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预防与护理研究论文_郭美玲

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预防与护理研究论文_郭美玲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CT增强扫扫描中,经常应用的造影剂包含:含碘离子型、非离子型造影剂等2种,而在MR增强扫描过程中,钆类对比剂属于常用造影剂[1]。为有效降低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带来的不良反应,应用造影剂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需合理调整并控制在造影剂的运用量,深入分析造影剂理化性能,应用后引发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的具体处理措施等。本文对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020-03

【Abstract】In contrast enhanced CT scanning process commonly used include iodine containing ionic and nonionic contrast agent two; MR scan contrast agent commonly used as gadolinium contrast agent [1].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contrast enhanced CT/MR scanning has the application of contrast agent, ask the relevant staff to reasonably control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the contrast volume,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ntrast agent and grasp the side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is paper,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contrast agent adverse reactions in CT/MR enhanced scanning were studied.

【Key words】Scanning; Contrast media; Adverse reaction; Prevention; Nursing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先进的CT/MR扫描技术以其具备的扫描速度较快、扫描精准率较高等优势,于临床医学确诊、救治中引用较广。并患者做增强扫描,需先为期静脉注入大量的造影剂。注入造影剂后,受到患者个人体质差异因素影响,部分患者注入造影剂过程中以及注入造影剂后会出现过敏、血管毒性、神经毒性以及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其中,过敏为注射造影剂后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

1.离子型造影剂具备的特性

1.1 具有高渗性

经深入分析离子型造影剂具体的化学结构,在溶液中,可将离子型造影剂分解成阳离子与阴离子。

1.2 水溶性较强

离子型造影剂具备一定的水溶性,这是源于苯环上面的盐类离子基团,水溶液中可以呈现带电的阳离子,这也就使离子毒性、渗性明显加大[2]

1.3 渗透压高

因渗透压较高,对于机体血管的内皮细胞及血脑屏障均会有所损坏,并提高血容量,使红细胞皱缩、聚集,导致出现心脏毒性、肾脏毒性、血管扩张以及疼痛等一系列损害[3]。

2.非离子型造影剂具备的特性与优点

2.1 非离子型造影剂特征

2.1.1渗透压 对于非离子型造影剂,着附于苯环上面的基因经酰胺基团直接代替离子型造影剂,其化学结构会出现变化厚,于溶液中不会产生电离。控制碘浓度在3×105g·L-1左右,则渗透压值则会上升至600~700mOsm·kg-1水[4]。一般来说,血浆渗透压值保持在300mOsm·kg-1水,在该情况下,其较正常渗透压值高一倍,但和离子型造影剂(1500~1700mOsm·kg-1水)相比,明显较低。

2.1.2水溶性 于苯环上的非离子造影剂有很多的含羟基亲水性侧链,在侧链上有羟基,可保障水溶性。对血管或者蛛网膜下腔注入造影剂厚,造影剂会与血液、脑脊液迅速混合,确保机体与造影剂间有相容性。

2.1.3电荷 通过对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分子结构进行分析,非离子型造影剂将羧基除去,于水溶液中并不会产生相应的带电离子,可明显减弱电荷所产生的毒副作用。

2.1.4粘稠度 如造影剂粘度较高,那么会对微小血管的通畅性产生影响,使其阻塞,严重者使局部出现缺氧、缺血情况。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其具备的水溶性好优点,融入到血液内厚可快速弥散,不会聚集,进而可防止出现微血管阻塞的情况。

2.2 非离子型造影剂应用优势

把非离子型造影剂直接放置溶液中不容易分解,也不会直接参与至机体的代谢过程中,但具备较好的弥散力强、水溶性强等优点[5]。另外,非离子型造影剂自身不带电荷,不会对人体电平衡产生干扰,且还不会对钙离子产生作用,不会对血钙浓度产生影响,可防止钙浓度变化导致出现的不良反应。非离子型造影剂放置到溶液内,与低蛋白结合率较低,具有化学毒性低、渗透压低、吸收的速度非常快、粘度非常低等优势,能够强化整个组织对于造影剂所产生的耐受性,降低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此同时,非离子型造影剂不会对血脑屏障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在影像质量方面,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可获得高质量、高对比度、清晰的影像。

3.MR增强扫描中应用的造影剂特性

经过分析MRI对比剂于体内分布情况,组织特异性、磁敏感性等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剂包含:细胞内外、组织特异性、磁敏感性等三种类型的对比剂。经分析物质的磁敏感性,MRI包含:铁磁性、超顺磁性、顺磁性等三种,其中,顺磁性属于临床常用的造影剂之一。

锰、钆、镝等金属离子均具备一定的顺磁性,临床当前使用较频繁的对比剂主要是顺磁性的造影剂Gd-DTPA。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常人体中内钆离子的含量相对少,一旦进至人体,则会产生严重毒副反应,尤其是一些化学毒性相对强的DTPA,与自由钆例子互相结合之后,则会产生鳌合物,可减少毒性。而自由钆离子与DTPA络合产生鳌合物Gd-DTPA后,就难以与血浆蛋白进行再次融合,不经过肝脏代谢,直接以原状态的形式经过肾脏完全排出。

4.CT/MR增强扫描造影剂药物伴发的不良反应

含碘造影剂所伴发的不良反应易受各种因素所影响,根据发生机制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4.1 含碘造影剂物理化学反应

