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饭店业如何面对国际市场_国际市场论文

刍议当前我国饭店业如何面对国际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国际市场论文,当前我国论文,饭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截止2002年底,全国共有110余家饭店管理公司,700余家连锁管理饭店,其中已有8家酒店管理公司经营规模进入了全球饭店集团300强的行列。由此反映出中国饭店已逐步向国际化市场进军。但是,中国已加入WTO,根据世贸组织成员国服务协议中的保护条款来看,饭店业属于“一般例外”和“安全例外”之外的非保护部门,中国加入后4年内,将取消对外方在酒店设立形式和股权方面的限制,允许外方饭店经理、专业人员和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在中国提供服务。[1]这就意味着国外酒店集团势必长驱直入,参与中原逐鹿,国内酒店业将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和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面对挑战,国内饭店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多方位、多层次、高战略地制定自己的经营管理策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位。

二、我国饭店业的环境分析

1、旅游酒店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截止2004年4月,中国共有8880家星级饭店,总营业额逾10000亿元,是中国发展最迅猛的行业之一。[2]这庞大的数字为中国酒店业跨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根本性的基础和动力,但是中国酒店业还是处在低级竞争阶段,主要是依靠出租客房和床位来创收,缺乏现代网络营销技术与管理。而西方发达国家饭店集团则多为大集团,网络发达、触角多、经济基础雄厚、技术和管理方法先进,如果我国饭店集团还不改善经营管理完全有可能被吞并、收购和挤垮。

2、政府主导型饭店还占一定比例。西方发达国家旅游酒店的发展是一种自发的选择现象,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逐步发展壮大的。而我国在改革开放时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发展之路,对饭店的建立、改善都是政府直接投资,直到现在还有57%的饭店与政府或某部门有着直接隶属关系,导致产权不清,管理不善。[3]这就严重阻碍了我国饭店业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健康、快速发展。

3、国内潜在进入者还较多。从现状看,我国酒店业进入障碍较低,一些准备投资饭店的人士或准备动员他人投资的人士自认为具有市场意识,并且还自认为做了市场调查和分析,凭借其资金优势就进行投资兴建饭店。从长远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种属于饭店类型的“汽车-宾馆型”饭店将快速发展,这将是未来一个具有竞争实力的潜在进入者。[4]总而言之,在市场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饭店总体经营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下,仍有大量的潜在进入者。

4、信息网络技术较落后。人们曾经预测,信息技术将给酒店业带来重大的变革,它很有可能使酒店业发生“饭店革命”。我国已有许多酒店都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工程,不过大多数酒店经营者一直认为酒店属于传统的服务行业,把信息化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信息发布,没有把信息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功效挂起钩来;没有把信息化价值融入酒店自身价值链在竞争中发挥作用挂起钩来;没有真正把信息化用到国际市场上,信息网络技术还比较落后。

5、消费者品位的不断提高。一是当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消费者不满足当前传统的酒店经营模式与服务方式,而是喜欢更具弹性和自由的消费方式。二是银发市场(老年人市场)的不断扩大,据史密斯和詹纳的统计,这一旅游人群在1997年超过1亿,占全球旅游人次数的1/6,现在这一比例还正在不断提高。[5]

三、我国饭店业面对国际市场应采取的策略

1、管理模式要以市场体制为主,政府参与为辅。导致我国饭店业低绩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还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饭店业,没有真正地实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饭店竞争力。针对目前状况,今后酒店业的管理模式有几条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完善市场机制,规范市场主体,制定完善的《饭店管理法》;二是建立与完善经营权或产权转让的有关规定,鼓励酒店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兼并和连锁经营;三是在合适的城市建立产权酒店;四是美国管理模式,不设酒店专门管理部门,完全放松管制或“执法归位”,由其它部门按职能对饭店业的各有关方面分头管理;五是强化模式,组建一个具有独立行政职能的酒店业发展委员会。

2、树立以顾客为导向的观念。自从酒店业步入微利时代以来,竞争愈加激烈,已从原来“消费者注意酒店”发展到“酒店注意消费者”阶段。酒店必须搞好配套服务,尽量为营销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顾客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

