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旅游的概念、本质与实现初探_环境保护论文

环保旅游的概念、实质及其实现途径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质论文,途径论文,概念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活动是靠市场机制运行的,而旅游环保工作目前仍然是靠社会各方面进行的。目前在我国旅游环保主要是靠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条件下,旅游环保问题也应走入市场机制,环保旅游正是应这种新的形式而正式步入了旅游发展的行列中。“环保旅游”就是一种力图找出不同运作机制产业的结合点,寻求用市场机制解决旅游环境问题的新型旅游产业。

一、环保旅游的概念及其实质

1.环保旅游的内涵

这个新概念的内涵,简言之,就是“用旅游养环保,以环保促旅游”,以形成环保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接的新型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作为一种经济产业的旅游业应通过内部化机制对环保产业起经济支撑作用,而不是目前的旅游产业只为自身经济发展而无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内在动力。环保旅游概念的提出,使旅游业进一步认识到:环保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对接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环保旅游的外延

生态型旅游项目,环境资源型等旅游项目的开展均可视为开展环保旅游项目,但环保旅游项目又比这些项目多了一层外延:即环保旅游又涉及到这些项目的环境治理工作。例如:生态旅游型项目只是注重一种生态体验式的旅游,是一种更多注重保持现有环境的旅游。生态旅游型旅游项目不能解决环境的根本问题,也不能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而环保旅游则不同,它必须在旅游资源开发前进行产权的界定与权能的分离以实现环保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对接,这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和环保事业在市场经济下的正常运转,从而达到旅游与环境的协同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环保旅游的实质

环保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它并不是象生态旅游那样,是传统旅游的组成部分。环保旅游的核心是实现环保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对接,即实现环保旅游的产业化,在实现环保旅游产业化的进程中实现旅游业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缺少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可以说,可持续发展只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化目的,而不是必然的结果,而环保旅游则将旅游业纳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总框架,将环保工作纳入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之一。环保产业是一种没有经济效益仅有社会效益的事业,在传统旅游业发展中,环保问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环保旅游的发展中,旅游业有了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旅游的效益支持环保,以环保的效益推动旅游的发展。环保旅游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旅游经济效益为基石,以旅游与环保最佳结合为目标,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保旅游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及研究框架

1.环保旅游学科的性质

如图1所示:环保与旅游同属产业集合,在产业这一凸集内, 环保产业子集合A和旅游产业子集合B的交集A∩B也在这个凸集内,这个交集就是环保旅游产业。这种关系在数学里实质上等于最优资源配置和产权之间的关系,子集合A和子集合B要解决的正是最优资源配置和产权之间的关系。根据集合论的性质,交集A∩B要解决的也是最优资源配置和它们产权关系。由此可见,它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环保旅游基本具备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图1.环保产业与旅游产业关系图

2.环保旅游学科的研究对象

环保旅游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环保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环保旅游学科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的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及它们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等,环保旅游的内在矛盾的核心就是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内在矛盾。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内在的共同规律来阐述内在矛盾。

3.环保旅游学科的研究框架

环保学科与旅游学科的对接过程中必会有一定规律可探寻,如将资源经济学与旅游学对接使旅游资源价格评估标准化、旅游资源征收定量化;不动产经济学与旅游学对接如何使旅游产权交易市场得以建立及运作体制尽快得以完善;环境经济学与旅游学对接使旅游环境污染费征收有章可循等。环保学方面的学科与旅游学的对接与交叉融合必定会发现环保旅游这一学科的其它共同规律。环保旅游这一学科的研究框架可以归纳为:环保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环保旅游产品的设计与研发、环保旅游效应、环保旅游客量的测定、环保旅游资源价格的制定、旅游环境污染费的征收、环保与旅游的相互关系、环保旅游需求及供给、旅游环保产业化及旅游业的清洁生产等几个方面的研究领域。

三、环保旅游的实现途径

1.建立旅游产业和环保产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产权交易市场及产权交易体制,使环保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对接

旅游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旅游产业与环保产业的产权交易市场还未建立,“外部性”与“内在化”的关系还未理顺。旅游环境问题长期被认为是“外部性”的,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是财产权利的不完整。旅游资源长期属于国家拥有,旅游资源经营管理部门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事业单位,使用旅游资源的部门不关心资源的损耗与环境的破坏,缺乏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动力。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及地域分割使旅游资源的产权关系模糊,不仅旅游资源的产权关系未界定,而且旅游环保产业的产权也相当模糊。旅游环保产业历来在中国被认为是政府行为而游离于旅游业自身发展之外,只有当环境破坏到旅游业难以为继的地步时,旅游业才有压力去治理资源与环境。环保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对接就是将旅游环境问题“外部性”转化为“内在化”,即主要是通过产权的变化使旅游环境保护产业的财产权由产生旅游环境问题的旅游业来享有。1992年起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是:“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根据这个文件精神,可以有以下两种环保旅游企业建设方案。

1)在环境和旅游资源所有权上进行分离, 国家将旅游资源作为对新兴环保旅游企业的投资并作为终极所有权者。

2)国家对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不实施分离, 国家作为所有者掌握项目开发决策权及监督权。至于具体的经营,国家可通过委托代理合同或颁发许可证授给旅游企业,企业具有对旅游资源的有偿占用权和经营收益权。

