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在电气施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曾凡辉

智能建筑在电气施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曾凡辉

曾凡辉

(身份证:441881XXXXXX151439) 518000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节能减排理念的提升,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现阶段,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及管理的实际情况仍存在诸多制约建筑质量提升的因素。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几点提高电气施工及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新时期;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

引言

在新时期和新要求下,要想做好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及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电气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电气施工及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

一、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概述

1. 智能建筑的基本建设理念

从现阶段我国智能建筑的基本情况来看,大部分建筑都是根据人性化需求而修建的,建筑内部结构系统都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方式来达到比较前卫的建筑目的,这种建设理念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以及更加适宜的环境。与此同时,人性化理念也需要电气施工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水平。

2. 智能建筑是施工管理的具体内容之一

建筑中的电气施工管理必须符合电气施工的各项要求以及制度,在满足施工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体现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能源、资源的施工特点。这就需要在施工管理中,加强对监督和管理工作,保证建筑的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标准。

二、新时期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在新时期背景下,虽然我国智能建筑中的电气施工及管理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国际上的有特色的建筑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当建筑市场被智能化发展模式逐步覆盖时,建筑市场对电气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在建筑智能化领域的发展时间较短,某些科技水平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水平。所以在大部分智能建筑中,其电气施工管理的水平只是差强人意,甚至有些电气施工管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对智能建筑的基本要求。

2. 电气施工管理中缺乏相应的规范作约束

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建筑行业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从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来看,只是近几年才开始重点关注这一问题的。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中,如果施工过程中缺乏详细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指导,就很容易造成电气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和事故,进而降低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负责电气施工的人员队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智能建筑中的电气施工工作不同于普通建筑中的施工,负责智能建筑施工的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迎合新时期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的基本要求。但从目前负责电气施工的人员队伍构成来看,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没有掌握较强的技术水平,也没有在上岗之间接受正规的技能培训。智能建筑施工人员所掌握的技术水平等同于一般建筑的施工人员水平,这种素质和能力造成其不能适应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的基本需求。在施工管理中还可以发现,大部分施工管理工作都没有受到合理的监督,也没有相关的制度来规范,最终导致施工效果达不到预期标准。

三、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及管理的具体措施

1. 有计划的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要想使智能建筑的电气施工管理工作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必须改进以往施工管理中的不足,做好电气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关系到电气施工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施工人员应该有计划、合理的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1)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

监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智能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承包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督,做好对施工人员和施工环节的有效监管。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能促进和引导施工队伍进行正确施工,同时也能够为施工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保证工程如期完工。

(2)保证各施工队伍之间的良好沟通

电气施工需要多个施工队伍的共同配合,如果这些队伍在施工之前没有针对工程需要来做好施工前的沟通工作,就很容易造成施工中的错误和矛盾。要想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施工队需要对各自的施工范围进行划分和明确。同时还需要对较差领域的工作进行合理分配,明确具体的责任和工作,并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进度来开展施工工作。

3电缆、电线敷设及连接

3.1质量通病

存在的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2根以上导线同时出现在同一端子之上。二是没有采用标准规范的保护管径对室外的敷设电缆进行保护,同时也没有露出足够的长度在外面。三是L1、L2, L3, N和PE线色标没有达到规范要求。四是在电缆沟内的电缆敷设交叉比较混乱。五是没有在电缆保护管敷设与热力管道交叉或者接近之时,没有做好相应的隔热层。六是在过楼板处以及穿墙处的保护管使用不规范。七是在剥除电缆(线)绝缘层时损害了芯线或损坏了电缆电线绝缘层。八是没有规范化的排列电缆沟内的支架上额高低压电缆。

3. 2原因分析

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相应的电气安装的基础知识;二是没有按照电缆的外径和道路、建筑物的地梁宽度对保护管的长度和外径进行计算;三是电工缺乏工作责任心,不熟悉规范;四是没有清楚地进行技术交底,对相邻管道不熟悉,导致没有对热力管道进行隔热处理;五是没有利用专用工具,在切割导线绝缘层之时,力度把握不准确,使得芯线或者绝缘层受到损害;六是没有根据工艺规范敷设;七是,工作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太强;八是没有统一的计划与指挥。

3. 3预控措施

(1)对铁路、公路等宽度和电缆型号、规格及根数进行测量,从而确定保护管外管尺寸。管的长度除满足路面宽度外,还应在两边各伸出0.5~1m。一般管内径大于或者等于电缆外径的1.5倍,管口应做成喇叭口。

(2) 制定严格的技术交底制度,对于电缆的走向范围内的工艺管道,施工人员应该进行详细地了解,同时在热力管交叉或者接近电缆时,当敷设距离小于标准距离时,要做好隔热处理。

(3)电缆敷设前编制工艺并附排列图,明确各类电缆的排列顺序,结合每根电缆所需长度弄清盘内电缆的长度能否满足要求,避免中间接头和造成浪费。

(4)要根据设计图纸,对同一条电缆沟中的电缆进行敷设,了解每一根线缆的走向等相关信息。截面较大以及长的电源干线应该首先敷设,其后在对截面相对小且短的线缆进行敷设。在完成一个电缆的施放之后,应该将标志牌挂好。保持电缆的布置合理,同时在电缆与电缆之间应该预留一定的余量。

(5)电缆沿墙安装时,在穿过墙壁和楼板的地方,应设置保护管。穿过墙壁保护管伸出墙面宜为20mm,露出楼板高度宜为150mm。

(6) 采用专用的剥线钳对导线的绝缘层进行剥切。同时在剥切绝缘层的过程中,应该用斜角进行切割,避免损害到没有剥开的部位。

(7)掌握规范要求,禁止2根以上导线接在同一个端子之上。

(8)认真学习规范,敷设电缆(线)时针对不同功能将导线分清五线的色标:L1( A相)用黄色,L2 ( B相)用绿色,L3 ( C相)用红色,零线(N)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E)一定要用黄绿双色线。

四、结语

新时期,对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及管理工作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照图纸的要求来开展电气施工工作,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约束施工行为。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力争获取最优的施工质量。要以最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施工步骤,并做好全程的监控和管理,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延侠.小议智能建筑电气安装施工管理的对策[J].华章,2011.

[2]张德建.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3]黎高.如何加强智能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J].才智,2011.

论文作者:曾凡辉

论文发表刊物:《探索科学》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智能建筑在电气施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曾凡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