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_新型城镇化论文

新城市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_新型城镇化论文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城镇化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9~0008~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谋求更好的职业,大量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他们的身份从农民转变为农民工、新市民。在转变地域和身份的同时,他们在职业技能上也要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城乡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型农民的需求,加快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探索,有利于提高农村人民的综合素质,缩小城乡差距。这既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更好选择,更是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带动全社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深入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本质,是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前提。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我国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彭红碧、杨峰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走高效节约、绿色环保的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城乡服务功能,让城乡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①单卓然、黄亚平认为,新型城镇化要关注民生,促使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的和谐发展,在传统的城镇化基础上进行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以实现平等、幸福、转型、环保、健康和和谐的社会为目标。②沈清基把生态文明纳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认为新型城镇化将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完美融合。③笔者认为,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弊端,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与参与,在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大力倡导建立农村、城镇、城市的共同进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除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树立城市意识之外,还必须提升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因此,应用性、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农村职业教育成为农村居民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张力跃认为,农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它以农民子女为主要招收对象,对农业和农业相关产业所需要的人才进行中等程度的职业知识、技能和企业文化的专门化指导和培训。④曹晔认为,农村职业教育一般理解为专门针对农村和农业而进行的专业技术、经营方法、管理措施的教育。⑤陈建茹认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不应该局限于初中毕业生,对那些自己有意愿并且需要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人也要进行教育。⑥本文从四个方面概括农村职业教育:首先,农村教育指农村这一地域范围,农村职业教育是面向农村的教育;其次,接受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大多是农民群体,是根据受教育对象而划分的职业教育;再次,从办学层次来说,农村教育特指中等职业教育,具体包括在县域举办的职业高中、综合高中内的职教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区别于普通教育;最后,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目标不再局限于农业、农村、农民,而扩大到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二、新型城镇化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1.农村职业教育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新型农民”。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导致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农村人均占有土地的面积增加,这为农业的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可能。据调查,2012年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文盲占4.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9.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3.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6.3%,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61%。⑦由于受留守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限制,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必须提高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催生出一批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一技之能的新型农民。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应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农业现代化知识与生产技能。⑧当前,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市民,都要求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育,特别是针对农村、农民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农民受教育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观念和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新变化,单纯依靠传统技术进行耕作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有思想、有技术、有能力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消费观念呈现多元化,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也需要培养现代农民,因此,需要通过提高留守农民的自身素质来改善自身条件,从而为农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农村职业教育为城市化发展培养“新市民”。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会导致一些新兴产业的出现,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现有的城镇劳动力供给又难以满足需求,这就需要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实到城市中。新型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把临近城市的一些城镇与郊区逐渐纳入市区范围,扩大了城市框架,使那些种植土地的村民逐渐变成新市民。具体来说,农民工市民化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居住地由乡村变为城市,实现了地域转换;二是身份由流动的、处于城市边缘化的农民工转变为固定的、作为城市主人的新市民;三是在生活方式上由乡村文化向城市文明的转变。

       面对职业的转换(由农民到农民工再到市民)、地域的转换(由农村到城市),这些新市民拥有的知识与技术不足以处理他们的工作与生活,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农村职业教育之所以能承担培养新市民的重担,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农业息息相关,没有脱离新市民所熟悉的领域,可以进一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且更容易接受;二是他们在城市生活,脱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需要掌握一门技术来维持生存。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为新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扎根城市。三是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为城市化建设输入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3.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留守非农民”,为农村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新型城镇化下,农村中一部分“离土不离乡”的农民,不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是直接进入当地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拥有农村户籍和土地资源,从事个体经营或被别人雇佣,没有离开农村,是留守在农村的一种特殊群体。张艳认为,当前我国农民的职业主要有职业农民、企业雇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这四类。⑨留守非农民“离土留乡”,在农村从事与土地息息相关的事业,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从发展实践来看,这些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已成为解决农业问题的主要载体,他们既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又能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就近城镇化。从发展规模来讲,这些留守非农民大多从事个体经营或在一些私营企业工作,在资金、人员素质和技术方面无法与一些正规的大企业相比。由于他们大多数从农民转换而来,仅具有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掌握的知识非常有限。一方面,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这些留守非农民在工作中缺乏创新和长远意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这些留守非农民的素质差异较大,创业时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系统的管理知识,需要通过正规的职业教育来学习知识、开阔视野。