含碘造影剂所伴发的物理化学反应指与渗透压、化学毒性、粘滞性、造影剂电荷等不良反应。而非离子型的造影剂以其具备的特殊性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减少以上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具有局部、全身耐受性高、毒性小、增强效果好以及碘浓度高等优点。

4.2 特异质反应

特异质反应属于一种类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不受到造影剂注药方式、用量等因素影响。即使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剂量较少,也可能导致发生。

4.3 含碘造影剂剂量依赖性反应

含碘造影剂剂量依赖性反应主要指与造影剂的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据相关资料显示[6],很多重度反应经高剂量(>20g)导致,随着造影剂剂量的不断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会不断提高。

5.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护理对策

5.1 预防对策

(1)提前了解患者病史:医师在为患者应用造影剂前,首先要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碘过敏史、过敏反应等;如患者碘过敏结果为阳性,则要谨慎使用;如患者伴有严重心、肺、肾功能损害、急性胰腺炎、巨球蛋白血症、癫痫等,则要禁用;如为重度脑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长期糖尿病高危患者、有药物过敏史、重症甲状腺疾病等患者,则要慎重应用。

(2)提前做好碘过敏试验:医师要提前为患者实施碘过敏试验,首先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患者对碘过敏,则禁止碘过敏试验;如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则要谨慎试验,加强观察,做好救护工作;实施试验前告知患者禁食6~10小时;实施造影前半小时对患者静脉推注1mL的30%范葡胺,并对患者实施检测,了解是否有过敏反应;注射过程中加强观察,防止疏忽;注射15分钟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恶心、心悸等不良反应,如未出现以上反应,则确诊阴性,方可对患者实施CT增强扫描。

(3)防止渗漏:为患者实施CT/MR增强扫描时,需要在短时间内为患者静脉注入大量造影剂,这样一来会对血管带来较大刺激,并导致发生造影剂渗漏的现象;另外,还会对皮下组织带来刺激,使软组织肿胀,如情况比较严重,则会使皮下组织坏死,对部分功能产生影响,加大患者痛苦;因此,要切实做好预防渗漏护理。此外,对患者进行注射过程中,要选择肘正中静脉、手背静脉等粗、弹性好的大血管,方便穿刺;为老年患者注射时,主要选择前臂正中静脉。

5.2 护理对策

(1)扫描前护理:扫描前要做好应急物品准备工作,如进行CT/MR增强扫描前要常规准备好多巴胺、地塞米松、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以及阿托品等药物;还要准备好血压计、负压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除颤仪、呼吸皮囊以及心电监护仪等检查、抢救措施;并提前拟定好应急方案;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尤其是儿童、高龄患者,内心较脆弱,易产生害怕、紧张、恐惧等情绪,应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各种消极心理。

(2)注射造影剂护理:为患者注射造影剂,要坚持先快后慢的原则,并依据患者年龄、病情、血管弹性、粗细等情况控制注射速率;一般情况下,起初注射量在5~10mL时,要缓慢注射;之后可逐渐加快注射速度;另外,对患者反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渗漏等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注射,并积极抢救;如患者年龄大、病情重,则要提前对患者心电、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测,并根据患者病情,控制造影剂注射量与注射速度。如为MR对比剂应用过量,或者患者肾功能大大降低,则可采取血液透析的方式将将对比剂药物从体内清除。

(3)渗漏护理:根据患者渗漏程度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渗漏程度标准如下:轻度:患者穿刺点周围组织肿胀,肿胀范围在5cm内;且周围皮肤红肿、疼痛;中度:患者穿刺点周围组织肿胀,肿胀范围超过5cm;重度:患者穿刺点周围组织肿胀,且肿胀面积较广,范围较大,严重者会出现组织溃疡、坏死。一旦出现造影剂渗漏,要立即停止注射。如渗漏程度为轻度和中度,那么进行护理时,抬高患肢,这样可加快静脉回流速度,并加快外渗液体吸收,缓解肢体肿胀;及早使用硫酸镁溶液进行冷敷和保湿;如渗漏程度严重,那么可对外渗部位应用马铃薯薄片进行冷敷处理。

(4)不良反应护理观察:对患者加强检查后,嘱咐患者留院半小时,确保患者无不任何不适感、无迟发性不良反应后,患者方可离开。如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则要立即联系医师,对患者实施相应处理。另外,告知患者大量饮水,这样可加快造影剂排出速度,及早恢复。

(5)对护理人员的具体要求;CT/MR室内的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及操作水平,且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也较高,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时需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观察,并采取安全、高效地措施将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降到最低。除此之外,CT/MR室内的护理人员也需具备基本的心肺脑复苏操作技能,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药物应用方法;同时为患者制定更加健全、完善的抢救流程及抢救对策,以将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

6.结论

总而言之,CT/MR增强扫描期间所伴发的并发症较多,造影剂过敏反应属于其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伴发后未及时救治,则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为防止出现碘过敏反应,需要积极实施预防、观察,并及时应用正确、合理的抢救处理措施,最终保障CT/MR增强扫描的顺利、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卢伟贤.43例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过敏反应观察及防治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11):104-105.

[2]张小容.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预防与护理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1):437-437.

[3]胡令娟,蒋心红.注射钆喷酸葡胺行磁共振检查引发静脉炎一例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5):52-52.

[4]韩淑敏,段岩松,邵雅华.CT增强扫描的中医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13-114.

[5]李中华,陈震,张晓华.高压注射器应用于双源CT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1(4):258-259.

[6]曹孝兰.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4,10(2):44-45.

论文作者:郭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预防与护理研究论文_郭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