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问题及其成因论文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问题及其成因论文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问题及其成因

王 晴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000)

[摘 要] 近些年,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全国各所高校也纷纷响应起来,积极开展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增加相关校园活动。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校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面临着体系机制不够健全、专项资金短缺、队伍建设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尤为重要。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

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及实施研究

对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马利文对2000—2010这十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和举办的工作论坛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李国强、李凤莲归纳总结了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特点,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2]李国强、田密提出迄今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逐步完善、形成体系,并列出现存主要的问题。未来政策走向将在克服上述不足方面有所突破,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3]李国强从社会学角度对教育政策进行分析,提出国家强力主导与民主化的政策制定机制所形成的合力似乎更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完善与发展。[4]梁晓刚分析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外部环境,发现我们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我国心理工作者不断学习的同时,国家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管和政策评价等过程进行全面管理。[5]

梳理和综述近些年来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并对国家未来的政策发展提出了预期。张界平从宏观上把握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阐述了各个文件的内在关系,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提出了未来的政策发展趋势。[6]李国强和高芳红阐述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演进的时代背景,并归纳总结了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精神卫生政策的演进过程,还针对我国政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7]

总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描述其性格、学习、老师、与他人沟通的角色、和同学、舍友、老师之间的关系时,绝大多数均持有积极、正向的心理价值取向。而在描述其教室、学校的校园氛围以及和学校的关系时,尽管持积极的心理价值取向学生人数多于持消极心理价值取向的学生人数,分别为54.16%、53.87%、59.03%,但持消极心理价值取向的学生人数所占比例也较大,分别为45.84%、46.13%、40.97%。

ADS1258的硬件连接电路如图5所示。ADS1258和FPGA经过22 Ω的排阻连接,以四线SPI的方式通信。时钟选择管脚CLKSEL拉高,即不使用外部晶振,FPGA产生的时钟信号由CLKIO输入[4]。数字部分与FPGA相连,因此选用0和3.3 V供电,即DVDD=3.3 V,DVSS=DGND;测量的模拟信号范围在0~5 V,所以模拟部分采用0和5 V供电,即AVDD=5 V,AVSS=GNDA;参考电压VREF=VREFP-VREFN=5 V[5]。

从政策角度分析了我国当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并预估了发展趋势。解如华分析了我国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认为其标准化、规范化程度、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资源的整合化程度、课程的建设力度都将会进一步加强。[8]申喆、周策分析了我国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趋于组织建设的三级化、体系建设的科学化、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化。[9]

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学生设置了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在课堂主要还是以讲授为主,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德育化较明显,实践性、活动性和互动性较低。以“320心理健康活动周”和“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为契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活动大多是秉承着“操作性强、趣味性高”的原则来开展,所以像心理情景剧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活动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较少,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氛围营造的明显有差异。活动开展存在覆盖面不够广泛、宣传不够全面的问题,很多学生有学习心理健康有关知识的兴趣,却不知道参与途径。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的现存问题

(一)工作体制建设不完善

许多高职院校普遍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可是领导关注度很低,没有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机构,仅仅是单独的行政部门负责。缺少领导机构来落实研究并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的规范管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心理咨询工作流程、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均缺少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少详细的实施办法,教师工作安排较随意,管理机制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没有独立的保障,许多高职院校仅有一些基础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场地和设施,缺少功能性的硬件设施。

(二)工作队伍建设不足

多变的网络拓扑结构是VANETs网络最大的特点,这也使得利用传统的基于拓扑的路由算法很难找出一条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可靠路由路径.为了保证从源节点到达目的节点的路径的可靠性,必须保证每一跳节点间链路的可靠性.Reliably 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 Algorithm(R-GPSR)路由协议利用链路状态ls这个指标来评估节点间的链路状态.链路状态ls由链路的稳定性以及传输的质量这两个指标来评估.

高职院校各部门外出培训名额有限,经常忽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很多重视辅导员的发展,增加其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培训,但对专职教师的专业心理业务工作的培训有所忽略;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上有督导制度,而没有在心理咨询工作的督导制度,无法保障心理咨询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加上很多软硬件设施和经费申请到位困难,教师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较弱,没有全员参与意识;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宿舍管理员等一线服务学生的教师缺少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及相关知识的培训。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一般

通过调研,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区域内的政策实施提出了完善对策。林利平以教育部相关管理政策为指导,调研广州市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发现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广州市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0]顾俊剑对扬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演变与阶段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政策制定上有两大不足,并对政策完善提出了建议。[11]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一)领导重视不够,支持力量薄弱

虽然国家和各省相关部门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而高职院校的发展更侧重学院建筑规划和职业技能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度较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也相对薄弱,基层工作自然会松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也会拖延,一层层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全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氛围仅仅只靠专职教师明显是不够的,不足以引起全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师资建设投入较少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兼职教师存在非心理学专业出身、普遍年轻的情况,缺少实践经验,没有单独的学科教研团队,教学上都是孤军奋战,学科的归属感很低。近两年,随着国家对思政课程的重视,各学校虽然对思想政治课程提高了重视,可是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依然不高,也可能跟教师出现了工作倦怠有关,科研成果较少。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心理咨询工作缺少督导制度,不利于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也无法保障心理咨询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在他们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工作压力、同事关系紧张、家庭问题和其他生活问题,这些问题有时也会使他们产生压力甚至危机,从而表现出心理问题症状。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咨询师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咨询效果。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师如果对某个个案感觉压力很大又要坚守保密原则,或者在治疗关系中受到伤害,这时督导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解读有偏差

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主要还是偏重职业技能教育方面,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仅作为教育部门的要求来实施,所以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没有深入地展开。高职院校录取分数较本科低,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学习办法、自制力较弱,所以,单一的课程没有形成系列课程体系,单纯的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只能达到知识层面的教学目标而无法达到技能和自我认知层面的教学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上,对前期的发展咨询活动支持也较少,总抱有“发生再治疗、再解决”的想法,抱有“只要学生不出事,这些工作都可有可无”的侥幸想法,往往是出了问题后开始紧张、问题解决后又恢复原来“发生再治疗”状态,被动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开展“320”和“525”系列活动中,由于学生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一些要求专业知识较强的活动开展起来较为困难,比如心理情景剧,有的学生把握不了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对一些情绪体验也不能深刻体会,加上专职教师也没有精力对各组都进行长时间的专业指导,所以也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利文.近十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政策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10(10):222-224.

[2]李国强,李凤莲.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特点及启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2):103-106.

[3]李国强,田密.中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反思与前瞻[J].科教导刊,2015(7):70-71.

[4]李国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制定机制的社会学分析[C].全国心理学学会会议,2012.

[5]梁晓刚.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外部环境分析[J].理论·研究,2016(12):36-37.

[6]张界平.国家有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综述及展望[J].亚太教育,2016(17):40-41.

[7]李国强,高芳红.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演进与展望[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4):76-82.

[8]解如华.从政府政策角度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及未来走向[J].职业时空,2011(12):100-101.

[9]申喆,周策.从政策角度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及趋势[J].教学与管理,2013(3):38-40.

[10]林利平.基于政策视角的广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11]顾俊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评析与选择:扬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为例[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149-151.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98-02

作者简介: 王晴(1989—),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编辑 马燕萍

标签:;  ;  ;  ;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实施问题及其成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