产权关系明晰能大大促进旅游企业保护环境及资源的动力,使旅游企业能主动地把自身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融为一体。

2.旅游资源有偿使用

目前我国旅游资源有偿使用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旅游资源绝大多数为无偿使用。在我国水资源价格、土地资源价格、矿产资源价格与森林资源价格等资源价格体系已经建立,而旅游资源有偿使用体系尚未建立。在环保旅游中,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必须要定量评估。环保旅游的开展,环保旅游资源有偿使用问题正式摆上了旅游发展的规划中。 环保旅游资源的有偿使用费(P )应等于边际机会成本(Marginal Opportunity Cost,简称MOC),边际机会成本由三部分组成:边际生产成本(Marginal Production Cost,简称MPC)、 边际使用成本(Marginal User Cost, 简称MUC )、 边际外部成本(MarginalExternal Cast,简称MEC)。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P=MOC=MPC+MUC+MEC

其中边际生产成本一般是指潜在的旅游资源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单位旅游资源的变动所引起的总生产成本的相应变动;边际使用者成本一般是指旅游资源的耗用费即使用费;旅游资源边际外部成本一般是指旅游业在使用旅游资源过程中资源破坏及环境污染给人类所造成的损失而愿意支付的金额。环保旅游中,旅游资源的有偿使用的意义不仅在于旅游资源的有偿使用,而且把是否带来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内在为旅游资源的边际机会成本,也就是旅游资源有偿使用把旅游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外部性”转化成了“内在化”。

在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下旅游企业不考虑旅游活动造成的旅游环境污染及生态资源损失等外部效果,不计旅游资源边际机会成本,按旅游活动的边际机会成本来计算自己的经营成本。环保旅游企业为了在经营中提高经营效益就必须降低旅游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及旅游活动边际机会成本,而不仅仅是传统旅游模式下的旅游活动边际机会成本。资源有偿使用旅游业的旅游环保事业有了内在动力,从而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征收旅游环境污染费

实施环保旅游中,旅游资源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边际外部成本。边际外部成本的核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所造成的损失的定量化问题。正确进行旅游环境费用效益分析与正确计算旅游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征收资源损耗费及环境污染费的关键。旅游部门有权据此对旅游企业及周边因其他单位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收取资源损耗及环境污染费,至少有权进行索赔。旅游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造成损失的评估可采用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征收旅游环境污染费及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基础是开展环境质量影响评价,通过旅游环境影响质量评价计算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所造成的旅游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的损失及其恢复费用。征收的费用标准包括生态环境破坏损失的费用及生态环境恢复的费用。前者主要是从生态环境质量结构与功能的下降所引起的旅游景观、水体、土壤、植被、建筑物及其它损失等方面的结算,主要有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土地价值法等。后者生态环境破坏恢复费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或劳务法等。旅游环境污染费及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可以使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产生的严重“外部不经济性”而“内在化”。

4.建立发展环保旅游的行政管理机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环保旅游的实施创造了政策和法律基础。旅游产业是一种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起到行政监督、服务与协调作用。国家可以采取行政命令、政策制定、政府的决定、通知与通告、建立旅游与环保产业及相关产业产权交易市场、制定旅游资源价格法、实施旅游税制度、环保旅游项目评优活动及集中性专项或综合治理等手段建立和发展环保旅游这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5.加强旅游环境科学研究,实施旅游业清洁生产

我国环保产业开创于70年代,现在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处于初期阶段,不但基础薄弱,产业内的各行业发展也不平衡,其科学技术水平和所取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与国外先进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旅游环境保护产业的科学研究相对来说发展的更晚,旅游环保产业相当落后,旅游环保人才相对匮乏。要使环保旅游产业化,就必须加强旅游环境科学研究。旅游业的清洁生产是指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尽量减轻旅游资源的破坏并有效地阻止旅游环境污染物和其它废物产生的工艺和技术的生产过程。实施旅游业的清洁生产,不仅可能在发展旅游业中尽量减轻旅游资源破坏,减少有害于环境的副产品的产生,而且可以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实施旅游业清洁生产,可以从法律、法规、政策等多种手段来制约旅游业对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的破坏行为,从而为实现环保旅游奠定基础。因此,实施旅游业的清洁生产是发展环保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加强环保旅游的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旅游意识

加强环保旅游的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旅游意识是发展环保旅游的基础工程。我国公民对环境保护常识了解不多,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大部分国民的环境意识很不牢固,与自觉的环保行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媒介来宣传旅游环保意识,普及旅游环保教育,就旅游环境问题展开多种调研与讨论;要在旅游业及众多旅游者中宣传旅游环境保护意识,普及旅游环保教育及环境道德习惯,鼓励自觉遵守环境保护;要大力改进对旅游环境专门人才的培养及在旅游环保旅游方面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手段来提高公众环保旅游意识。

标签:;  ;  ;  ;  ;  ;  ;  ;  

环境保护旅游的概念、本质与实现初探_环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