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分析-以京津冀为例论文

·物流经济·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分析
——以京津冀为例

徐兴兵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摘要: 文章在物流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从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的角度,构建物流系统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京津冀地区物流需求、物流投入与物流产出之间的动态协同状况。通过对区域物流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得出三地的物流协同发展进程及协同弹性排名,从而确定影响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该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度;协同弹性

0 引言

供给侧改革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提出,目的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提高供给质量,不断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从根本上看,物流是连接供给和需求不可或缺的市场体系要素,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有效配置构成了供给侧改革的核心[1]。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物流协同对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各地区之间优势互补,带动其它产业协同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2015年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中,交通物流体系的一体化成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京津冀物流一体化过程中,如何及时有效地对物流系统的协同水平进行计量和分析,并为政策调整提供支撑,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1 相关理论综述

在协同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协同学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我自己选择的,以后哪怕入刀山火海,也不后悔,不怪你们。已是新世纪了,爸妈,给女儿一次选择的机会吧!”

协同学理论思想源于希腊,后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与1971年提出,并于1976年创立协同学理论。根据哈肯的协同理论,协同是复杂开放系统基于与外界能量、物质的交换,通过内部各个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协同,会在宏观尺度上产生有序的空间、时间或功能结构[2]。邱国栋、白景坤(2007)根据价值生成的机理总结得出协同效应是资源共用效果、互补效果与同步效果的融合[3]。桑红莉(2014)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基于熵理论与耗散结构的协同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煤炭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度进行了评价研究[4]。周学军(2014)将协同理论与绩效评价相结合,运用T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绩效评价体系协同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5]

新形势下,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转变思想意识,十分关键。只有在思想意识层面进行了有效的转变,才能够在实践工作中积极探索。首先,传统理念下,企业往往过分重视生产和营销等直接创收工作,没有正确认识管理的作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过程中,应当更新管理理念,对管理的作用进行重新认识。要认识到管理也是生产力,科学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跟新管理理念还体现在促进管理者形成创新意识方面。所谓创新意识,就是养成基于基本实际工作不断探索的意识。不断地探索优化经济管理策略并指导实践,对于企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2]。

综合上述,本文认为,协同是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协调进化过程。在对京津冀物流业的协同度进行分析时,本文结合了投入产出分析及耦合度理论,构建协同度综合评议模型。通过比较综合评议值及协同发展值,来定量分析区域协同发展进程及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为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产业关联理论,也被称为投入产出理论,由俄裔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认为生产就是通过一定量的物质投入产出一定量产品的过程。张毅(2010)以从业人数、物流业固定资产净值等作为物流投入指标,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物流业产值作为物流业产出指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物流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9]。李琳(2014)以区域经济作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发展的表现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确定区域经济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对我国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与比较分析[10]

由于协同理论研究方向的不同,在协同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和模型构建上,不同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吴艳云(2012)[11]、陈盼(2013)[12]以哈肯的协同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复合系统模型,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并对复合系统中序参量的有序度、贡献度和子系统间的协同度进行了全面评价。张林等以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为基础,构建耦合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耦合度进行了研究分析[13]。刘洋、谢军巧(2011)[14]和祝井亮(2015)[15]等则根据灰色系统理论,通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来对影响区域物流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在计算协同度时,需要考虑复合系统中各要素变量间的均衡关系。孟庆松、韩文秀从系统学的角度提出了复合系统复合因子、协调机制等概念,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一类可以计算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16]。樊华等将多变量自回归模型(VAR)与数据包络分析(DEA)相结合,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度进行了实证分析[17]。杨云峰则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来建立协调度模型,通过计算各序参量的有序度和熵权值来确定子系统的协同度[18]

