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_银行论文

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_银行论文

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银行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组成的网络金融,在全球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表现出了许多与传统金融业务不同的特点。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我们认识到,网络金融不仅仅是为现有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一条新的产品与服务的销售渠道,而是提出了如何在一个不同于我们现实环境的虚拟环境中,创造金融产品,开展金融服务,建立金融企业的问题。它涉及到现有理论与实践的一系列的变化。到2000年,我国金融业总资产达到2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类总资产占90%。

一、网络银行的发展问题

随着纳斯达克股指下滑和人们对网络经济泡沫讨论的增多,对于网络银行发展问题的争论日益热烈。如何认识网络银行,如何看待它的发展方向,成为争论的焦点。

(一)对网络银行的认识

网络银行从初级简单的电话银行,发展到PC银行,再到现在的WAP银行和目前正在被信息界,金融界广泛讨论的“蓝牙”技术,是一个不断成长、完善的过程。因此,在认识网络银行时,必须运用不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不能局限于某一技术阶段形成的某种特定的银行形式。

实际上,今天人们对网络银行的认识仍在深化。并不存在一个最终的,统一规范的网络银行的定义。现有的关于网络银行的定义,是出于对网络银行管理和研究的需要,因而不同国家定义间存在着一些差异,涵盖的范围也不相同,形成了网络银行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网络银行,简单说是那些利用电子网络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的银行。这里的“电子网络”包括电信网、内部封闭式网络和开放型网络;这里的“产品与服务”包括三个层次:一般的信息和通讯服务、简单的银行交易和所有银行业务。

狭义的网络银行,是指利用网络,为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电视、机顶盒及其它一些个人数字设备连接上网的消费者,提供一类或几类银行实质性业务的银行。这里的“网络”一般指开放性网络。

撇开不同概念之间差异的表象,可以认清网络银行的一些基本属性。这些属性包括:电子虚拟的服务方式;业务运行环境的开放;业务时空界限的模糊;交易实时处理;交易费用与物理地点非相关等。

从这些属性中可以看出:网络银行不只是将现有银行业务移植上网那样简单,它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的银行产业组织形式和银行制度。

(二)网络银行的发展方向

大部分银行家认为,网络银行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网络银行吸引的是高价值客户,占据最有利的业务;网络银行遵循边际收益递增的规律,具有广阔的盈利前景。因此,网络银行将是本世纪银行发展的主流形式。美联储的数据表明:美国的网络银行,已占所有银行和储蓄机构的12%。欧洲的网络银行也已有100多家,有三分之一的储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亚太区网络银行的客户,也已超400万户。

我国的网络银行规模也在迅速扩大,目前我国已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达50余家,客户数超过40万户。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现代信息革命,正在改变着现有的社会分工格局。反映到金融体系上,一方面是金融行业内部原有的以金融业务为主的“块块”式分工,在互联网上很自然地被以客户为主的“条条”式业务综合所取代;另一方面,非金融性的电子科技公司,开始涉足于部分原属于银行的业务,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我国即将加入WTO,可以预料,网络银行业务的竞争将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先冲击。加快网络金融业的发展,提高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二、网络银行对银行业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众所周知,现代人类社会活动离不开金融中介组织,金融中介组织方式的变革,必然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一)银行业的深刻变化

商业银行自15世纪诞生以来,一直是资金余缺双方有效沟通的桥梁。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信息搜寻、传播和处理的方式与成本,大大改善了消费者的信息结构,削弱了银行的信息优势,并将导致银行职能的转变。

首先,建立在物理网点,人员数量上的竞争优势已不再那么重要,在网络银行发展较快的国家里,银行削减传统分支机构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其次,银行的职能正在变化。支付职能可能会成为未来银行最基本的职能。银行只有首先是客户的支付中介者,才可能吸引客户开展其它业务。

第三,要在竞争中生存,银行业还必须担当起新的角色。银行要成为金融平台的创建者,为市场提供金融交易(包括证券、保险、基金等)和非金融交易的基础设施服务:与其它经济组织合作,建设更有效的资金转移体系;重新设计交易程序,改进客户的商业模式等。

