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城区臭氧污染现状分析与控制对策论文_姜驰,王佳,王鹏华,程晓夏

渭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陕西渭南 714000

摘要:本文以渭南市城区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2017全年监测数据为基础数据,分析了渭南市臭氧污染的现状和特征,最后结合渭南市城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臭氧污染控制措施,以期对今后渭南地区的臭氧污染治理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臭氧;变化情况;污染现状;控制措施

1引言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平流层,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是保护人类的大气臭氧层。对人体有害的臭氧主要是指对流层近地面的臭氧,它是汽车尾气、石油化工等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高温、强光辐射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一种二次污染物[1]。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人类活动使得能源和化石燃料的消耗巨大,人们的生产活动正在改变着大气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由此引发的近地面大气臭氧污染的程度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重视近地面臭氧污染,针对臭氧污染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

2渭南市城区臭氧污染的现状

2.1渭南市城区臭氧总体污染现状

渭南市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是陕西省的“东大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渭南市城区臭氧污染的程度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

数据选取:以2017陕西省空气质量联网监测管理平台及陕西省环境保护厅《2017年12月及1~12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数据为来源,对渭南市2017年全年臭氧污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017年渭南市城区全年优良天数165天,累计污染天数200天,城区大气中臭氧年均浓度为183μg/m3,较之2016年的173μg/m3上升5.8%。全年中有57天臭氧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超标率为15.6%,超标天数占全年总污染天数的28.5%;全年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天数累计114天,占比31.2%,仅次于PM2.5(全年细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天数累计131天,占比35.9%)。臭氧污染主要集中出现在在5~9月,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2017年渭南市城区臭氧污染基本情况一览表

由表1可以看出,渭南市城区臭氧污染从5月份开始发生,持续至9月结束,持续时间累积5个月,且以6、7、8三个月最为严重。

2.2各监测站点臭氧污染现状

(1)各监测站点臭氧污染概况

渭南市城区东西长约11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城区内从东向西依次布设农科所(对照点,不参与评价)、日报社、体育馆、高新一小四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

表2 渭南市城区各点位(2017年)臭氧勿让基本情况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3个监测站点首次出现首要污染物为O3-8h的日期,和首次出现O3-8h污染的日期基本保持一致。

三个站点(由东向西依次为日报社、体育馆、高新一小)全年臭氧累计超标污染天数及臭氧累计超标污染天数占全年总污染天数比例依次增加。这表明渭南市城区臭氧污染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升高态势,而这与渭南市城区西部为工业区(存在以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分公司为主的大中型化工、石化企业),东部为文教居住区有一定关系。

(2)各站点臭氧浓度日变化情况

根据渭南市城区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2017年)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出现日期(具体见表3),选取2017年7月3日分析渭南市城区一天24小时臭氧浓度变化规律。

表3 渭南市城区各点位(2017年)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 μg/m3

图1 各站点臭氧1小时平均浓度值日变化趋势图

三个站点臭氧浓度小时均值日变化情况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各站点臭氧1小时平均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且三个站点臭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变化规律为凌晨3点至早8点浓度较低且变化相对平缓,最低值出现在凌晨6点前后,日出后臭氧小时浓度迅速上升,最大值主要集中在14:00——19:00,持续时间较长,而后浓度逐渐降低[3]。

(3)各站点臭氧浓度月变化情况

表4 各站点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月均值 μg/m3

图2 各站点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月均值变化趋势

渭南市城区各站点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月变化情况见表4和图2,从表4和图2可以看出,渭南市2017年城区三个站点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月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臭氧浓度1~5月份持续上升,6月达到最高值,7月各站点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与6月基本持平,8月开始逐渐下降,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月均值最低出现在12月。

(4)各站点臭氧浓度季变化情况

按照渭南市的春夏秋冬季节特征和分析数据的完整性,取3~5月份为春季,6~8月份为夏季,9~11月份为秋季,12~2月份为冬季[4]。渭南市城区3个站点不同季节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变化情况见表5和图3,由表5和图3可以看出,各站点臭氧的最高浓度出现在夏季,冬季最低。出现上述现象与渭南市所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有关。冬季气温偏低,日照时间短,辐射强度弱,臭氧的光化学生成率低,而夏季炎热,气温高,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臭氧的光化学生成率高,臭氧浓度明显要高于其他季节。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大小按不同季节由高到低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5]。

表5 各站点不同季节臭氧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值 μg/m3

图3 不同季节各站点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变化趋势

3渭南市臭氧污染的控制措施建议

目前,臭氧已经成为渭南市城区仅次于细颗粒物的主要的大气环境污染物,推进臭氧污染的防控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防治臭氧污染,一方面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严格落实各项法规、技术标准和政策规定,另一方面由于空气中的臭氧不是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污染物,而是通过污染源排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在大气中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因此,为控制臭氧污染,需要控制其前体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根据中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大气污染防治要求,结合渭南实际情况,建议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完善交通运输结构,下大力减少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全面治理点源污染,积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等各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改善渭南市城区空气质量。

针对渭南市目前的臭氧污染现状,政府部门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制定了《渭南市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和防治措施。

本文建议渭南市政府相关责任部门要严格认真落实上述工作方案和防治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渭南臭氧污染现状,文章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1)建议政府部门根据国家出台的《“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结合渭南实际,制定渭南市本地“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监督各个部门积极落实。

(2)与周边区域联防联治遏制臭氧污染。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臭氧污染具有滞后性和上下游城市互相影响的特点,要有效减少臭氧污染,一城一地进行臭氧治理起不到明显作用,必须进行区域联防联治[6]。因此建议渭南市政府积极与西安及周边各县市区联防联动,积极协商,共同遏制臭氧污染。

(3)严格落实中心城区车辆绕、限行制度,常态化实施过境大货车远端绕行方案。必要时可参考西安市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对区内其他机动车进行常态化日常限行。

(4)建设绿色交通体系,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加快市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步伐,实现公共交通无缝连接,利用科学的规划手段,优化公共汽车线路,以达到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污染排放的目的;加强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行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鼓励市民绿色低碳出行。

(5)积极构建臭氧及其前体物的监测网和臭氧预报、预警体系。构建臭氧及其前体物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网,逐步建立和完善臭氧预报模式,制定臭氧浓度超标情况下应急控制措施预案。

4结语

在全球臭氧浓度不断升高的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汽车保有量及其他污染源的不断增加,臭氧污染现象将会更加突出,治理臭氧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大气环境治理的必然要求,因此,应采取加强各部门间通力合作,综合整治,联防联控,动员全社会参与等措施,全面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好环境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秦瑜,赵春生.大气化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85-86.

[2]窦艳,王健,向峰等.2015年云南省城市臭氧污染变化特征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3):440-446

[3]魏西会.青岛市城阳区环境空气臭氧的污染特征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9):73-74

[4]冯静,董君,陶红蕾.青岛市环境空气臭氧污染特征分析[J].干旱环境监测,2013(4):150-153

[5]蒋忠东.株洲市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仪器仪表与分析检测,2016(2):37-41

[6]杨峰,刘春蕾,李洁,郑新梅.国内外臭氧污染防治方法及其对南京的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17(z1):54-57

论文作者:姜驰,王佳,王鹏华,程晓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渭南市城区臭氧污染现状分析与控制对策论文_姜驰,王佳,王鹏华,程晓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