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风险探讨_市场利率论文

利率风险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率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风险泛指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化影响具体资金交易或借贷的价格波动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是市场利率确定的依据,利率政策是各国政府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和利率政策变化的影响是市场利率频繁的不规则变化的主要原因,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这是投资者很难准确估计和预测的,因此常有一定的估计预测和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可见,研究市场利率风险不应再是被人们疏忽的问题,它对于投资者或放款者尤有价值和意义。市场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信差异风险

公司企业的资信差异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风险。它意味着到期的本息无法支付。当然,有时并非企业公司完全没有清偿能力,而只是支付能力的暂时不足。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公司盈利率经常发生变化,盈利增加会增加偿付能力,反之则减弱支付能力。可见,公司的盈利与否和多少决定着违约风险的存在与否和程度。二是经营风险。这是指企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失误给投资(放款)者造成的风险。由于企业公司的决策失误或经营不善,可能导致企业公司的亏损甚至破产倒闭,而给投资(放款)者带来损失。这种风险轻者会产生支付违约,只好通过协商或是债务延期,或是发新债偿旧债;重则使债权债务化为乌有,投资(放款)人蒙受灭顶之灾。

防范资信差异风险的措施,是投资(放款)者根据企业公司的资信等级来进行决策和选择。资信与收益是逆向的。以证券投资来看,资信等级高则收益率低。如果两种证券收益率相同,投资者就会选择风险小的证券;如果投资者追求高收益,那么他就要承受高风险。成功的投资决策通常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合理配置,以保证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期限差异风险

利率期限是指债权债务行为从发生生效到结束终止所延续的时间。期限不同所造成的风险是市场利率风险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利率风险。例如,当两种证券同处于一样的资信等级且暂时不考虑其它因素时,它们的期限差异便是利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期限差异风险的研究重点是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的收益关系或风险差异。

众所周知,长期利率要高于短期利率,这是利率法则的内在要求。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基本原因是复利因素。复利即通常所指的“利加利”,它是由于借款人因种种原因到期未还本付息或不能还本付息,放款人要求将其应得利息并入本金再计利息而产生的。复利的计算公式为:A=P(1+r)[n]

(A→本息和;P→本金;r→利率;n→期数)

复利的价值在于人们应重视货币时间价值;复利的必然性有其内在的经济基础,它同资本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差别紧密联系。简单再生产中资本循环一次后,增殖部分便退出了生产过程;而扩大再生产则不同,资本循环后的增殖部分也与原来的资本一道参加下一阶段的资本循环,使资本的增殖部分再增殖。这里,借款者不仅利用了原有资本的增殖性,而且也利用了资本的增殖部分再转化为资本并继续增殖的特性。这种增殖性呈现了复利性质。可见,复利并非单纯的技术性计息问题,而是利息运动内在规律的要求。

在明确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众多方面的利率期限差异风险。

1.时间性风险。金融长期投资比短期投资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时间越长,风险越大,二者是一种同方向正比例关系。期限的差异中主要有投资经营的难以确定性风险和物价上涨风险。由于风险的存在,长期利率必定要高于短期利率,以弥补投资(放款)者可能带来的损失。

2.变现力风险。变现力即流动性。持币者总是有使货币保持最大流动性的愿望,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尤其如此。因为较高的流动性能避过即将或者已经发生的风险。但是,货币的流动性却与金融投资时间成反比,时间越长,流动性越低。贷款更是如此。由于变现力风险的存在,长期利率水平就必然高于短期利率,以抵补这方面可能带来的损失。

3.稳定性风险。即指货币资金是否相对稳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众所周知,获得长期投资便获得了货币较长时间的流动性,也即获得了货币资金较长时间的使用权。这不仅会大量节约短时期、经常性筹资所耗时间和费用,而且减少了能否经常筹到短期性资金的风险。因此,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差额,往往要补偿货币资金不稳定所带来的风险损失。

三、成本差异风险

这里的成本差异主要是指资金交易或借贷方面管理成本的差异。这种管理成本方面的差异同样会给利率带来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的风险。

