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分析和改进措施论文_徐玲

徐玲

(新沂市人民医院门诊药房 江苏 新沂 221400)

【摘要】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1],处方书写的正确性和用药的合理性不仅关系到患者疾病的治疗而且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医师在开具处方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书写。虽然我院大部分医师处方书写较为规范,用药合理,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处方不规范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处方书写规范性、用药合理性,本文随机从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每月各随机选择300张,共计900张,主要对处方不规范的情况和相关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对策和解决方法,反馈给职能科室和临床医师,以促进处方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处方书写;处方点评;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370-02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次研究中所随机选取的处方均为我院2017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门诊医师开具的处方。

1.2 方法

依据相关的药品说明书以及《新编药物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等相关文献和专业书籍对处方中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并按照《处方管理方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对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进行分析。

2.结果

2.1 门诊处方前记不规范情况

处方前记的主要内容包含医疗机构全称、科别、日期,患者姓名、年龄、性别、门诊病历号、处方编号、以及临床诊断内容,还有过敏信息等,但是在本次研究的处方中存在过敏信息空项,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或不规范,给药师审核造成障碍。

2.2 处方中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分析

2.2.1联合用药不适宜的处方 联合用药不适宜不仅达不到临床疗效,还可能对患者机体造成影响。如抑酸药物中含铝、镁等离子,联合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会形成螯合物,使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减少,这种情况多见于消化内科,建议处方中注明用药间隔应在2小时以上;青霉素与克林霉素联用会出现药理性拮抗,联合使用循证依据不足。

2.2.2溶媒使用不合理的处方 不同药物所使用的溶媒也存在差异,例如:地塞米松以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有可能加重部分患者水钠潴留情况;青霉素使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可加快青霉素的分解速度;注射用泮托拉唑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氨茶碱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药物在说明书中明确规定只能用葡萄糖作为溶媒[2],但是部分医师对药物的适宜溶媒缺乏应有的重视。

2.2.3遴选药物不适宜的处方 格列本脲的降血糖作用较强,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而药物持续在体内蓄积,很容易诱发低血糖,严重时可能造成昏迷,所以老年患者可优先选择磺酰脲类中的格列喹酮。一些处方中存在滥用抗生素,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较容易出现此种情况,如:患儿诊断为“病毒感染”,医生给予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容易增加细菌耐药性产生,也使药物不良反应相应增加[3]。

2.2.4重复用药的处方 具有相同作用机理的药物同时使用属于重复用药,易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替格瑞洛片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同属于干扰ADP介导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处方中此类药仅推荐使用一种;奥硝唑分散片与甲硝唑片同属于硝基咪唑药,处方中此类药仅推荐使用一种[4]。临床医师有时并没有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就开具药物,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2.2.5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处方 药品剂型和给药途径混乱的情况时有发生,多为口服片剂外用,如氟康唑片、奥硝唑片、甲硝唑片外用,克林霉素注射液外用亦有发生,此种情况多见于皮肤科。

2.2.6用药剂量不合理处方 门诊的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肾脏、肝脏等身体机能随之下降,老年人药物用量上应当根据年龄、肝肾功能情况酌情减少[5],但在本次抽检的处方中发现,存在为老年人按照正常成年人药物剂量开具的情况;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使用剂量应当严格按照体重计算。

2.2.7适应症不适宜的处方 处方里的诊断和所开具的药品适应症明显不符的情况屡有发生。如处方中的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马来酸曲美布丁片、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诊断为“泌尿道感染”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诊断为“睡眠障碍”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滴注。按照要求,处方中的临床诊断是可以写多个疾病的,但是有些医师并不知道。

3.分析讨论

造成门诊处方不合理的相关因素较多,首先,医院对门诊处方的规范性并未足够重视,违规成本很低,是造成门诊存在不合格处方的一个主要原因[6]。其次,医师对于药物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随着药学事业的迅速发展,药物信息量明显增加,需要医药工作者主动更新知识,淘汰落后知识。卫生行政部门对药物的管理措施也越来越严格,如果医师不能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不利于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第三、药师对医师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处方书写不规范和

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一个原因[7]。目前我院处方审核仍然是事后审核,药师在处方审核中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医师改正时,必须作退费处理。因此患者往往嫌麻烦,而医师往往觉得药师在病人的面前指出自己的错误很没面子,所以药师审方的积极性受到限制,只要不是大问题,基本放行。在患者交费前先由药师进行处方审核是未来发展趋势。

针对目前门诊存在的不合理处方,医院应当加强对处方书写规范性的重视,加强处方书写规范化培训,规范处方书写标准,建立监督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抽检,记录不合理处方,及时反馈给相应的科室和个人,并作为下次抽检的重点对象[8]。对于处方书写严重违反《处方管理办法》的医师,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以此来督促医师能够重视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和质量,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进一步加强医师和药师的业务知识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新药信息,熟悉药物使用原则,使医师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以及经济地使用药物,避免重复、滥用药物的情况出现[9]。建立处方事前审核机制,加强药师对门诊处方的干预力度,积极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对药物合理使用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10]。通过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严格审核,重点注意处方是否存在缺项情况、联用药物配伍的合理性、药物使用剂量的合理性。对存在疑问的处方及时与处方开具医师进行联系,以此使药物使用合理性得到有效保证。同时通过深化药师参与临床的相关机制,加强医师与药师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

4.小结

综上所述,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门诊处方规范性的重视程度,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考核、强化督查、经济奖惩等手段,促进处方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为医院药师,打铁还需自身硬,应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储备,尤其是新药、药物合理性选择、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知识,强化药品从医院到患者的全流程管理,以更好地为患者、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宋瑞平.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调查及干预对策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4):120-121.

[2]王利华.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5):301-302.

[3]文莉,崔文勇.门诊不合理处方的问题和药学服务[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6):366-367.

[4]丘金珠.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处理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6,6(5):54-57.

[5]曾立青.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73-274.

[6]吴超君.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5):4718-4719.

[7]洪美萍.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原因及改进策略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784.

[8]梁超燕.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的成因与应对方法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270-271.

[9]叶义芳.我院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9(35):95-97.

[10]杨玉红,吾坎·托列吾太.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处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195.

论文作者:徐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分析和改进措施论文_徐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