七八糟大杂烩,什么东西都有,就是没有真正的艺术品。”江泽民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说:“如果丧失自己的创造能力,盲目崇拜,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结果只能是亦步亦趋,变成人家的附庸。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植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进程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立身之本。只有首先赢得中国人民的喜爱,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能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这一段话讲得非常精彩,也正是对于那些主张“全盘西化”者的严肃批评。

为了拯救祖国的社会主义美术,力求把真正的艺术品、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因此我们向全国爱国主义的美术家呼吁,向有良心的美术家呼吁,团结起来,清除于人民有害的“新潮”美术中的垃圾,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对人民有益的社会主义美术!

那么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呢?我认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为指导思想。其内容基本上应是以深刻反映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生活,表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讴歌社会主义新人为其主旋律的美术作品;在创作上则应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为主流而容纳各种不同流派;其形式必须是民族的,即应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必须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形成既有主旋律又有多样化的繁荣局面。

总的来说,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必须具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社会功能,而同时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所谓教育,就是指美术家有责任通过自己的作品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从思想上去教育人民,并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而从思想上教育人民又是通过作品的主题思想对观众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国从仰韶文化算起已有七千年的艺术文明史了,祖国的艺术遗产极为丰富,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就应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首先从祖国的艺术遗产中去批判地继承与借鉴,因为没有鲜明民族特征就谈不上“中国特色”。例如中国仰韶文化彩陶上的从鸟抽象而形成的美的图案,就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抽象画,比西欧的抽象派绘画不知要高出几倍,而这却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的杰出创造,令我无比钦佩。此外,还应特别重视弘扬和发展“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革命文化传统对于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来说,正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而“新潮”美术理论家们都认为中国美术要想不甘落后,和国际“接轨”,符合世界潮流,就只有沿着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道路去急起直追,以为社会主义美术的发展不能离开吸收西欧现代派美术这一过程。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理论。

我们当然不应排斥向外国美术借鉴,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那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却正是对于上面提到的作为“艺术倒爷”的“新潮”美术家们的最严正的批判。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决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形式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主义内容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艺术家脱离实际、脱离人民,钻进新的“象牙之塔”里空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在创作实践中仅仅在民族形式上兜圈子玩花样,还是不可能产生属于生活主旋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的。为此就必须深入到现代化建设的生活实际中去。我认为我们的美术家应该具有两个观点:一个是群众观点,一个是劳动观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就是以崇高的群众观点为其中心思想的。作为文艺家的赵树理是最有群众观点的,体现在他的作品里就使他的小说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热烈欢迎。我们深入劳动群众,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达到列宁所要求的“我们应该经常把工人和农民放在眼前”,从而建立群众观点。一些“新潮”美术家正因为没有把工人和农民放在眼前,所以他们就拾取了西欧资产阶级的腐朽的艺术垃圾并在中国贩卖。

我们深入工农兵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建立劳动观点。“劳动创造了世界”,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但在旧社会,劳动人民却最没有社会地位,很多人看不起他们,因而把劳动也看作是一种不光彩的行动。我们必须在和工农兵相结合中改变这种剥削阶级的旧观点,从而尊重劳动人民,把劳动看作是光荣的,把劳动人民看作是社会的栋梁,从心眼里热爱他们。这样,我们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在创作时“把工人和农民放在眼前”,乐于在作品里歌颂他们,而不是丑化他们,或专门描绘他们的落后、愚昧。要在创造作品的风格形式时考虑到他们的喜爱和审美趣味。

假使我们能由于和工农兵们交朋友,看到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善良、勤劳勇敢等高贵品质,看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大厦基本上是他们的两手建造起来的,从而发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我们就不仅能在形式上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美术,而且也同时能够创造属于生活主旋律的、在内容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

作为一个人民的艺术家,要建立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单单有和群众相结合的感性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读马列主义著作,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从理性上有所认识,才能巩固群众观点和劳动观点,才能自觉自愿地去歌颂劳动人民,才能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和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干扰,并把人民喜闻乐见的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他们。在这方面,画家刘文西是一个好的榜样,他受了多年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而又四十余年坚持深入陕北农民生活,所以他的作品绝不会沾染西方现代派艺术的臭味,而是力求创造为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属于生活主旋律的国画。今天看来,培养有马列主义教养、乐于自觉地经常深入实际、不脱离劳动人民的艺术家就是一个重大任务。

属于主旋律的美术作品的产生难度是较大的,需要花费更多的劳动,更多的心血,更多的时间。目前属于主旋律的美术作品之难产,就因为我们许多美术家不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文艺思想,不学习邓小平理论,已长期不深入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生活,或根本没有深入过的缘故。有的人甚至怕花费过多精力,怕吃苦,而愿走捷径搞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怕多花精力搞主旋律的作品,显然是一种懒汉思想。同时也说明这种画家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不强。因此我们大家都有责任从各个方面为画家创作属于主旋律的作品铺平道路,包括从精神上的鼓励,从物质上的帮助。我们希望于美术家们的是——既多多创造出属于主旋律的力作,而同时也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虽然我们特别强调创造属于主旋律的社会主义美术,但绝不因此而轻视发展属于多样化的美术作品,因为两者都是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标签:;  ;  ;  ;  ;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的建设--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工艺美术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_美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