3、创建主题酒店品牌。主题酒店也称“特色酒店”,是以某一特定的主题来体现酒店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文化氛围、服务特色等让顾客获得欢乐、知识、刺激和体验的一种形象。营造了一种主题型酒店之后,就得把发展目标定位在品牌这个新概念上,聪明地在互联网上宣传自己,找到你的顾客群;真正地与国际酒店集团接轨,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虽然主题型酒店在我国出现是新兴事物,但作为国际酒店业发展的新趋势,为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下的我国饭店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新途径,是我国饭店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4、制定诚信机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酒店进入国际市场的“瓶颈”之一。最近我们作了一项“酒店信用等级调查”(共发放250份问卷给日本人、英国人和美国人,回收231份,有效问卷227份),统计问卷分析结果得知,被调查对象对中国酒店的担忧主要表现在信用方面,其次才是管理问题(见下表,单位:人)。

  很好 较好 一般  差

信用(能否兑现服务等承诺) 12

24

70

121

技术与管理 19

55

63

90

卫生状况

26

75

88

38

定价情况

54

73

69

31

为了增强国际信用,保证服务质量,树立良好酒店形象,酒店经营时可效仿国内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制度,向政府主管部门交纳一定数量的质量保证金,提高行业进入壁垒;加强对酒店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审查;建立由国家批准指定的银行、保险公司、资信调查机构等来保障消费者的可信度,以此来约束酒店提供良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管理。

5、积极加强与海外的合作。为培养理论与实践相兼备的复合式国际化人才,提高饭店管理先进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努力打造和创建中国酒店在世界上的知名品牌,进一步与国际市场走合作之路,这是酒店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6、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指中国饭店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开店、输出劳务,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开创一番事业。“走出去”战略提出于2002年2月,当时江泽民同志在广东提出“走出去”的指示,[6]不仅为广东也为中国旅游饭店指明了奋进目标。下图为结合管理学中的" SWOT" 来分析我国酒店业“走出去”战略,这是一种结合考虑行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

附图

酒店SWOT分析及其战略

优势:市场为导向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政府给予酒店一系列优惠政策;相对于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国来说,我国酒店具有资金和管理的比较竞争力。

劣势:市场主体良莠不齐;市场行为不规范;规模小;网络化程度偏低;集团化发展缓慢。

机会: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预测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国;MICE(会议、会务、会展、鼓励旅游)增多;人民消费水平提高;海外移民增多。

威胁:国外先进酒店管理集团的进入;物流问题;诚信问题。

根据酒店SWOT分析,我国酒店可以根据其现实状况和环境状况,找准自己的发展战略地位,发挥自己的体制优势,创新经营管理,培育优良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

7、建立酒店全球分销系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MICE也日益增多。因此,酒店要积极引进公共关系意识,加大市场分析,收集各种信息,密切关注市场需求,树立良好社区形象、公众形象和国际形象,改善饭店同行之间的关系,加强饭店的联盟与合作,实现饭店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良性竞争,加入GDS(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s)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GDS系统为核心的电子分销渠道逐渐成为酒店业市场营销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全球主要饭店集团和很多单体饭店都已经由不同的途径建立了与GDS系统的连接,并通过GDS渠道实现产品的全球分销。虽然我国香港、上海、北京已进入亚太地区十大GDS饭店市场目的地,但是相对于中国整个饭店市场来讲还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我们要灵活地利用网络技术,借鉴国际饭店业界的先进经验和全球营销模式,组建客源网络,查询竞争者的价位浮动,查询附近地区有什么活动或会议,随时通过数据了解自己最好的顾客是什么人,使民族品牌饭店真正具备面向全球市场营销的竞争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朝阳产业的经营者,饭店人应该积极融入纷繁复杂的酒店环境中去,顺应客观形势发展,快速反应,不断创新,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经营策略,“发展才是硬道理”。

标签:;  ;  

当前我国饭店业如何面对国际市场_国际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