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使红旗改变不了,所以江山不够老,不能搞自己的社会主义_摩托车论文

信仰使红旗改变不了,所以江山不够老,不能搞自己的社会主义_摩托车论文

信仰使红旗不倒 变革让江山不老各干各的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山论文,不老论文,不倒论文,各干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朝鲜 前程艰险依然笑着走

朝鲜近两年有句口号流传很广:前程艰险依然笑着走。不少人在和记者聊天时都说:“困难是暂时的,但只要我们跟着党走,就一定会等来情况变好的那一天。”朝鲜党和政府为发展经济想尽一切办法,今年4月朝最高人民会议十届三次会议在制定2000年度国家预算时提出,今年政府将加大对农业、电力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朝鲜劳动党还以今年是建党55周年为契机,号召全国重视“科技兴国”,并呼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生产高潮,使今年成为“历史性转折”的一年。

虽然朝鲜经济暂时遇到困难,但其实行多年的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受到影响。朝鲜一直号称“无税国度”、“教育之国”和“免费医疗的国家”。朝鲜从1959年开始实施全面无偿教育,从幼儿园直至大学毕业的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朝目前实行配给制,粮食和衣物等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调配,而且价钱相当便宜。住宅也都由国家投资建造,以实物分配方式无偿提供给老百姓居住。目前,在朝鲜看病不花钱不是新鲜事,全国实行免费医疗制度,一切医疗设施和药品都由国家无偿提供。在朝鲜各地还建有无数的疗养院和休养所,朝鲜人民参加工作后可带薪休假和公费休养,退休以后,由国家负担其全部生活所需。所以每当谈起其他国家的人为“票子、房子、位子”以及入学、就医等问题发愁时,朝鲜人民都为自己国家实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感到无比自豪。

对中国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去过中国的大部分朝鲜人都表示赞同和肯定,说“中国这些年发展很快,生活很好!”但当问到朝鲜是否会实行中国式的改革开放政策时,他们又都避而不谈,只是说“中国有中国的情况,朝鲜有朝鲜的情况。现在我们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朝鲜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越南 股票和“红色资本家”

7月20日,越南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正式挂牌。据悉,该证交所的交易只在每周一、三、五进行,每天三个小时。目前证交所的首批注册上市公司只有越南制冷电机公司、西贡电信电缆器材合资公司、运输及货栈服务公司和海防造纸公司这四家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业界人士普遍表示,越南政府眼下的关键任务是转变人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固有观念,使大众能够逐步认识并接受股票这种现代金融工具。

如果说证交所开业是越南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越南的市政建设堪称该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要问越南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就要算摩托车了。越南可以说是一个“摩托车之国”,摩托车的数量远远多于汽车。胡志明市现有常住人口500万,而摩托车就有200万辆。由于摩托车太多,交通法规规定:机动车避让摩托车,路面的2/3或3/4划给摩托车行驶。

在越南,骑摩托车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或独行或全家3至5人共骑一辆车。不管骑车的还是坐车的,一般都不戴头盔。女人戴长袖手套,用手帕对折成三角巾罩在口鼻处防尘,再配上墨镜和帽子,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男人们则粗放得多,一般骑车时只戴眼镜和帽子。

除了摩托车多外,越南的另一大特点是人力三轮车多。客人坐在前面,车夫在后面蹬骑,准确地说有点三轮推车的味道。

相比之下,越南的城市公共交通就显得很滞后。公交线路少,出租车也较少。出租车的价格在胡志明市是每公里6000越南盾,河内是每公里7000越南盾(1000越南质现约合0.59元),均为两公里起价。如果你想打车,站在路边是很难叫到车的,一般都是通过饭店或电话叫车。有些饭店门口停有出租车,司机宁肯等一天,也不愿空驶到路上找活。有一次记者外出叫了一辆出租车,到了地方结完账就去办事,回来后发现那辆车还在那里等候。一问才知道,司机想再拉我们回去。当我们再次明确说不用车了,他才把车开走。

那么,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呢?越南在革新开放初期,国家出售一部分土地的使用权给个人,很多人拿出积蓄购置土地。我们在胡志明市结识了一位黎先生,他一个人分几次向国家购得了几百公顷土地,种植咖啡和胡椒等经济作物,产品全部出口,其效益十分可观。我们戏谑地称他为“红色资本家”。

同样,在河内风景秀丽的西湖边,一幢幢风格各异、色彩鲜艳的小洋楼掩映在浓密的树荫中。这里是河内的一个别墅区,像这样的别墅都是住户购得土地使用权后自己设计建造的。居住在城里的普通市民也有自己的土地。有条件的都在沿街两旁购下了房基地,少则几十平方米,多的达上百平方米。

随着革新开放事业不断深入,越南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例如,在90年代初,胡志明市有近1/4的人口吃不饱饭,到1995年贫困人口已基本消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560美元。到了1999年,该市的人均GDP就上升到1300美元(河内为900美元),高于全国399美元的平均值。越南实行的革新开放政策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

古巴 不信邪,不怕压

记者曾两次到古巴采访,一次是1991年4月,一次是今年4月。相隔9年,记者发现,古巴没有垮,古巴发展了。

第一次踏上古巴,我们被安排住在古共中央招待所。招待所房屋失修,墙壁漆皮脱落,马桶漏水,停电是经常的事。房间里配备的牙膏是当时已不复存在的东德几年前提供的援助品。在招待所附近的一个供应点,居民一大早就排起长队,领取专门为7岁以下儿童供应的牛奶。在哈瓦那街头,我们经常碰到七八岁的孩子向我们索要铅笔、橡皮等用具。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古巴宣布进入“和平时期特殊阶段”。1991年10月古共召开四大,提出“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口号。四大后,古巴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在1982年颁布的外资法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外国投资和建立合资企业的条件;私人持有美元合法化;允许建立个体和私营企业;取消国家对外贸的垄断;把属于国家的大部分土地无偿提供给合作社社员使用;放开农牧产品和手工业品市场;设立自由贸易区;扩大企业自主权,等等。

今年4月,记者第二次来到古巴,感到街面上比9年前要热闹得多。星期天,市中心熙熙攘攘。入夜,一些酒馆、饭馆、冷饮店前灯火通明。现在人们除可以购买凭本供应的物品外,还可以到自由市场采购食品及其他消费品。记者曾到哈瓦那两处有名的工艺品自由市场逛了逛。在那里练摊儿的人收入都不少。同他们聊聊,觉得他们都很开心,对经济改革也挺满意。一位获得过医学硕士的摊主对记者说,他现在一年能挣几千美元,每个月还上交国家160美元的税,在这里摆摊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好处。据古巴官方公布,从1995年开始,古巴经济恢复增长,1999年经济增长率达6.2%。

记者第二次到古巴,主要是采访在哈瓦那举行的南方首脑会议。会议新闻中心的通讯设备一点也不亚于世界其他地方。大厅里摆放了几百台惠普电脑和激光打印机,以及几十部可以拨打国际长途的电话机,供记者使用。在许多古巴官员的名片上,在许多单位的宣传广告上,都印着他们的电子信箱地址。

这一切都表明,古巴政府的改革开放战略已取得重要进展。今年74岁的卡斯特罗主席在谈到古巴的前途时充满信心。他表示,即使他去世,古巴也决不会出现动荡,因为“共产党在古巴人民中拥有崇高的威望和牢固的精神基础,我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卡斯特罗坚定地表示:“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古巴人民的惟一选择。”

标签:;  ;  ;  ;  ;  ;  

信仰使红旗改变不了,所以江山不够老,不能搞自己的社会主义_摩托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