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论文_路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论文_路晶

天津市公安医院心内科 天津市 300041

摘要:内皮祖细胞是指位于血管内皮前的体细胞,该细胞在病理情况下分化增值能力降低,其黏附功能以及向损伤部位的定向迁移能力也逐渐减弱,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修复过程受阻,因此内皮祖细胞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近些年来许多专家学家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过程中关于内皮祖细胞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了能够更好的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将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又称为血管细胞,在生理或者病理的刺激下它可以用来参与损伤血管的修复[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在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以及肿瘤血管疾病的创伤愈合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2]。近年来许专家学家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过程中关于内皮祖细胞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本文将其综述如下。

1 内皮祖细胞相关概念

内皮祖细胞主要来源于血管母细胞,其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脊髓、脐带血以及成人外周血中[3]。Qin等研究指出了一种能够扩增人脐带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的方法,通过人脐带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可以形成官腔样的结构,为利用内皮祖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打下了基础。内皮祖细胞可以摄取低密度的脂蛋白,结合凝聚素,甚至可以成骨。Yang等指出可以利用具有成骨潜能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对冠状动脉严重程度进行有效评价。其中在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可以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内皮祖细胞和晚期内皮祖细胞,其中早期内皮祖细胞没有成血管的能力,但是它可以表达一些血管形成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以及白细胞介素-8等)和促血管形成因子(如趋化因子3/4/18、细胞趋化因子12/16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晚期的内皮祖细胞具有成血管能力,可以直接参与新生血管脉管网的形成。

2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

内皮祖细胞可以分泌生长因子从而对内皮细胞形成保护作用,免受因缺血导致的损伤和死亡,同时这些分泌的生长因子可以引发更多的内皮祖细胞聚集,进而分泌更多的生长因子,共同完成血管的修复[4]。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较强的促血管新生能力,因此可以治疗冠心病,但是通常来说来自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数量极少[5]。Cuadrado等采集了5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生24小时内的血液样本,基于流式细胞术对血液中的内皮祖细胞数量进行了分析,后续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可以用来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性。Tang等提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脾抗患者,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和加速衰老是导致患者心脏负性重塑的主要原因。Koller等选取了87例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98例非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慢性心力衰竭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水平与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可以将内皮祖细胞数量作为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具有独立意义的预测指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Hu等对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丹红注射液动员内皮祖细胞的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同时对内皮祖细胞修复血管内皮损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选取了4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冠心病和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本着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标准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采用标准药物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炎性因子表达能力显著下降,循环内皮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而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这充分表明了采用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提供内皮祖细胞数量,从而促进了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内皮修复,预防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3 内皮祖细胞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移植治疗

根据移植路径的不同,内皮祖细胞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移植治疗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分别为内皮祖细胞经外周血管内注射移植、内皮祖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内皮祖细胞经心内膜注射移植以及内皮祖细胞经心外膜注射移植等。

内皮祖细胞经外周血管内注射移植主要是利用内皮祖细胞的归巢功能,其优点主要表现为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持续稳定的向病变部位进行移植;其缺点点每次心脏搏动只有少量的内皮祖细胞经过冠状动脉,因此需要反复多次的进行移植来保障移植细胞的浓度和数量,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内皮祖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主要是经冠状动脉自体移植来自外周血的D34+细胞,针对不适合计入治疗的终末期弥漫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来改善左心室功能。内皮细胞经心内膜注射移植主要是经心内膜自体来移植骨髓内皮祖细胞来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如心衰患者或者难治性心绞痛患者。Fuente等采用经心内膜移植内皮祖细胞来治疗20例左室射血分数小于40%的心衰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运动耐受时间有了明显提高。内皮祖细胞经心外膜注射移植是指向心外膜心肌内注射内皮祖细胞,该方法的优点为既可以保障植入内皮祖细胞的准确数量和准确位置,还可以节省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和归巢过程,从而提高了内皮祖细胞的利用效率。

4 结束语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内皮祖细胞的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但是我们仍需意识到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解决,如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新生机制以及信号传导的途经等。相信随着未来的不断发展,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慢性心脏病方面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百灵,王照飞,张航,等.CXCR4基因过表达HUCB-late EPCs移植对大鼠后肢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25(3):238-43.

[2] 曹志伟.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及内皮生长因子与心功能的关系[J].中国药业,2016,25(17):93-95.

[3] 孙晓垒,孙淑惠,朱洪,等.线粒体ALDH2缺失对小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6(5):1857-1860.

[4] 李添添,丁杨楠,吴江,等.血管介入治疗再内皮化修复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6(1):177-183.

[5] 贾敏,刘星,余冰波,等.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祖细胞内皮修复能力的影响[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7(5):2225-2228.

作者简介:路晶,1982年2月19日出生,性别女,籍贯天津,学历硕士,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脏病学

论文作者:路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论文_路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