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将改变世界格局_外国直接投资论文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将改变世界格局_外国直接投资论文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将改变世界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格局论文,经济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未受西方衰退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振兴。这一举世瞩目的发展绝非偶然,它是发展中国家推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资金流向变化等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趋势,具有长期性。它预示着世界经济格局将起重大变化。

进入90年代,发达国家相继陷入战后又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而东亚、东南亚、南亚及拉美许多发展中国家,却一反过去“西方感冒它们就打喷嚏”的常情,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突出表现在:

(一)国民经济增速较高。据联合国的测算,1989-1994年,发达国家年约增长1.83%,发展中国家为4.26%①,其中发展较快的国家1989-1993年的年均增长率是:中国8.64%,韩国7.12%,新加坡8.1%,马来西亚8.82%,泰国9.34%,印尼6.66%,印度4.12%,巴基斯坦5.08%,尼日利亚5.3%,突尼斯4.8%,伊朗7.54%。拉美国家1991年开始走出低谷,走上稳定发展道路。1993年全地区有13国增长率在3%以上,有4国在5%以上。德国《世界报》报道,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从1989年至1994年实际增长28%强,其中亚洲国家增长41%,而发达国家只增长8%。在这5年中,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产值每年增长3%以上,而发达国家还不到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发展中国家推动的。如1993年,全球经济增长2.2%,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6.1%,发达国家仅1.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前者超过60%,后者不足40%。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预测,今后10年(1994-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估计年均3.2%,同80年代的3.3%持平。其中,西方七大国只能达到2.7%,低于80年代的3.2%;而发展中国家则可达4.8%,高于80年代的3.5%,东亚国家平均可达7.6%,南亚国家平均5.3%,拉美国家平均3.4%,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3.9%,中东、北非国家3.8%。东欧、中亚国家则可能在2.7%左右。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们则估计,到1999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年均将达6%,比工业国高一倍。其中亚洲为7.4%,拉美为4.7%,非洲为4.2%,近东为3.6%。由于各地区内国家间的增长率很不平衡,有的国家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地区平均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下个世纪20年代,东亚、拉美的一些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则认为,到2002年,以市场价格计算,中国经济区(含台、港)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达2.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日德成为世界经济的第四支柱。

(二)外国直接投资激增。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今年发表的世界投资报告说,1993年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1991年翻了一番,达800亿美元,占全球41%。而80年代下半期,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每年平均仅260亿美元,占全球17%。1993年仅中国一家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26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东盟国家和拉美、南亚国家所获外资也大有增加。贸发会议的报告认为,90年代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全球的比重还会加大,到下世纪20年代,将会与发达国家平分秋色。③

(三)对外贸易迅速扩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1994年发达国家外贸年均增长3.65%,而发展中国家年均增长8.59%;④发展中国家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26.28%升为31.08%,⑤其中尤以东亚和东南亚最为突出。1988年至1992年,亚太地区新增的进口额中,东亚“四小”、东盟和中国共占73%,美、日仅占27%。在出口方面,东亚“四小”、东盟和中国1993年的出口总值已接近美国。目前东亚“四小”人均出口将近5000美元,而发达国家还不到3000美元。⑥

美国政府已把发展中的大国,确定为扩大贸易的主要目标。负责国际贸易的商务部副部长杰弗里·卡登说,将来世界贸易增长的75%将来自10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包括中国(含台、港)、印度、印尼、韩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南非、土耳其及波兰。到2010年,它们在世界生产中所占比重将加倍,而其进口将比1990年增加1万亿美元。这相当于美、日、欧及其它发展中国家进口增长数的三倍。⑦美国贸易代表米基·坎特也预测说,到2010年,美国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将上升163%,约2480亿美元,而对日本的出口只能上升70%,约880亿美元,仅及前者1/3。美国对拉美的出口则将增加2320亿美元。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如果中国、印度、印尼三大国的年均增长率能保持6%的水平,到2010年就将有7亿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这相当于美、欧、日的人口总和,其市场规模可想而知。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将大大促进世界商品市场规模的扩大。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既是它们总结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政策调整所取得的硕果,同时也适应了发达国家现阶段资本国际化的迫切需要。

(一)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调整与改革,加强了自身的经济活力,为促进对外合作奠定了基础。

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取得政治独立后,强烈要求在经济上摆脱外国势力的控制,发展民族经济。这时,除了拉美个别国家外,几乎所有亚非拉国家都以农、矿业为主,现代工业很薄弱。不少国家的经济生活基本上依靠少数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来维持。建国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采取了以下措施:(1)接管或赎买外国垄断性企业,实行国有化,收回主权;(2)采取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方针;(3)国家直接掌管经济,削弱市场作用。这些措施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制成品在发展中国家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从1955年的7.6%上升到1973年的20%,农矿业初级产品比重从92.4%降到80%。但截至80年代初,半数以上的发展中国家仍然依靠一、二种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这个时期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工作上也存在各种失误,主要有:(1)急于求成的发展计划使国家背上沉重的外债,陷入恶性通货膨胀。巴西等拉美国家表现最突出。(2)国营成分比重过大,造成大量亏损,成为沉重包袱。印度是其中典型。(3)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时间过长,缺乏国际竞争与交流,以致经济发展迟缓。拉美和南亚国家均是这样。

