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类上市公司库存积压案例研究_存货成本论文

X上市公司存货积压的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存货论文,案例分析论文,上市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X公司是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1年笔者有幸到该公司进行调研。调研中,该公司存货大量积压及其导致的现金流短缺引起笔者的关注。为此,笔者多方探询公司存货积压的原因,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却引出了大量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案例解读

表1为案例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1)公司存货由年初的9亿元大幅度上升至年末的13亿元,增加幅度达33.14%,这进一步使得年末公司存货占总资产比重达57.5%。其中,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解释为“本期原材料储备及库存商品增加,重点是油脂行业产品惜售引致产成品库存增加等因素所致”。(2)较之年初而言,公司年末短期借款增加1.8亿元,增长率为26.27%,流动负债总额增加2.89亿元,增长率为23.99%。由此可见,公司短期借款和流动负债增加幅度快,公司流动性压力增大。(3)公司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由年初的95.11%升至年末的97.37%。这表明,公司负债中流动负债占据主体,加之短期借款巨大,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很大。这一点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窥见一斑。

基于上述财务数据,结合该公司季节性生产的特点,笔者认为:鉴于该公司存货采购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短期借款,然而公司“油脂行业产品惜售引致产成品库存增加”,这引致公司货币资金持有量急剧减少(公司货币资金由年初的3亿多元下降为年末的2亿多元),公司短期偿债压力急剧加大。在当前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出售存货回笼资金,公司将面临严重的短期偿债压力,甚至可能导致公司陷入现金断流的危机。

二、案例分析——存货积压原因透视

前文已经阐述了案例公司存在大量的存货积压及其可能导致公司现金断流的危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公司存货大量积压?在调研时,笔者分别听取了公司不同层面的观点。其中,公司下属公司管理层将其原因归结为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导致的成本倒挂;公司财务部则认为,下属公司销售人员没有及时把握销售时机,错失了最佳销售时机;公司高管则认为,公司财务人员观念固执,会计核算方法固化,是公司存货大量积压的直接帮凶。由此可见,公司不同层面的人对公司存货积压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那么原因究竟在哪?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笔者认为,公司存货大量积压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于公司各个层面的因素积累在一起引发的结果。下面就导致公司存货积压的主要原因逐一进行分析。

(一)存货管理理念滞后,存货风险管理意识严重不足

调研过程中,笔者明显感觉到公司的存货管理存在着诸多不当行为,如公司存货盘存制度不合理,存货盘存时过于关注存货数量,疏忽存货质量。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公司管理层尤其是下属公司缺乏存货管理的风险意识。

从决策的角度来看,公司是否出售存货主要取决于存货积压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其中,收益主要来自存货价格上涨,而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如存储费用,工资和保管费等)和隐形机会成本(如价格持续下跌,购置存货而借款的财务利息,自有资金的话则资金再投资收益等)。然而,该公司管理层决策存货是否出售时主要在市场价格和产品成本之间的权衡,并一厢情愿地认为存货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存货积压可能导致的各种成本,尤其是各种隐性成本。从调研中了解到,该公司存货的采购资金主要来自银行短期借款,假定公司存货有1/2是由短期借款提供的资金,则短期借款为6.5亿元。在短期借款月利率为1%的情况下,仅存货部分的短期借款利息为650万元/月,这势必成为公司一项沉重的财务负担。加之公司存货迟迟难以变现,在我国日益紧缩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增加,现金断流的风险不可忽视。

(二)存货成本核算方法

就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观点而言,公司存货大量积压的根源在于公司财务部门守旧的会计核算方法。事实果真如此吗?

该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为食用油的生产。该公司在投入主要原料进行产品生产时,将产生食用油和两种副产品。各产品的重量如图1所示。

图 1

当公司采取重量法来分摊各产品成本时,则油以及两种副产品应分摊成本比率分别为14%、36%、50%。显然,在此方法下,两种联产品分摊的成本比重相对较高,而主要产品油分摊成本相对较低。一旦公司改为售价法来分摊成本产品时,则公司产品油分摊的成本将增加,而副联产品成本相对下降。这样一来,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情况下,至少会使得公司联产品更容易达到销售条件,进而实现如下效用:一是缓解公司存货大量积压导致的存货霉烂变质的风险;①二是可以部分回笼资金,缓解公司资金压力,降低公司财务利息支出;三是公司经营风险将降低。采取售价法时,联产品能够达到销售条件,进而公司库存存赁只为公司的油。于是,公司经营风险将集中在主要产品油的市场价格波动上。在主要产品的保质期较长、公司油制品存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以此产品“搏”市场是有利可图的!

鉴于公司财务部固守重量法进行产品成本分摊,而疏于考虑不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经济后果,由此带来的会计核算方法难以满足公司管理的需要,进而成为公司高管层指责的对象。从这点来看,公司存货积压的确与公司财务部门的失职存在着关联。

(三)公司管理层激励制度

在调研中,令笔者感到吃惊的另一件事情是:公司所属子公司管理层业绩考核的主要标准是企业产值增加额,即收入抵减销售成本后的差额。显然,在这一业绩考核标准下,一旦产品市场价格高于产品成本,产品销售量越多,则益发降低公司产值增加额,进而影响管理层的业绩考核指标及其年度业绩报酬。于是,在产品市场价格高于产品成本的情况下,即使存货存在霉烂变质并需要计提大量存货跌价准备,子公司管理层依然会毫无例外地选择惜售行为。从这一点来看,公司激励制度设计得不合理成为公司管理层惜售存货,进而导致存货积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四)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过度政府干预

令笔者疑惑的是,现行公司在制定业绩考核标准时主要依据净利润指标,为什么该公司却主要以企业产值增加值作为考核指标?为此,笔者询问了公司年度预算目标的制定依据,结果出乎意料。根据公司财务部门介绍,公司年度预算目标的制定依据是其控股股东下达的GDP增长值任务。依据该公司公开的年报查询到,该公司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新疆兵团某一师部。为此,控股股东行使其控制权时不可避免地将其行政任务融入其中。其中,突出体现为,当地政府即公司控股股东将地方政府的GDP增加值任务作为公司年度预算总目标,公司则将GDP增加值目标分解为公司下属子公司的预算目标,进而使得企业产值增加值成为公司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于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公司管理层也就单纯地以企业产值增加值为自身行为目标,而不顾及存货积压可能导致的资产减值损失、存货霉烂、存货占用资金利息等各种成本费用。

三、案例启示

通过对案例公司存货大量积压的原因探析,笔者认为公司存货管理风险意识不足、公司成本核算方法僵化以及公司激励机制的不合理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存货积压的原因,其根源在于公司股权结构的一股独大、政府部门(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过度行政干预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府目标企业化行为。因此,从源头梳理公司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公司解决存货积压的关键。

注释:

①该公司联产品存放于露天场地,容易霉烂变质,而油储存条件优良,保质期相对较长。

标签:;  ;  ;  ;  ;  ;  

X类上市公司库存积压案例研究_存货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