(二)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网络金融促进了金融交易工具的创新,进一步促进了银行风险对冲能力和风险管理效率的提高,这就为网络银行开展多种金融业务提供了必要条件;网络信息技术使不同金融业务间的信息转换成本大大降低,增加了进入不同金融业务市场的通道,又为网络银行开展多种金融业务提供了充分条件;而银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利差缩小,形成了银行业寻找其它利润渠道的客观压力。对于网络银行来说,拓展与证券、保险有关的各种金融服务,不仅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也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应地,金融监管的方式需要随之转变。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开展电子金融业务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相互交叉,多个监管主体间必须加强协调,共享信息,统一监管标准和方式,防止监管重复或监管真空。避免不同监管机构间的意见分歧和信息要求上的不一致。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非金融机构开始介入金融或准金融业务。金融监管的范围随之扩大。网络金融的监管,需要纳入到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整体管理框架中考虑,尤其要注意网络金融监管与管理的协调。

随着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各国监管当局都将面临跨国性的业务和客户,金融监管的国际性协调日益重要。这就要求在对网络金融实施监管时,要建立与国际体系中其它金融制度相适应的规则体系和市场标准。

(三)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控制

网络银行的兴起,促进了电子货币的发展。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的结合,对现有的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操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在货币供给方面,基础货币的发行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子货币的多家发行机制,打破了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单一格局。

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各种货币量日益丧失作为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价格类信号将会成为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流选择。货币政策工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的作用力度在下降,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变得更加复杂;贴现率的作用更加敏感。目前来看,利率可能会成为货币政策中最关键的变量。

三、网络银行的风险与监管

网络银行的风险,既有网络技术形成的新的风险,又有经营银行业务所固有的风险。综合起来,主要包括:投资战略风险、体系风险、法律风险和业务运营风险。

网络银行的投资时机、投资规模、投资方式等选择的不确定性,构成了银行业发展的总体投资战略性风险。过早地大规模投资,投资项目形式太相似,或者投资技术选择不当,业务缺乏深化,都会引发网络银行业本身的阶段性调整和整合,从而增加后期金融体系总体风险的累积。相反,投资过迟,或者规模过小不能形成一个网络银行的相对业务优势,又可能导致银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体系风险产生于网络安全、交易体系的完善、信誉和消费者信心等。它们既是网络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又可能成为加大银行脆弱性和外部性的诱因。由于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极快,某一环节的问题会迅速传染影响到其它环节,导致整个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网络银行在开展业务时,面临着的许多法律法规上的不确定。

业务运营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网络银行面临的技术设施与规范、数据安全与完整性、内控内审机制、系统有效性和外包等方面的风险;二是传统的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外汇风险等。

这些风险的存在要求金融监管当局需要从总体上对网络银行的发展实施适当的引导和必要的管理,处理好网络银行创新与监管规范之间的矛盾。

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全球统一的网络金融监管的标准模式,不同的国家,需要根据网络经济发展战略、网络金融发展阶段、国内金融环境等具体情况,制定其不同的监管策略。

但是,网络银行的监管仍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网络银行监管的国际性标准、国际合作日益重要,过分强调一国金融业的特殊性,有可能成为全球金融一体化外的“孤岛”,而在竞争中失败;2、网络银行监管离不开网络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有关立法的完善;3、传统银行监管的审慎性原则,同样适用于网络银行的监管;4、在存款人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银行开展网络金融业务的市场准入要求,有益于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实现银行间资源共享,成本分担;5、信息的有效收集、分析和共享,是网络银行日常监管的关键;6、严格控制网络银行已办业务的终止和市场退出;7、监管的有效实施依赖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与使用;8、对消费者的教育是提高监管绩效的根本保证。

网络金融本身正在创造着它的需求,即使它不会大范围地替代现有的金融组织方式,也会成为未来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竞争者。在我国网络金融发展中,中国人民银行发挥着重要作用。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同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的我国金融认证中心正式挂牌运行。在人民银行的统一协调下,银行卡的全国联网工作也在加速进行,预计到2003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起草网络银行业务的管理办法和有关网络金融风险管理的指引,近期将会出台。在完善有关规章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十分注重对网络金融问题的研究和综合性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些是促进我国网络银行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标签:;  ;  ;  ;  ;  ;  ;  ;  

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