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与教育效果_雷锋精神论文

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与教育效果_雷锋精神论文

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和育人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当代论文,雷锋精神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雷锋精神在中小学生中传承弘扬,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与其深刻的时代意蕴、丰富的育人内涵是分不开的。新形势下中小学弘扬雷锋精神,既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健康成长的热切呼唤。

一、彰显雷锋精神的时代魅力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命名,体现在雷锋身上,经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创造不断丰富发展的崇高精神。这种崇高精神根植于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深厚土壤之中,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晶,代表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精神追求。正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所指出的,“当前,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当今,在全社会弘扬雷锋精神,对于倡导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乏、提升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中小学弘扬和培育雷锋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目标,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事实上,当今校园并非真空地带。社会道德多元、价值取向扭曲,必然会影响到校园雷锋精神的普及与推广,给中小学生道德价值目标和道德价值路径选择带来冲击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社会多元道德观冲击了校园倡导的主流道德观,反映在对待物质与精神关系上,学生中攀比物质富足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勤俭节约之风的发扬有所减弱;另一方面,社会功利价值观冲击校园道义价值观,反映在对功利价值与道义价值关系的认识上,在校园注重分数的功利价值盛行一时,而推己助人的道义价值观则有所削弱。尽管校园的道德风尚是积极向上的,但少数学生身上仍然存在道德失范行为,影响了校园道德的感召力,而校园道德舆论的不足和道德评价的错位已发展成为道德建设的瓶颈。因而,在中小学生中倡导和培育雷锋精神不仅有必要,而且是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中小学弘扬雷锋精神,实际上就是要解决校园道德建设的问题。雷锋精神凸显的是道义价值,既体现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追求和对政治信仰的坚守,又表现在日常助人为乐的平凡小事中,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执著持久,为社会树立一座道德丰碑,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标杆。因而,中小学培育雷锋精神可以从平凡的学雷锋做好事开始,在做好事中学会做人,使雷锋精神深入内心,外化为行为,升华为道德信念和人生追求。

道德价值是相对于功利价值而言的。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知识,适当的作业和必要的考试有助于学生扩大和巩固知识,但把应付考试和追求分数作为唯一目标,则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无法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而,中小学弘扬雷锋精神,要以雷锋道义价值目标为人生坐标,从力所能及的点滴做起,在践行从善的日常行动中,树立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彰显个性和强调自主权利的时代。如今,尽管中小学生健全人格尚在形成过程中,但他们个性张扬、自尊自主、重情感轻过程、功利心强。对这一代中小学生的雷锋精神培育更要注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使他们的情感有所归属,心灵得到愉悦,这样的教育引导才能真正发挥精神育人的作用。因而,教师在校园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中,要积极倡导快乐助人的理念,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鼓励中小学生以快乐的心情、豁达的心态来帮助同学、服务社区,使自己在做好事的行动中获得身心愉悦和精神满足,体现雷锋随我行的时代意蕴和道德境地。

在中小学弘扬雷锋精神要与培育雷锋精神相结合,弘扬从传承开始,着力于打造中小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当前,要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诚信、责任”的价值取向,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文化理念,赋予雷锋精神以时代内涵,在学雷锋做好事中积极履行上海城市的价值取向,激发自己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进而增强公民意识,提高自身的公民素养,把自己培育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二、体现雷锋精神的育人特色

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创造、不断进步的历史,也是人类不断改造自己、战胜自然的历史。在历史演绎的过程中造就了无数先进人物,雷锋就是这样一个由历史发展、时代孕育的先进榜样人物,他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榜样人物,而且成为国家的精神象征和道德楷模,更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先进榜样人物是中小学育人的重要资源。雷锋身上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人类的优秀品质,集中了时代的精神元素和强大的人格力量,这些道德资源是中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如何整合这些育人资源,有效发挥榜样育人的作用,还应充分揭示榜样育人的特色和规律,顾及中小学生成长的利益需求和心理特征,寻找榜样的教育资源和中小学生感知过程的契合点,真正把雷锋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落到实处。中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和思想不断成熟的重要时期,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榜样教育一般要经历一个认知榜样、情感共鸣、仿效榜样的过程。

认知榜样。首先榜样具有示范作用,在培育中小学生雷锋精神时,要把雷锋的榜样示范表象化。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反映雷锋先进事迹的书籍,播放雷锋故事的影视资料,讲解雷锋行为的道德价值,阐释雷锋精神的时代意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雷锋、走近雷锋、认同雷锋。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如果人们不记住示范行为,观察是不会有多大意义的”,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充分获知雷锋精神的感性信息之后,才能把信息储存和保持在自己的道德记忆中,才能对雷锋精神具有完整的道德印象。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表象信息进行概括分析,理性地认识雷锋精神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进而主动认可雷锋精神,认同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情感共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强烈的情感需求,这种情感需求是一种与中小学生成长成人的心理满足紧密相联系的积极情感体验。通过移情体验,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使中小学生对雷锋的道德行为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雷锋精神深刻内涵的理解,产生对雷锋精神的崇敬情感和审美享受,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这种对雷锋精神的内心崇敬的信念,为学雷锋做好事的行为转化奠定了基础。

仿效榜样。学习雷锋要落实到行动上,人们一般总是先从模仿榜样的外形开始的,对雷锋的言行举止、气质、穿着扮相进行表象模仿,从而产生对雷锋道德行为的向往和情感,进而进入理性模仿阶段,在校园特定文化氛围和人际环境中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然而,由于中小学生的人格不成熟、行为不稳定,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在践行雷锋精神的过程中,养成雷锋精神随我行的良好行为习惯,积累成为自身成长成才的精神财富。

弘扬雷锋精神要切合中小学生的愿望和成长需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雷锋不但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榜样,同时也是他们最崇拜的10位偶像中唯一一位非文艺体育明星式的人物”。这个调查结果说明,近年来,学雷锋活动在中小学蓬勃开展,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成效,也充分说明雷锋精神在中小学生中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体现了有效的育人价值。

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有差异性,但又有同耦性。一般来说,中小学生所崇拜的文娱体育明星偶像,除了其个人的才能和人格影响力外,还与传媒的轰动宣传和商业炒作有关。而榜样人物突出的却是其道义人格和利他行为,彰显的是社会主流价值,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当然,在文体明星偶像的才艺成就和事业成功中也包含着很多积极的因素,对中小学生的成长也有可取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榜样人物的“助人”和偶像明星的“成功”是可以互补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榜样教育时,主要是弘扬榜样行为的道德价值,引导学生克服盲目崇拜偶像的片面行为;也可以吸收偶像明星富有教育意义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合理运用偶像明星传播宣传中喜闻乐见的生动案例来吸引学生、感召学生。

三、发挥雷锋精神的引领作用

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从小在学生心中播下善与爱的种子,他们长大成人以后才能推己助人,以道德自立和利他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情的建国之才。因此,《意见》提出,要“发挥青少年学雷锋的骨干作用”,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生是社会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主体,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发挥雷锋精神引领作用的着力点。

当前,中小学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要常态化、机制化,坚持常学常新、常抓不懈。教育部前不久提出的在中小学生中学雷锋“六个一”(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开一次班会、写一篇心得、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全面启动,揭开了校园学习雷锋精神的新篇章。我们要发挥雷锋精神的思想引领、道德示范、行为养成的育人作用,使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学习生活,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成为校园共有的精神财富。

标签:;  ;  

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与教育效果_雷锋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