       三、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大众的认知“偏差”,导致参与度不高。社会大众的认知“偏差”,是困扰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传统“学历本位”的价值观念依然存在,培养新型农民的思想还没有在农民心中扎根,具体表现为:一是认为职业教育处于教育的末端,去职校学习几乎成为没有进入高中或大学的学生的无奈选择;二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设有学历门槛,将文凭分成不同等级,有时甚至将职业学校排除在劳动力市场之外;三是许多涉农的职业学校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在院校办学特色不明显、专业技能培养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为迎合部分学生家长的盲从心理和招生任务,利用学生和家长不了解的情况,一味追求升学率,盲目扩大专业,背离了服务“三农”的办学初衷,模糊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四是高校扩招严重挤压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导致人才流向高校,学校生源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越来越差,产生了人们认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水平较差的误解。

       农村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是造成社会大众“偏见”的重要原因。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仅被一小部分群体所认同和了解,总结原因,还是宣传力度较小,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了解不多。虽然我国制定了一些政策来扶持农村职业教育,但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2010~2013年全国普通在校学生与职业高中在校学生数量的比较,反映出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总体变化不大,而职业高中在校生人数的下降趋势十分明显。2010~2013年职业高中在校生减少了192.11万人,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间的在校生人数差额在2013年也达到峰值,普通高中整整比职业高中多出1901.66万人,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偏向于普通教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普通教育有良好的上升通道,学历门槛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只有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才能使农村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

       2.缺乏完善的政策引导,导致发展后劲不足。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到了振兴农村经济、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近年来,虽然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来扶持农村职业教育,但农村职业教育仍发展缓慢。归结原因,主要在于出台的大多数政策大都停留在宣传层面,缺乏规范性程序,操作性较差,缺乏刚性的执行程序规定;政策大都含有国家意志,政策性色彩浓厚;法律条文过于条例化、简洁化,内容多趋于理论方面;在执行法规时,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系统的执行步骤,没有相关的配套法规和相关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官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相互推诿责任,最终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在实施中达不到预期效果,进而使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后劲不足。

       3.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发展滞后。加大对农村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职教问题的关键。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2007~2011年国家对农村职业高中的教育经费支持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1年职业高中的教育经费投入达到725565万元,较2007年增长1.85倍,仍低于同期农村普通高中的教育经费投入。农村普通高中的教育经费投入一直远超于农村职业高中,2011年农村普通高中的财政投入是农村职业高中的4.45倍。农村不同类别、相同层次的教育之间就已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更不用与城市同类型教育相比了。农村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长期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职业院校的发展,导致其发展相对滞后,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特别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薄弱的农村职业教育更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4.师资队伍不足是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是阻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农村职业院校教师的数量普遍不足,缺少高质量的外聘教师,特别是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还有很大的空间,现有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有限,教学方式单一,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往往采取单一的教材植入,导致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除此之外,农村经济和教师待遇远远低于城市,多数教师在就业时选择在城市任教,农村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3年,我国普通高中共有学校13352所,教职工人数247.3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就有162.90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为2435.88万人,师生比为1∶14.95,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和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86.79万人、1922.97万人,师生比为1∶22.97。⑩可见,职业院校的师生比远远低于普通高中的生师比,与我国要求的1∶20的最低标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探究

       1.加大宣传力度,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理念,加快修订系统的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法律,让学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各地要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农村职业教育。只有进一步了解农村职业教育的使命和目标,才能积极壮大教师队伍,招收更多的学生。首先,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宣传机构,由专门人员负责宣传讲解,便于大众咨询了解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详细信息,保证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职业院校的扶持力度,大力宣传农村职业教育,搭建网络平台,以便于让老百姓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例如,在杂志或报纸上详细宣传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和教学内容,重点介绍农村职业教育的优点,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电视和网络也是很好的宣传媒体,利用高科技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学校的认识度。最后,要求企业必须积极落实先培训后就业的工作,并将其化作自觉的行为。对于接受过农村职业学校培训并取得相应技能证书的职工,企业应在职称晋升及其他待遇方面有所体现。作为地方政府,必须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将制度落到实处。

