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护理与管理论文_张蕾,李雯娟,叶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护理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 设计居家护理有效模式,采用同期对照研究,比较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出院患者满意度、出院后30d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出院后60d内再入院率。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日缩短,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减低,出院后再入院率减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居家护理模式能有效的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肺炎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居家护理;管理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脑卒中护理重点针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而调查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各项延续性护理需求率均在65%以上,最高达94.12%[1]。出院患者居家护理模式是通过专科护士或者社区护士提供延续性、专业化的护理服务[2],由于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基本卫生政策[3]。现以2015年1-3月出院的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了居家护理方面的临床疗效。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3月出院的5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2014年10-12月出的6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有关卒中的诊断要点、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的脑卒中患者;②初发脑卒中患者;③生活自理能力分级属于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④神志清楚,愿意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病史,临终或不能签署同意书;②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③晚期癌症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居家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3实施居家护理:

(1)构建阶段:①建立完善的培训网络,成立包括主治医师、康复师、专科护士在内的医疗护理小组,并对小组人员进行统一、专业、规范的培训;②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居家生活和家庭康复指导手册的制作,内容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导、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偏瘫肢体活动、饮食指导、压疮与伤口、鼻胃管护理、翻身等;③提供咨询电话。

(2)实施阶段:居家护理内容包括出院前的准备和出院后的延伸服务。

①出院前准备:在脑卒中患者入院第一天,对患者病情和家庭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跟踪,建立患者信息档案。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病情稳定时即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躯体功能、精神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居家安全状况、照顾者状况、家庭经济条件,然后由主治医生、康复师、责任护士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制定出具体方案。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根据制定的方案,给予相应的指导,内容包括穿衣、修饰、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良肢位摆放、偏瘫肢体活动、饮食、用药指导、跌倒预防、排痰、压疮与伤口护理、鼻胃管护理、翻身等,并对家属进行相关的专业指导。

②出院后的延伸服务:一周后责任护士电话回访患者在家基本情况,如活动、饮食、用药及不适症状,并给予指导,如患者及家属需要,责任护士可上门给与指导。患者出院1个月来院随访,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如患者不方便来院,责任护士可对居住在医院周边患者提供上门复查和指导。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出院患者满意度、出院后30d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出院后60d内再入院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表 2)

3 讨论

3.1实施居家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患者在病情基本稳定后还会存在一系列功能障碍,偏瘫为最常见的一种[4],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必要合理的居家护理,因大多患者家属并不具备良好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从而导致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如果病情基本稳定后仍继续长期住院,会产生昂贵的住院费用,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出院后的居家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不少脑卒中患者康复后不愿意出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及家属缺乏必要的疾病与护理方面的知识,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便出院后得到及时专业的护理,同时,还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指导,使患者及家属能安心出院。

脑卒中容易导致患者丧失部分基本生活能力,并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1]。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使患者对脑卒中病症有全面的认识,不盲目恐惧,进而愿意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及时了解其功能恢复情况,鼓励患者尽量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事宜,从而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医务人员已逐渐认识到,医疗护理的目的不只是注重寿命的延长,更应注重其生存质量,如果政府和社区也加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关注,加大康复费用报销比例、社区配备免费使用辅助锻炼器材等,以减少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费用的顾虑,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2本次研究有待完善的之处

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减轻障碍程度,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5]。作为三级医院在实施居家护理时如果能加强与二级医院或社区服务中心的网络建设,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患者出院后,将患者信息档案交至二级医院或社区服务中心,由二级医院或社区护士对患者定时进行访视与指导,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今后工作我们将加强与二级医院或社区服务中心的网络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小燕,许继晗,苏永静等.初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09(7):294-296.

[2]傅荣,陈湘玉,沈小芳.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6(06):67-69.

[3]陈璐,陈湘玉.国内外居家护理概况及对我国居家护理发展方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94-96.

[4]钟惠.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8(17):28-30.

[5]陈旭日.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33-34

论文作者:张蕾,李雯娟,叶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护理与管理论文_张蕾,李雯娟,叶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