进入8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由滞胀转入调整时期,对内实行紧缩经济政策,对外转嫁危机,造成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利率高昂。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收入锐减,经济增长大幅下降,不少国家陷入外债危机。但东亚“四小”因较早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仍迅速发展,东盟国家得益于美、日、东亚“四小”大量投资也发展较快。在此形势下,发展中国家总结正反经验教训,普遍进入经济调整和改革时期。调整内容包括:(1)宏观政策上,停止盲目追求高速度的扩张型政策,实行发展协调型政策;(2)发展战略上,改内向型进口替代工业化为外向型出口导向,或两者相结合;(3)在经济体制上,减少国家对经济的直接控制与干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4)产业结构上力求优化、多样化,改革单一经济结构;(5)在对外关系上,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经过80年代以来的艰难的调整,东亚国家保持持续较高增长势头,南亚国家经济增长逐渐提高,拉美国家基本完成调整过程克服了危机,非洲经济也逐渐复苏,但大部分国家仍未摆脱困境。

(二)90年代国际资金流向变动为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提供了有利机遇。

90年代以前的20年间,跨国公司未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原料的重要性降低,工业制成品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已不再是为了确保原料供应,而是为了在生产领域更充分地利用国外廉价劳动力或占领国外销售市场。投资的主部门则由农矿业变为制造业,并逐渐转向高技术工业和服务业。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1985年为114.75亿美元,仅占世界23.3%,而发达国家占76.7%。⑨

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时,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投向发展中国家,原因是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生产能力过剩。据估计,世界制造业已有3倍于今日产量的生产能力,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发达国家的市场已饱和,争夺市场的斗争十分激烈。为了夺取市场,必须降低成本,就需要到工资低的地方去投资建厂。发达国家每小时平均工资18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平均工资只有0.5美元。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别,如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国家的工资水平,只是韩国、台湾的1/10。因此,世界各地都普遍出现投资由高工资地区向低工资地区转移的现象。尤其是市场潜力大的发展中大国,更是外国直接投资趋之若鹜之地。

从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史来看,跨国公司以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是资本国际化的新发展,体现了生产社会化的更高阶段。战后初期,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对西欧、日本的经济恢复以及新生产技术的引进和新兴工业的兴起都起过积极作用。同时,外国直接投资对东亚“四小”以及东盟等国经济腾飞也起了显著作用。当前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流向发展中国家,既反映了资本国际化的迫切需要,又符合各发展中国家现行政策的要求,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振兴。

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可能对世界局势产生以下影响:

(一)世界经济大发展。

《泰晤士报》今年8月4日的一篇署名文章认为,“目前世界正经历着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经济扩展”,“新兴国家的30亿人正在进行历史上规模最大和最迅速的经济调整”,“这将创造出巨额财富”,“出现大繁荣的局面”。

估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也将按照“阶梯式”逐级递升。一些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逐步升级后,把它们境内已丧失竞争优势的产业,向较后进的国家或地区转移;而后者产业升级又对前者产生竞争力,迫使前者进一步升级,甚至赶超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则将向高新产业进军,发展高新技术。由此引起科技的重大突破,并迅速提高生产力,使世界进入新的经济发展时期。

(二)国际经济关系大调整。

随着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将越来越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水平分工将成为国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美刊估计,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大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拥有的顾客和雇员,会比在发达国家多。“全球消费和生产的重心将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将改变美欧日主宰世界生产的格局。”⑩发达国家将增加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依赖,发展中国家则减低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投资、贸易上的相互依赖将增加。目前东亚区内贸易与投资、拉美区内贸易、拉美与亚洲的经贸关系都已有加强。

(三)世界各国大竞争。

发展中国家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势必引起各国对市场、技术、资金的争夺加剧。低工资国家大量生产的制成品,价格将会下跌,价格竞争将会激化。发达国家由于高工资、高福利造成劳动成本高、产品竞争力低,将继续面临高失业率的困境。对此,它们除调整工资、福利政策,加强贸易保护主义外,势将尽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产业和技术。在这方面,发达国家间既会有合作,也会有激烈竞争。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突出起来。发达国家既要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转移技术,又要争夺市场、利润和人才,并以人权、环境、劳动标准等问题发难。发展中国家则既要利用前者,又要限制其过度榨取和控制。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将出现资金、市场的争夺和提升产业结构、开发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将会拉大,不平衡发展将更加明显。

(四)经济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发展。

西方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认为,“世界已进入一个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控制的时代,没有所谓的经济超强,北美、日本与西欧经济再也无法叱咤风云。”“世界经济已形成多中心状态,而此种状态将持续下去”。(11)美国商务部副部长杰弗里·卡登也说,“我过去关于世界经济三极的观点开始消失了。”(12)这些言论反映,世界经济三极格局正在进一步向多极化发展。我国及其它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力量中心,这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多极化。

注释:

① 联合国《1993年底的世界经济:短期展望与出现的政策问题》,1993年12月出版。

② 世界银行《1994年全球经济展望和发展中国家》。

③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993、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

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1993年10月)。

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年报》,1994年。

⑥ 德国《世界报》,1994年9月30日。

⑦ 《亚洲华尔街日报》,1994年2月14日。

⑧ 《纽约时报》,1994年11月4日。

⑨ 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跨国公司在世界发展中的作用》,1989年。

⑩ 美国《华盛顿经济报道》双周刊,1993年12月1日。

标签:;  ;  ;  ;  ;  ;  ;  ;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将改变世界格局_外国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