1.交易金融与单位成本的反比关系。在证券买卖和资金借贷活动中,每一笔交易所需费用和管理成本相差不会太大。因此,大金额交易的成本尽管在绝对量上会比小金额交易大些,但一般不会等比例。例如,100万元证券交易所需的管理成本绝不会是10万元证交易成本的10倍。 贷款成本也不例外。可见,交易金额与单位成本是一种反比关系。即在一定条件下,金额越大,交易的单位成本越小。这里的交易金额和单位成本,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就隐含着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的风险,这种风险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2.经营管理与单位成本的反比关系。规模经济原理指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下降。在资金交易和借贷中,金融与证券机构经营管理越好,交易的规模越大,交易的效率就越高,交易的单位成本也就越低;反之则交易的单位成本就高。前一种情况在金融市场上显然更具有竞争力,它可以通过利率竞争和更好的服务不断地扩大实力和占领新市场,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减少风险和抵补风险带来的损失;而后一种情况则很被动,增大风险的可能性时时存在。

四、购买力差异风险

购买力风险即货币贬值风险或通货膨胀风险。通常所指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而使投资人或放款人遭失损失的可能性。在利率问题上,购买力风险显然是指由于货币价值的增贬、物价的升降而使利息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增加或减少的风险。

货币资金的使用权在让渡期间,货币资金本身及其“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物价却经常趋于波动之中。这种情形下往往会带来购买力风险,而购买力风险有时则是隐蔽的。因为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货币越多越富,这种货币幻觉使他们忽视了通货膨胀的问题。以证券投资为例。证券的利息收入以货币为计算单位,如果一张年利率为8%,面值为100元的证券,到期后所获利息收入为8元,本利共108元。在此期间内物价若上涨8%,那么尽管该证券的名义购买力为108元,而证券的实际购买力却没有增加;若物价上涨10%,则实际购买力反而下降了。名义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率即负利率的现象曾多次在我国出现。以80年代中后期为例以下表反映:

年利率(%)

(注:以当年覆盖时间最长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准)

负利率现象是不正常的。为减少或消除购买力风险,利率就要同物价上涨率挂钩,即同步升降。国际上的一些借贷也采取利率与通货膨胀指数挂钩的方式,如英国,政府的部分债务就采取指数挂钩诉形式。

其实利率本身也具有风险。这种风险是指固定利率的证券和借贷款交易,在预定期限内,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五、市场差异风险

资金的生命在于运动。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和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资金借贷和交易的成本及风险。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要体现多种信用形式和多种融资方式并存,采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交易方式和管理手段,它可以促进金融信息的快速交流,帮助买卖或借贷双方迅速合理成交。具体而言,只有在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上,才能主要通过资金供求以及活动主体之间的竞争来形成市场利率,同时使市场利率信号在不同金融商品和交易主体之间迅速传递并发挥作用。可见,金融市场越完善,市场利率水平的差异就越小,风险也就越小。

假若金融市场不完善、不发达,那么,由资金供求决定的均衡利率就难以形成。这种格局下利率水平的确定和结构的搭配就只能靠人工操作了,它不可避免地会减弱利率和杠杆的功能。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必然造成资金交易和价格信息传递的滞缓,无法消除和避免不同资金交易或借贷价格水平的差异。因此,金融市场越不发达,市场利率水平的差异就可能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六、地区差异风险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区别就非常明显。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这样一个疆域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里,统一的利率水平必然会显示出地区差异上的风险。这种地区差异上的风险是由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所影响和决定的。例如,1985年全国各省区(除台湾省)的平均资金利润率为13.9%,而新疆与青海却只有7.4%和2.7%;1987年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上海与北京分别为34.16元和28.23元,而青海与西藏却只有6.53元和4.17元。显然,同样的利率水平在不同的地区,其利率风险是不同的。例如在东部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其经济效益好,利润率较高,因此利息的支付风险就小;而在西部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利息的偿付风险就要大些。其实,利率的行业差别也会有同利率的地区差异所类似的风险。所不同的是行业差别是指贷款或投资流向不同的产业(行业),其利率会因为不同的部门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行业利润率不同,而偿付的安全程度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程度的风险。例如,1987年我国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烟草加工业达192.65元,石油加工业为86.94元,而炼焦、 煤气及煤制品业只有9.32元,煤炭采选业却是负数,为-1.03元。这种情况下不同行业的利息收回率显然是不同的,它显示着利率的行业差异风险。

总之,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各种活动的参与,它可能给人们带来利益,也可能给参与者带来风险,其结果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资金交易式借贷活动中的价格——利率也不例外。因此,这应引起人们尤其是金融部门的高度重视,否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近年来银行的应收未收利息日益俱增,导致银行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严重制约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正常营运与业务的拓展。可见,银行必须建立一种利率风险防范机制,这种机制至少应具备防范、分散、转换和消除风险的功能。

标签:;  ;  ;  ;  ;  ;  ;  ;  ;  

利率风险探讨_市场利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