作为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系统动力学是研究系统反馈结构与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6]。通过将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理论引入到物流系统的协同发展中,徐青青等提出了基于企业、空间构型等“种群”作用下的区域物流协同进化进程[7]。基于港口物流与声调经济耦合关系的复杂性,胡云超(2009)依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和原则,从城市GDP、国家产业政策、物流收入、物流管理等多个方面分析城市经济与港口物流的因果关系,并列出了相应的系统回馈回路[8]

2 协同度评价模型构建

2.1 评价思路及方法选择

综合不同学者对协同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区域协同分析分为三个层面:区域内部协同分析、区域之间协同分析和关键因素分析。在协同度计算上,借鉴耦合度理论和投入产出分析法等相关理论来建立物流需求、物流投入和物流产出之间的协同模型,应用熵权值法科学确定指标权重的大小,并以计算所得的综合评议值代替各指标数值来计算协同度;最后应用弹性理论协同弹性,确定关键的影响因素。

2.2 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区域物流协同分析的指标选择上,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关联分析相关理论认为应从物流与经济方面来分析区域协同,所以选择反映区域物流与经济的相关指标。投入产出理论则从物流投入与物流产出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进而分析区域协同中的效率性。本文则依据耦合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从物流需求、物流投入和物流产出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区域物流的协同分析[19]。具体如表1所示:

2.3 协同模型构建

2.3.1 模型假设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礼论》)

表1 区域物流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

在复合系统S中,包含若干个子系统 (S1,S2,…,Sm),eij为系统中的任一指标的序参量。若在系统中的任一时刻t,任意两子系统 Si和 Sj的综合评价值为 E1(t,ri)和 E2(t,rj),E1(t,ri)和E2(t,rj)的离差系数越小,则两子系统越协调,即:

(4) 计算第j个序变量的熵权值

由于E1(t,ri)和E2(t,rj)大于零,离差系数取最小值时两个子系统最协同,从而得出t时刻两子系统Si和Sj的协同度公式:

并由此推出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公式

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可以利用熵权值法进行计算,具体如下:

本文以2007~2016年期间京津冀区域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文中所述公式,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综合分析京津冀区域内、区域间协同发展度以及协同弹性。

(2) 计算第j个序变量第i个项目值的比重

公式表达了指标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协同度的变化情况。当ec>1时,协同度变化幅度大于指标变化幅度,指标对协同度影响较大,反之则影响不大。

TL-1是该锡石浮选的主要捕收剂,其性能较为稳定。适用范围广,对矿石性质波动大,原矿含泥量、含锡品位、含硫品位波动均较大等的影响较小,能够最大限度提高了锡石浮选精矿品位和作业回收率,其溶解度较低,在配制过程中,需要用70℃以上的热水进行配制,且要加入一定量的助溶剂碳酸钠。

(5) 计算综合评议值

2.3.2 区域间协同度

区域间协同度是空间角度来进行系统协同分析,借用耦合度模型所描绘的耦合协调关系,可以确定区域间协同程度的大小[20]。根据前文三个子系统间的协同公式,确定三个地区间的协同公式为:

其中:C( 1,2,3 )为三个地区间的协同度,C(1)、C(2)、C(3)分别为各地的协同度。

考虑到不管综合评价值大小,只要相等,系统协同度就为1,会造成低综合评议值所得的协同度甚至高于高综合评议值所得的协同度,从而让人产生误判。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在协同分析中引入协同发展度CD(t),其公式为:CD(t)

公式中的 αβγ 为调整系数,且 α+β+γ=1,此处取 α=β=γ=1/3。

扒土蹲苗就是在玉米种植前先对土壤进行管理,在土壤基肥充分的情况下加强灌溉,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分的水分,之后扒土晒根,结合锄地使玉米充分吸收土壤养料,提高产量。在中耕的过程中要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对蹲苗的时间科学管理,根据玉米的长势、土壤的水分情况以及地力状况,科学合理的把握蹲苗的时机。蹲苗的时间一般从玉米出苗开始,直到拔节后告一段落。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两地区及三地区间的协同发展变化不尽相同。其中,京冀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最高,增长稳定;而京津、津冀、京津冀之间的协同水平稍差。