       2.纠正农村职业教育内容的过度“离农化”倾向。首先,农村职业学校要确立“办学为农”的宗旨,在目标上防止过度“离农化”的倾向,明确自己“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制定学校发展的方针政策。其次,农村职业学校要围绕开设的特色农业专业进行宣传,在教育内容上将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与社会大众的需求挂钩,外聘具有农业技能的高学历人才。职业院校相关领导要切实进行调查走访,熟悉了解农民、留守非农民和新市民的发展需求,结合农业专家的意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最后,政府要对农村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进行严格监督,防止盲目扩大专业。政府要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施严格把关,设立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由机构人员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情况来综合评估教育。运用奖励和惩罚手段提高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鼓励师生积极献言献策,打造符合本土特点的农村职业教育。

       3.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使农村职业教育有制度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有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我们要依据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激励地方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投资农村职业教育。地方政府要建立监督机构,对于办学突出的地方政府进行奖励;对于办学落后的地方,可以实行“一对一帮扶”,为他们提供成功的经验。应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由国家根据企业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投资和学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再生产。建立具有农村特色并具可行性的地方性法规,确保责任到人、层层管理,完善农村职业学院的办学体系。鼓励各地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探索建立更好的农村职业学校模式,加大各级政府统筹管理农村职业教育的权力,提高地方办学的积极性。

       4.增加资金投入规模,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一是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的财政资金投入,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落后于高等教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较小。壮大农村职业教育,需要政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并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资金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挪用教育资金的现象。二是吸收社会各界的资金,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资金的来源渠道,构建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个人成本共担机制。政府可借助政策调控手段,激励和引导企业直接投资。鼓励企业投资农业职业学校,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和补贴,建立对企业的成本补偿机制,确保企业按照相关政策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在政府或行业统筹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农村职业教育基金,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呼吁社会关注农村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筹措资金。

       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协调发展。从硬件资源配备来看,要完善农村职业学校的相关配套实施,在农村建立相应的农业培训基地,把教育经费的投放重点放在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和更新上,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开源节流,并与企业加强联系,寻求更多的实训场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软件资源配备来看,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将提高教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作为提高师资水平的关键举措来抓。聘用与农业相关的专业人才任教,摆脱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建立农村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制,让教师也具备实战经验,更好地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让真正懂农业、会农活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国家要重视具备“双证”水平的农村职业学校教师,并认可学生取得的职业学校资格证书,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信心。

       5.以特色办学为根本,开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农村职业教育只有打造出自己的教育特色,才能实现我国农业的富强之路。根据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不同人群,可以构建三种不同层次结构的农村职业教育。首先,针对新市民开展的农村职业教育。新市民生活在城市,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以第二、三产业为区域的主要产业结构。因此,对新市民的培训应围绕第二、三产业开展,着重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个人素养,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镇生活。其次,针对留守非农民开展的农村职业教育。留守非农民人群着重于服务农业,因此,要在农业、工业、服务业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既要提高他们的农业科学知识,又要使他们掌握实用的先进技能,壮大自己的事业,为农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针对新型农民开展的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市民、留守农民相比,该区域的经济相对落后,工作环境和学习的内容也不同,主要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因此,应主要针对第一产业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引导农民从事科学化、规模化种植,使他们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生活富裕,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

       五、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下,面对农村群体出现的新需求,如何满足农民的自我发展和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国城镇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旗,积极创办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迫切需要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并成为新市民。同时,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也迫切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加快培养和造就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在探索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上还不成熟,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阻力。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农村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办出特色和水平,建设适应新型城镇化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注释:

       ①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J].理论探索,2010(4):76.

       ②单卓然,黄亚平.“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7.

       ③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1):30.

       ④张力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8.

       ⑤曹晔.试论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74.

       ⑥陈建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1):31.

       ⑦张涛,邓治春,彭尚平.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及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3):7.

       ⑧陈建新.从培养新型农民视角探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J].职业时空,2012(1):17.

       ⑨张艳.我国农民的职业分化与养老保障的路径选择——基于年龄分层视角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4.

       ⑩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407/171144.html,2014~07~04.

标签:;  ;  ;  ;  ;  ;  ;  ;  ;  ;  

新城市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_新型城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