弹性是描述一个因素和另一因素变化关系的经济学名词,可以用来分析协同度与指标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找出影响区域协同的关键因素。协同弹性公式为:

(3) 计算第j个序变量的熵值

3 京津冀物流系统协同分析

(1) 确定子系统i第j个序变量的有序度

3.1 区域内协同发展度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三地的区域内协同发展度不太相同,天津在2014年之前变化反复,而北京与河北则呈稳定增长态势。北京的协同发展度最好,在2012年就达到了0.9173;河北次之,2013年达到0.9192;天津最差,2014年才达到0.9111。

其次,根据公立医院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愿景,全面预算管理的运用是对日常的运营管理进行系统的规划,从而促进预算的合理性运用,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得到加强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对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处理,因此可以保证在工作进程中有序展开相关的项目,并可以严格控制预算,保障公立医院的效益管理。

图1 区域内协同发展度

总体来看,三地的协同发展态势趋好,协同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

除了上述化合物外,随着现代结构鉴定技术的发展,柳属植物中的其他成分,如脂肪酸、糖醇、苯甲酸、酯类等化合物也被分离鉴定出来,其中共有6种新化合物,见表7[7-8,11-12,16-17,19-20,22,26,29,31]。

3.2 区域间协同发展度分析

2.3.3 协同弹性

经历这些环节之后,孩子们再学《水上飞机》一课时不仅能对“茫茫的大海”有清晰的认知,而且第一次读就读出了画面的感觉。

综合来说,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总体呈增长态势,在2014年前后都分别达到了0.9以上。北京、河北与天津区域间协同发展水平相比天津的区域内协同有明显的优化,天津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3 协同弹性分析

京津冀的协同弹性表明了三地协同发展度相对于各指标变化的敏感程度,计算时采用其绝对值再取平均数。协同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该指标是影响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应用文中协同弹性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三地不同指标的协同弹性排序表(见表 2)。

图2 区域间协同发展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影响北京物流协同发展度的关键因素是X33、X21、X22、X24,影响天津物流协同发展度的关键因素是X21、X22、X32、X23、X31,影响河北物流协同发展度的关键因素是X21、X23、X33、X24、X22。三地共同的影响因素是X21(公路里程)、X22(载货汽车数量),而X23(物流能源消耗)、X24(物流业从业人数)、X31(货运量)、X32(货物周转量)、X33(物流业GDP) 则为影响其中两地的关键因素。这些指标基本都是物流投入和物流产出相关指标,表明物流投入和物流产出是影响区域物流系统协同优化的关系因素。

4 供给侧改革下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21]。根据文中京津冀协同发展度及协同弹性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物流投入和物流产出是影响区域物流协同的核心要素。在京津冀供给侧改革中,要促进区域物流协同优化,可以从产业、要素和制度三个层面来进行。

表2 京津冀协同弹性影响因素排序

(1)物流产业的整体规划。区域物流协同发展需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由于各地区资源禀赋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其协同发展度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有一定的偏差。北京在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明显,河北在工业、农业和市场容量方面也有一定优势,而天津以自贸区为基础,对外部的依存度较大。

因此,可以发挥北京的人才优势,在校企合作方面给予一定支持,通过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提高物流从业人中素质,改善物流企业管理绩效。

4.构建产业联盟,共同提升发展。西部各省(区)应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尽快搭建组成西部中药产业联盟,并以此为平台,优化内外部环境,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做大做强。不定期举办各种交流会、学术会、贸易会,也可东西联动,不断改善软环境条件,吸收东部经验和资金联合发展。使西部中药产业,由资源大省逐步成为产业大省,成为中国真正的植物药王国和中药药都。

物流园区的规划方面,在发挥天津自贸区和北京空港保税区窗口优势基础上,重点建设河北生产物流协同运输和配送及生态农业物流中心,探讨开展区内基于新能源车辆的城市直通式配送体系建设。

对照组的VEGF含量为(465.48±30.19)%,雷公藤内脂醇浓度为10、20、40 nmol/L的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分别为(415.24±22.73)%、(323.57±28.26)%、(251.67±32.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物流产业不应只局限于提供运输或仓储服务,而是通过产品创新,不断融入区域协同发展之中。可以用“互联网+高效物流”为行动指引,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动实施区域交通、仓储、配送等的智能化互联互通,在车辆综合调度、物流信息共享、托盘循环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创新物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3)物流要素的重新配置与组合。区域物流协同优化的重点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这就要求整个系统从要素投入向协同创新促进增长转变。宏观层面上,要实行行业的创新管理培育市场竞争,促进物流要素有序流动;微观层面上,利用新技术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物流企业的跨区域联合,挖掘物流设施潜能,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物流系统的整合效率。

(4)物流管理体制改革的转变。物流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大部制的统筹管理与部门间的协调。在大数据分析的指导下,可以明确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时间空间分布。这样,物流大部制管理机制可以更好地统筹协调多种资源,引导物流企业有序竞争。

(5)深化区域交通一体化改革。在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应用、铁路快运专列运营、公铁联运、区内甩挂运输车辆监管等方面加快发展,提高区域运输系统的效率。

随着青海省“生态立省”战略的深入推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自2005年以来,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二期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青海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的相继实施,生态监测作为科技支撑类项目也得到持续的开展,现已形成了多部门协作的生态监测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了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搭建了生态环境综合数据服务平台,为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保护工程成效监测与评估、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监管等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黎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物流业发展新动能[J].中国流通经济,2016(6):5-9.

[2]赫尔曼·哈肯.高等协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78-85.

[3]邱国栋,白景坤.价值生成分析:一个协同效应的理论框架[J].中国工业经济,2007(6):88-95.

[4]桑红莉,谭旭红,王博,等.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模型构建——基于黑龙江省煤炭行业[J].煤炭经济研究,2014(4):41-44.

[5]周学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绩效评价体系协同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15(3):182-183.

[6]张纪海.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83-90.

[7]徐青青,缪利新.区域物流协同内涵及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94-97.

[8]胡云超.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张毅,陈巧.中国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基于复合系统模型与30个省区面板数据[J].软科学,2010(12):70-74.

[10]李琳,吴珊.基于DEA的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动态评价与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14(1):65-68.

[11]吴艳云.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度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陈盼.基于序参量的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评价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3]张林,李雨田.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系统耦合机理及耦合协调度研究[J].南方金融,2015(11):53-61.

[14]刘洋,谢军巧.基于灰关联分析法的区域物流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中国商贸,2011(21):133-134.

[15]祝井亮.基于灰关联分析的区域物流经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商化,2015(30):148-150.

[16]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0,33(4):444-446.

[17]樊华,陶学禹.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4):515-520.

[18]杨云峰,芮晓丽,袁长伟.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水平测度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4):125-131.

[19]徐兴兵.京津冀协同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11):9-11.

[20]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1):105-112.

[21]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12-17.

Analysis on the Collaboration of Regional Logistics System under Supply-side Reform——A Cas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XU Xingbing (Business Colleg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31,China)

Abstract: Depending on the theory of coordina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supply-side reform,collaboration level and collaboration elastic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 the period of 2007-2016 are analys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logistics demand,logistics input and logistics output,which arrives at the developing trends and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regional logistics collaboration.Based on that,this paper presents advices for optimal logistics collaboration.

Key words: regional logistics;collaboration level;collaboration elastics

中图分类号: F2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100(2019)10-0126-05

收稿日期: 2019-06-11

基金项目: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7041018-5)

作者简介: 徐兴兵(1974-),男,河南泌阳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标签:;  ;  ;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物流协同发展分析-以京津冀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